我是萧何,此刻躺在未央宫赏赐的宅院里,摸着案头泛黄的账本,指腹抚过当年在沛县抄录的户籍册,墨迹早已晕染。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个暴雨倾盆的午后,我攥着湿答答的竹简,人生就此转了个弯。
一、沛县刀笔吏:账本堆里的野心家
生在沛县,打小就爱跟账本打交道。十二岁那年,替粮铺掌柜算账,发现他少记了三石粟,掌柜塞给我两个铜板封口,我却把账本摊在县府大堂上。从那以后,我成了沛县有名的 “萧主簿”,连泗水亭长刘邦都常来蹭酒,拍着我肩膀说:“萧何啊,你这脑子,该去管天下的账!”
我表面笑他痴人说梦,心里却偷偷收集天下郡县的舆图。有次在咸阳当差,冒着杀头风险抄录了秦朝律法,装了满满三车运回沛县。妻子曹氏一边帮我整理竹简,一边嗔怪:“这些破竹片能当饭吃?” 我握着她的手说:“日后,它们能定天下。”
二、起兵风云:推刘邦上位的幕后推手
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来,沛县县令想举旗响应,又怕百姓不服,让我去召回刘邦。我揣着文书出城时,曹氏塞给我一包熟肉:“万事当心。” 可等我带着刘邦回来,县令却反悔了。混乱中,刘邦的剑刺进县令胸膛,鲜血溅在我刚整理好的户籍册上。
众人推举首领,我捧着写有众人名字的帛卷,故意让刘邦的名字沾了墨。当他成为沛公时,我在人群后长出一口气 —— 这天下的账,终于有了落笔之处。曹氏得知后,哭着骂我:“你把我们全家都绑上了贼船!” 我搂着她颤抖的肩膀,却在她发间闻到了硝烟味。
三、关中岁月:月下追韩信的无奈抉择
刘邦入蜀后,我在汉中清点粮草,发现军粮只够支撑三月。正当焦头烂额时,韩信来了。这个曾在街头钻人裤裆的小子,竟画出令我惊叹的兵阵图。可刘邦瞧不上他,韩信一怒之下连夜出走。
我骑着快马在月下狂奔,追到褒斜道时,看见韩信坐在石头上,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跟我回去。” 我拽着他的胳膊,“刘邦若不用你,我陪你一起走。” 其实这话是假的,我赌他舍不得这乱世舞台。后来韩信拜将,战无不胜,可我抚摸着曹氏留下的银簪 —— 她因操劳过度,早已葬在了沛县的黄土里。
四、未央宫惊变:月下追人的人成了追命人
汉朝初立,韩信功高震主。吕雉找到我,说要除掉韩信。我握着那支银簪,想起月下追韩信的夜晚,想起曹氏临终前的叮嘱:“莫负初心。” 可看着未央宫的宫灯,我还是骗韩信入宫赴宴。
当长乐钟鼓楼的梆子声响起时,我躲在暗处,听见韩信的怒吼。血顺着宫墙流到我脚边,浸湿了绣着并蒂莲的鞋。恍惚间,曹氏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萧何,你管的到底是谁的账?”
五、终章:未央宫的账本与沛县的月光
现在我老了,刘邦赐的金印沉甸甸的,压得胸口生疼。每天对着账本,算着天下的赋税,却算不清自己的得失。我派人回沛县,取来当年的户籍册,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想起曹氏帮我研磨的样子。
刘邦猜忌我,我故意强买民田自污;吕雉拉拢我,我装聋作哑。世人说我是开国功臣,可谁知道,我不过是个在账本里迷失的人。或许哪天,我也会像韩信那样,倒在未央宫的月色里,但至少,我要让那月光,还能照见沛县的老槐树,照见当年那个捧着竹简的刀笔吏。
合上册子,窗外的月亮又圆了。曹氏,若你还在,会不会骂我一句 “糊涂”?可这天下的账,总要有人算下去,哪怕算尽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