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嘉,汉朝初年的一位老臣,在刘邦时期便已开始仕途。进入汉文帝时期后,他不负众望,最终成为了宰相,被封为故安侯。然而,尽管仕途显赫,他的结局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因气愤过度而死去的丞相。
有一天,汉文帝时期,申屠嘉在朝堂上遇到了一位人士的提点:“您这样的做官方式,实在是不妥啊!”这个人显然是想表达对申屠嘉做法的不满,申屠嘉听后,自然心生不悦,冷冷回应:“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官呢?” 这个人看着申屠嘉,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您是一个普通的小官,情绪化、处事过于严苛,固然可以理解,那也是一种勇气和品德的体现。但您如今已是丞相,地位至高无上,掌控国家政务、策马向前的责任重大,作为丞相,处理事务需有分寸,要懂得权衡轻重缓急。不能情绪化、急功近利,也不能过于轻浮。真正的丞相,应该深思熟虑,含蓄谨慎,做到不温不火,稳重持重。”
听着这个人的长篇大论,申屠嘉脸色逐渐沉了下来,他心中暗自嘀咕道:“你不过是个小官,怎么能知道丞相的深层滋味?”于是,他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我一直忠诚于国家,敢于直言不讳,敢批评那些不正之风,难道错了?作为丞相,我若对那些犯错的官员网开一面,纵容他们的恶行,岂不辜负了百姓的信任?我做事一向干净利落,讲究实际,绝不会掩饰。”
申屠嘉这番话虽然让他自己很有气概,但也反映出他为人严苛、原则过重的一面。他为官清廉、无所贪欲,不允许任何人触犯纪律,更不容忍任何不正之风。作为一个忠诚、正直的官员,他严守自己的原则,常常不留情面,犯错者必定受到惩罚。因此,他也与许多人结下了梁子。
比如,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就是其中之一。邓通本是一个藉由皇帝宠爱之势上位的权臣,而申屠嘉对这种不通过正当手段而上位的行为深感不满,常常在朝堂上公开指责邓通。申屠嘉毫不掩饰自己的看法,曾经说过:“邓通此人,简直是腐化朝纲的奸佞小人。”
很多人劝他:“邓通是皇帝宠信的人,你这么在朝堂上批评他,会让皇帝不悦的。如果你这么做,邓通定会记恨在心,日后可能报复你。”然而,申屠嘉依旧我行我素,直言不讳。他甚至当面劝谏汉文帝:“陛下,邓通虽然得宠,但他所作所为,已经开始破坏朝廷制度,万万不可纵容。” 汉文帝虽然宠爱邓通,但终究告诉申屠嘉:“你可以提醒他,但不要过于苛刻,给他留点余地。”
然而,邓通感到非常威胁,于是赶紧向汉文帝求救,诉说申屠嘉对自己心生怨恨。汉文帝碍于面子,也不好直接与申屠嘉发生冲突,于是派人去劝解申屠嘉,要求他不要再为难邓通。
但申屠嘉毫不理会,依旧命令将邓通请到府上,且态度强硬,“如果邓通敢不来,我立即下令将他斩首,送来其人头!”邓通无奈,只得亲自前来求见。面对申屠嘉的咄咄逼人,邓通屡次低头请求宽恕,然而申屠嘉却丝毫不为所动,气愤地回应:“你如果真心为国效力,就该守规矩,不能像现在这般恣意妄为。你身为皇帝的臣子,却敢在朝堂上轻视长官,犯下大不敬之罪,依律该判极刑!”
在申屠嘉的逼问下,邓通终于跪倒在地,头破血流,极力求饶。就在此时,汉文帝派人赶到,勉强让邓通脱身。事后,邓通心生仇恨,开始在汉文帝面前不断诋毁申屠嘉。尽管申屠嘉依旧保持丞相的位置,但汉文帝对他的态度逐渐冷淡,不再像以往那样信任他。
甚至,连申屠嘉的亲人都开始为他担忧,劝他要小心谨慎:“陛下对你冷淡,恐怕已经看出问题了。你不自警惕,恐有不测之祸。”但申屠嘉依旧我行我素,没有察觉自己和皇帝之间的微妙变化。
随着汉文帝的去世,汉景帝继位。申屠嘉继续在朝中担任重职,但汉景帝却并未看重他,反而任命了晁错为内史。申屠嘉对此心生不满,频繁暴怒,甚至在一次听说晁错改变内史府的大门时,立即要求将晁错处死。尽管周围的人劝他“不要与晁错为敌”,他仍坚持意见,要求汉景帝下令杀掉晁错。
然而,消息泄露,晁错迅速向汉景帝求情,最终汉景帝以“此事为我指示”搪塞过去,保全了晁错。申屠嘉眼见自己主张的请求被驳回,心中愤懑不已。当天回到府邸后,他情绪激动,竟然因气愤过度吐血身亡。
申屠嘉的一生,给我们深刻的警示:做官不仅需要知识、能力,还需要足够的智慧与人情世故。过于直率、不懂得隐忍,常常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成为众矢之的。正如王阳明所言:“情显机现也”,过度的情绪宣泄最终可能暴露你的脆弱,带来致命的危机。在官场、职场中,若不学会隐藏情感,懂得低调,终会为自己的直率付出沉重代价。
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这些做官的“心法”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