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中央电视台7套的《乡土》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最后的守陵人》的专题采访,这段视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的寇姓家族,代代相传地履行着祖上的承诺,守护着二帝陵。该家族世代守陵的故事,充满了对传统与责任的尊崇。
当时,央视的记者在采访时提到,寇家护陵的历史已经延续到了第169代。据传承人的口述,按每代传承约25年的计算,寇家已经守护二帝陵约4000年。这一历史周期与二帝陵的存在年限完全吻合,令人感慨万千。
不久前,红哥结合当地的民间传说,撰写了一篇名为《豫北黄河故道上的神秘家族,在古黄河岸边居住了4000多年,只为信守一份祖上的承诺》的文章,进一步深入了豫北黄河故道沙区的二帝陵护陵故事。文章讲述了寇家如何代代相传守护颛顼和帝喾两位帝王的陵墓,彰显了家族与历史之间深厚的联系。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许多熟悉历史的读者对于寇家守护二帝陵的年数提出了质疑。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寇姓最早起源于周朝的官职“司寇”。那么,按此推算,寇家守护二帝陵的历史应该只有大约2000年,而不是4000年。这个时间上的不一致,引发了人们的讨论。
根据寇家护陵人的描述,颛顼帝去世后便葬于寇家领地,自此,寇家便成为了守陵的责任承担者。关于颛顼帝的墓地所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核心情节大同小异。故事讲述了颛顼帝晚年时梦见一位白发老仙人,仙人预言他将死在一个“有山无石,有河无水,有枪无樱,有花无果”的地方。起初,颛顼帝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梦境。
某年阳春三月,颛顼帝率领部队来到昔日曾经与黄水怪激战的古黄河岸边,突然,他眼前的一切令他震惊不已。他看到的那座土堆成的小山——附禺山,似乎与仙人梦中所言的“有山无石”不谋而合。旁边的旱硝河,因长期缺水,河床干涸,两岸的芦苇如同枯枝,竖立在河边,形状尖锐得像没有樱的长枪,完美地契合了“有枪无樱”的描述。而周围的桃树,正值桃花盛开,却未见果实,这一幕正是“有花无果”的象征。
此时,颛顼帝意识到,梦中仙人的预言已经大部分应验。然而,他仍然无法理解“有一寇之地”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心中产生了疑惑,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寇家庄”所在之地?
就在此时,颛顼帝命令部下去附近寻找食物。没多久,他们带回了一位老人。颛顼帝问老者住在哪个村子,老人回答:“我住在寇家庄,这一片土地都是我们寇家所有。”听闻此言,颛顼帝大惊,心中一震,难道这就是梦中仙人所言的“一寇之地”?他瞬间意识到,自己大限已至,可能就要葬身于此了。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后事安排妥当,并亲自命令寇家世代守护自己的陵墓。
不久之后,颛顼帝的接班人帝喾也去世并葬于伯父颛顼的墓旁,二帝陵便在此处建立。自此,寇家世世代代忠诚守护陵墓,直至今天。
尽管这个民间传说在当地世代流传,经过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首先,颛顼帝的时代并没有“寇姓”,所以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寇家庄”。这一点,让人对传说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那么,寇家人究竟是记错了,还是背后有着更深的历史背景呢?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寇家是如何成为护陵人的,或者说,是谁指派寇家来承担这个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