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国中将三次怒批秘书,秘书成上将后怀念首长:没他就没后来的我
迪丽瓦拉
2025-09-17 07:03:35
0

“当秘书难,当首长的秘书更难。”这句话,宋清渭深刻体会过。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刘培善身边担任秘书,而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三次被严厉批评的教训,每次的批评都比上一次更为严厉。然而,宋清渭依然坚定地表示:“没有首长,就没有今天的我!”

那么,刘培善为何会对他大发雷霆?宋清渭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他能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中依旧如此感恩?

1956年,宋清渭担任福州军区党务科副科长,并兼任刘培善的秘书一职。此前,宋清渭已经听说过刘培善这个冷面首长的名声。刘培善的面相很严肃,据说在华东野战军时期,机要科的工作人员都不敢与他多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他。尽管刘培善和宋清渭都曾在华野工作,但彼此并不熟悉。外界对刘培善的传闻颇多,普遍认为他脾气火爆,难以接近。当得知自己要成为刘培善的秘书时,宋清渭不禁感到焦虑,生怕自己会因此惹怒首长,陷入无尽的批评中。

不过,当他第一次与刘培善正式接触时,他的内心却有些松了口气。虽然刘培善的面容严峻,但在日常的工作中,他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脾气暴躁,反而表现得平易近人。唯一的不同是,作为一位革命年代走来的老将,刘培善对工作的要求异常严格,宋清渭逐渐意识到,自己在首长面前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第一次被刘培善批评,发生在一次材料报告的工作中。那时,宋清渭刚刚担任秘书不久,对刘培善的性格还不太了解。一天,刘培善指示他赶紧准备一篇报告用于即将到来的视察。时间紧迫,宋清渭不敢耽搁,决定加班加点,力求将报告完成得尽善尽美。为了赶出这份材料,宋清渭几乎熬了一整夜,整理出了一篇万字的报告。他反复检查,确信没有问题后,满怀信心地将报告递交上去,心想即使不能得到表扬,也至少不至于受到批评。然而,没过多久,他的内线电话就响了。刘培善让他赶紧到办公室一趟。

宋清渭心里疑惑,自己哪里做错了?当他进入刘培善的办公室时,迎接他的却是严厉的批评。刘培善没有任何客气,直接指出了报告中存在的多处错误,宋清渭不禁感到羞愧无比。没想到自己熬夜做出的材料,竟然被首长迅速查出了这么多问题。他低下头,内心充满了懊悔。刘培善严肃地告诉他:“细节决定成败,今天如果我没检查,整个军区都会成为笑话。”虽然批评很严厉,但宋清渭深知,这是首长对工作严谨态度的要求。自此以后,他开始更加重视工作中的细节,尽可能避免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清渭逐渐明白,刘培善的批评并非针对个人,而是对工作的严格要求。每次批评背后都有理有据,并且批评过后,刘培善从不记仇。如果下次表现优秀,首长依然会给予表扬。渐渐地,宋清渭在刘培善的指导下,越来越熟悉工作,也不再害怕批评。每次工作之前,他都会严格检查,确保无误后才汇报。然而,尽管如此,宋清渭还是在一次工作中再次遭遇了刘培善的批评。

那次,宋清渭接到了刘培善的任务——为即将召开的福州军区党委会议撰写一份报告。这项任务并不复杂,但由于他了解刘培善对细节的高要求,宋清渭非常谨慎,反复检查文字和格式,确保报告没有任何问题。报告完成后,他将其送到印刷厂。尽管已是深夜,宋清渭仍然将印刷好的报告送到刘培善办公室。当他看到首长依然在加班工作时,内心充满了敬意。

然而,刘培善在快速浏览报告后,脸上露出了不悦的表情,宋清渭心中一紧,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原来,报告中的一处文字出现了排版错误,宋清渭原本写的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但由于印刷厂的疏忽,成了“生产问题的原因”。这一字之差,使得报告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刘培善的怒火也随之爆发,他批评了宋清渭半个小时。虽然宋清渭心里有些委屈,因为这错误并非他原稿所犯,但他知道,自己没有在提交报告之前仔细检查,才让这个问题出现。

经历了几次批评后,宋清渭的工作态度变得更加谨慎,每个步骤都细致入微,刘培善也再未发现他因粗心大意而犯的错误。宋清渭与刘培善的关系也愈发深厚,他渐渐地理解了刘培善严肃外表下的柔软内心。刘培善虽然对工作要求严格,但他待人宽厚,关心下属的成长。

在与刘培善相处的过程中,宋清渭不仅学到了如何做事,还深刻感受到了刘培善的为人。在十纵刚成立时,刘培善因为严肃的面容而遭遇过不少困扰。有一次,机要科的工作人员开会时没有专门通知刘培善。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培善亲自组织了机要科的会议,批评了大家的疏忽。会后,他主动要求大家批评自己,想听听大家的真实意见。面对大家的沉默,刘培善幽默地调侃自己:“这张脸是妈妈给的,长成这样可怪不了我。”刘培善的幽默让场面顿时轻松,大家也开始理解,原来刘培善并非像传言中那样难以接近,他对工作严格,对人却温和宽厚。

不过,刘培善的动怒也并非没有原因。在1959年,福州军区的几位炮兵部队首长在前往北京的途中,因一通电话错过了与刘培善的约定,刘培善得知后大发雷霆,严厉批评了宋清渭。虽然问题最终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宋清渭心中仍然有些难以释怀。意识到宋清渭心里的不安,刘培善在深夜召他到家中,耐心开导,提醒他要正确看待批评和错误。通过这次沟通,宋清渭终于放下了心里的包袱,认识到批评并非敌意,而是为了个人的进步。此后,宋清渭也越来越懂得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在刘培善的教诲下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名上将。

宋清渭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与磨砺,而他从刘培善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如何做好一名秘书,更是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压力面前,保持冷静和坚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河不会忘记 ——战略防御阶段... 解放军报 2025-06-26 06:01 ■贾 永 八一三淞沪抗战(油画,中华艺术宫藏)姚尔畅作 ...
原创 许... 耿猛子与许世友的军衔对话 “耿猛子,如果授衔,你觉得你适合拿什么军衔?能得个啥?”许世友问道。 耿...
原创 明... 明朝的历史里,总有些人物让人又恨又叹。朱高煦就是这么一个——他是永乐大帝朱棣的次子,战场上救过亲爹的...
原创 美... 在美国的许多地方,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以总统名字命名的建筑、机构和街道,例如华盛顿特区、杜鲁门号航空母...
原创 历... 古代历史人物数不胜数,其中一些人物的命运充满了神秘与不可思议。有四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曾经过着平凡而...
原创 朱... 1398年的南京城,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躺在病榻上,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这位从放牛娃一路拼杀到帝王...
原创 美...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原意,增加细节描述,同时总字数变化不大: --- 大家好,我是专注...
原创 历...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数百位皇帝,然而其中真正称得上优秀的皇帝却为数不多。如果要挑选出几位堪称“完美”的皇...
原创 王... 在讲述当年五大主力部队时,王耀武所领导的整编74军,常被称作“御林军”,是蒋介石最为依赖的精锐力量之...
原创 朱... 《——【·前言·】——》 朱元璋郎中亲外甥李文忠命悬一线,正当斩首将至,马皇后突然披上一件布满补丁的...
原创 唐...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而自由的时期,不仅政权力强盛,连皇族女性的生活也同样充满了非凡的故事和传...
原创 杨... 杨贵妃,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美人之一,曾与寿王李琩结为夫妻四年,又侍奉唐玄宗李隆基长达15年。然而,史...
原创 美... 回顾历史,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迅速成为全球超级大国,并且始终掌控着国际话语权。自美国实现全球...
梁静:战国竹书孔子文献与《论语... 战国竹书孔子文献与 《论语》源流再探 梁静 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要: 孔子文献的研究与原始儒家的基本观...
霍尔木兹之围:奥斯曼帝国的波斯... 公元1552年,霍尔木兹已是全球最繁忙的黄金水道。既联通着地中海到印度洋的远程贸易,又是整个欧亚大陆...
原创 能...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安全保障机制逐步建立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为确保毛主席及其他领导人的安全与工...
原创 朱... 朱明璋,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对故土凤阳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一直心系家乡。当他打下...
银元瑰宝:中华民国十八年孙小头... 在中国近代机制银元收藏领域,中华民国十八年版孙中山像壹圆银币(俗称"孙小头")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艺...
原创 申... 申屠嘉,汉朝初年的一位老臣,在刘邦时期便已开始仕途。进入汉文帝时期后,他不负众望,最终成为了宰相,被...
原创 曹... 终于有一天,曹操下令将自己手下的大才子杨修处死。当这个决定最终付诸实践时,曹操却意外地感到一丝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