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子英雄儿好汉,大树底下好乘凉——清代的荫生制度
迪丽瓦拉
2025-09-17 10:32:41
0

在大约1958年,国家实行了一项名为“顶班”的政策,即当一名父亲退休时,儿子可以接替其职位,享受国家编制内的工作。这项政策在1983年被取消。对于70后和80后的读者朋友来说,可能对这项制度会有些了解。

实际上,“顶班”制度的本质,可以看作是明清时期“荫生制度”的延续。几年前,御史曾撰文分析过清代的荫生制度。最近我翻阅《大清会典》,依然发现了一些新的内容,觉得很有必要与大家分享。

在封建专制的时代,有许多官职是依靠家庭出身而得以传承的。官员的后代常常因为祖辈的功绩或父辈的权势,得以“荫庇”,也就是俗称的“荫生”。这些人依赖家庭的背景,“在大树下乘凉”,生活优渥。

“荫生”的主要形式是“恩荫”,清代的相关规定是:凡在京城担任四品及以上官职,或者在外任职三品以上的现任官员,都有权利将一个儿子送入官场,或者让其进入国子监学习。这项政策覆盖范围广泛,几乎每年,吏部验封司都会向皇帝呈交一份长长的名单,里面的人数少则十几位,多则数十位。也就是说,只要官员的品级达标,其子孙就能享受到这一特殊待遇。

然而,恩荫并非没有门槛。具体来说,荫生的继承顺序是有严格规定的。原则上,要首先选择长子。如果长子未能出仕或因故离世,则可以选择次子,若无次子,则可以选择庶长子。若庶长子也没有资格,则可以选择兄弟的儿子作为继承人。清晰的嫡庶区分非常重要,任何官员如果违反这一规定,尤其是偏爱幼子,将面临革职的惩罚,并可能被附加上杖刑一百,甚至流放三年。

若原本被荫的子嗣在仕途之前因病或事故残疾,依然可以选择其他子嗣接替。但若子嗣已经进入官场并不幸去世,则不能再重新选择他人来继承。这项规定,显示出荫生制度的严格性和封建社会对血统继承的重视。

荫生的资格并非完全无门槛。首先,被荫的子嗣必须是在皇帝下旨之前就已经出生或被过继,而不能在皇帝发布旨令后,才急忙去生子或过继。其次,荫生本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那些不学无术、品行不端的纨绔子弟,哪怕父亲是位高权重的正一品大员,也不会被允许享受荫生待遇。

因为荫生并非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官场,他们的文化水平通常不如那些通过科举考试晋升的进士、举人。因此,清朝政府为了防止有些荫生只是“滥竽充数”,设立了一些规定。比如,年满十五岁但不到二十岁的荫生,必须进入国子监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核,才可以进入官场。如果年满二十岁,他们可以直接进入实际工作,等待吏部安排补缺。

雍正帝即位后,觉得荫生制度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决定为这些“官二代”们加一道新门槛——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被正式录用。未通过考试的荫生将被送回家乡复读,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

荫生的职务和品级通常由父亲的官职等级决定。以汉官为例,正一品的官员,其儿子可获得员外郎(外官为同知)这一职务;从一品的官员,其子可获得主事(外官为知州)。荫生的职位基本上比父亲的品级低四品。此外,对于一些世袭的公侯伯爵,他们的子嗣除了可以继承爵位外,还可以享有荫生待遇。子爵可参照三品,男爵参照四品。对于一些高职官员如各部尚书、左都御史、总督等,虽然他们的官职为正一品,但其子女的荫生待遇也可以按照正一品的标准进行安排。

如果现任官员因国家大事殉职,其子女将被赋予“难荫”待遇。这是一种特别的荫生待遇,旨在表彰那些为国殉职的忠臣,激励官员忠诚奉公。无论官员品级如何,若因王事殉职,其后代都可以获得难荫待遇。例如,嘉庆十八年,林清起义爆发,刘斌在战斗中殉职,嘉庆帝为表彰他的忠诚,赐他儿子巡检的职位。

“难荫”的待遇通常比“恩荫”更为优渥,但也有所区别。如果官员是在战事中阵亡的,其子女通常可以继承父亲的职务;如果是因公殉职,则视其职位高低,待遇有所不同。例如,三品以上的官员,其子女可以获得知州的职务;四品以下的官员子嗣,通常会被安排知县职务;其他低级别官员的子女则可能获得县丞或主簿等职务。

清朝的特荫制度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它的实施完全由皇帝决定,范围和对象都相对模糊。乾隆皇帝是特荫制度的先驱者,他在三年时发布了一道长谕,要求吏部从名臣的后代中选拔具备品行的后人,授予他们官职。乾隆帝还专门为一些历史上的忠烈之臣,如傅弘烈的后代,设立了特荫待遇。此后,乾隆帝进一步扩展了特荫的范围,将明末抗清的熊廷弼和袁崇焕的子孙也纳入其中。

到了同治年间,特荫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许多在大平天国和捻军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如多隆阿、向荣等人的子孙也获得了特荫。尽管如此,尽管朝廷加大了对功臣后代的优待,但这并没有改变大清帝国最终走向衰亡的命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在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关注,这样您可以方便地查阅我们的一系列优质文章,并随时参与讨论与分享。非常...
原创 关... 事实一:朝鲜民族是否怕死? 有人曾认为,朝鲜人被日本征服并统治了三十五年,是一个缺乏血性的民族。这样...
原创 7... 吉隆坡唐人街的灯笼暗了,槟城的茶室空了,整整一代精英头也不回地登上了离境的航班——这个国家正用政策铁...
原创 清... 最近,有位来自山西的读者向我反映,他的太爷爷曾在清末担任过一个叫“警务长”的官职,职位属于正六品。他...
原创 徐... 头条首发大赛中的特务头目们,除了我们熟知的军统戴笠和中统徐恩曾,还有一位特别人物——别动总队的康泽,...
原创 苏... 上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掀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清洗,它成了苏联历史中最为阴暗的一页。那时,...
原创 印...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流畅: --- 如今,在我...
原创 草... “陛下,不应定都洛阳!”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一片欢呼声中,成功登上了帝位,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原创 探... 一、惊世发现:南海一号的初露端倪 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的海域,一场原本针对...
在这小巷留有我们的思念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THE ALLEY HOUSE 大时代下的小家庭 小巷人家 20世纪70年代...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奋斗的姿态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走进战斗英雄、97岁老兵刘奎基的人生岁月 文|尹 娟 刘奎基(左一)与战友在抗美...
原创 苏... 一提到苏武,几乎所有人都能讲出他传奇的故事:作为汉朝使者,他被匈奴扣留整整19年,坚韧不屈,拒绝屈服...
写出来的肖像有多奇妙?杜甫的饮...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杜甫的孤独,无人能懂。他越是深入时代的核心,越发现自己是一个处于边缘的观察...
原创 中... “中原地带的局势是极为孤立的,如果操作得当,可以成为光荣的战略部队,但一旦形势处理不好,便会面临全军...
原创 胡... 1949年5月1日清晨,戴中溶像往常一样在监狱里从沉睡中醒来,却惊讶地发现今天的情形与以往大不相同。...
原创 陈... 南昌起义时,朱德的角色 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由叶挺的第十一军八个团、贺龙的第二十军六个团组成,而朱德...
原创 金... 金门战役失利后,解放军的一位机枪班班长徐钦林的命运充满了戏剧性。他竟然在战斗中未被俘虏,不仅如此,之...
原创 1... 1888年,李鸿章将年仅22岁、才貌双全的爱女李菊藕,嫁给了年已四十,仕途波折的晚清大臣张佩纶。这场...
原创 如... 公元210年,秦始皇突然去世。根据他的遗诏,原本是希望长子扶苏继承皇位。然而,权臣赵高与丞相李斯暗中...
没有枪没有炮,不光靠“敌人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事书场》撷取《纪事》抗战题材内容,重现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