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道光帝上位后看清现实,最终躺平,他到死也不明白,大清怎么了?
迪丽瓦拉
2025-09-17 11:32:58
0

1820年,39岁的旻宁接过父亲嘉庆帝留下的江山,成为道光皇帝

他接手的大清,表面还维持着“天朝上国”的架子,内里却早已千疮百孔。嘉庆留给他的最大难题就三个字:穷、乱、腐

国库穷得叮当响。康乾盛世的底子早被乾隆后期的奢靡掏空,嘉庆朝平白莲教起义等战事又花光了积蓄。

道光刚登基那会儿,国库银两连一千万两都不到了,这对一个庞大帝国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内乱此起彼伏。天理教起义甚至一度攻入紫禁城(嘉庆十八年,1813年),虽被镇压,但民间各种秘密会社和起义火苗从未断绝。漕运沿线也不太平,运河淤塞严重,每年往京城运粮都困难重重。

吏治腐败到了骨子里。官员们贪污受贿成风,层层盘剥,连军费都敢克扣。军队更是疲沓不堪,八旗兵和绿营兵战斗力低下,很多士兵甚至把军装武器典当了换钱花。

道光帝不是个昏君。相反,他极其勤政,一上台就展现出强烈的危机感和改革意愿。他想当个“中兴之主”,目标很明确:省银子、清腐败、整军队、平民乱。他坚信只要皇帝带头节俭(自己穿打补丁的龙袍、削减宫中开销)、严惩贪官、整顿吏治,大清这艘大船就能重回正轨。

登基初期他雷厉风行,惩办了几个大贪官(如内务府大臣),确实让官场风气为之一紧。

可接着,他被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

看清现实,无力回天

道光的锐气没撑多久,就被残酷的现实打得晕头转向。他发现自己像个用尽全力却打在棉花上的拳手。

省银子?他带头节衣缩食,龙袍都打补丁,还要求官员效仿,结果弄成了形式主义笑话。

官员们纷纷在簇新的官袍外套件旧袍甚至故意打补丁糊弄他,该贪的钱照贪不误。

真正的财政困局,税收不给力(土地兼并严重,税源萎缩)、漕运糜烂(维持成本高、运河弊病丛生)、河工开支巨大(黄河屡屡决口,堵决口就是无底洞),这些结构性问题,他束手无策。国库的窟窿根本补不上

清腐败?他严厉惩贪,像道光元年(1821年)著名的“午门案”(牵涉众多高官及宗室子弟舞弊),手段不可谓不狠。可清朝官场的腐败链条早已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每次想深入整治,就会遇到巨大阻力,牵连太广容易动摇统治基础。结果往往是抓几个典型示众,难以触及根本。

没过几年,腐败又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

整军队?八旗和绿营的腐化是积重难返。军纪废弛,装备落后,训练更是荒疏。想改革?钱从哪来?裁撤冗员?会触动多少既得利益?引发兵变怎么办?他投鼠忌器,只能做些皮毛调整,军队战斗力没有丝毫提升

平民乱?道光一朝,民变频发(如1832年湖南、两广瑶民起义,1835年山西先天教起义),虽然最终都被镇压,但每次都耗费巨大,暴露了军队的无能和地方治理的失败,更说明社会矛盾已极其尖锐。

越努力,越碰壁。道光皇帝眼睁睁看着自己一个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碰得头破血流,他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这个帝国像一个生了重病又年迈的老人,各种顽疾已经深入骨髓,单靠他个人的勤勉、节俭和局部惩贪,根本救不回来

一股深重的无力感和挫折感,开始在这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心中蔓延。他似乎看清了现实,却找不到出路……

鸦片巨浪,残梦破灭

就在道光为内部一团乱麻焦头烂额时,更大的风暴已从海上扑来,鸦片走私。这玩意简直是大清的毒瘤,让无数人倾家荡产、沦为病鬼,更可怕的是,白银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流往海外,加剧了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危机!

道光深知鸦片祸害,态度异常坚决:禁!必须禁!为了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他在林则徐等大臣支持下,发动了一场雷霆禁烟行动

1839年,名垂青史的虎门销烟发生了,两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灰烬。

道光这招捅了“马蜂窝”。早就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英国,借机悍然发动战争(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这下彻底暴露了道光对世界的认知局限。他起初轻蔑地认为“区区英夷,船坚炮利不过奇技淫巧”,不足为惧。

甚至在战争爆发后,还寄希望于用老祖宗的法子:比如给英国国王发个“严正晓谕”的圣旨就能让洋人“慑服天威”退兵?或者用“封港断贸易”来掐死对方?这些招数在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英国面前,荒唐得可笑

战场上更是不堪入目。号称精锐的八旗、绿营水师,在英军近代化的战舰(蒸汽动力、开花炮弹)和战术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失败像瘟疫一样蔓延。巨大的实力代差鸿沟,让清军一切抵抗显得徒劳。

1842年,当英军的炮舰出现在南京城下时,道光的心理防线也彻底崩塌了。他万般无奈,只得被迫签下了大清帝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等)。

这份条约,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彻底击碎了“天朝上国”仅存的自尊。对一心求治却惨遭惨败的道光而言,这不仅是奇耻大辱,更成了压垮他最后精气神的致命一击

他知道,祖宗交到他手上的江山,算是彻底“破防”了。

心力耗尽,无奈“躺平”

经历了内部改革的寸步难行,再加上鸦片战争的致命重创,晚年的道光帝早已不是登基时那个意气风发的皇帝。他精疲力竭,意志严重消沉,仿佛被抽干了所有锐气和雄心。

朝廷里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上变了。批阅奏章时,他不再像从前那样事必躬亲、严厉斥责,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知道了”、“议奏”、“照例”这些没有实际分量的御批。

他开始回避那些积重难返的难题,银子不够怎么办?河道还修不修?军队如何整顿?对这些问题,他往往能拖就拖,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他治理帝国的重心悄然转变:不再是励精图治、谋求中兴,而是尽力维持现状不出大乱子,更重要的是确保权力顺利交接给儿子奕詝(未来的咸丰帝)。

1846年,他正式秘密立储,为儿子铺路。

至于大清国面对的真正威胁,西方列强的觊觎、内部制度的僵化、以及汹涌的社会矛盾,他似乎选择性地闭上了眼睛。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逃避现实的心态,让这位曾经的改革者变成了消极维持者。他的“躺平”,是理想破灭后在现实泥潭中的无奈认命和苟安求生

至死不悟,历史悲歌

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心力交瘁的道光帝走到了生命尽头,病逝于圆明园。

回看他这三十年皇帝生涯,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他非常努力,极为勤政、极度节俭(抠门)、痛恨贪腐

作为一个传统儒家模式培养出的皇帝,他完全符合“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标准。

然而,他至死也没能真正理解:大清面临的危机,早已超出了这个标准答案所能解决的范畴。

他始终将失败归咎于一些表象:怪官员太贪(却不懂深层制度性腐败),怪士兵太弱(看不到体制崩坏),怪英夷太狡诈(无视世界大势变革)。他的所有应对手段,无论是反腐、禁烟还是战争部署,都严格遵循着“祖宗成法”和传统的“驭夷之术”(如晓谕、封港、羁縻等),试图在旧有的框架内修补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

他无法理解也更不愿意承认:导致大清衰败的根源,是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民族国家争霸的崭新时代!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背后的科学技术、军事制度、经济体系和殖民扩张逻辑,对大清这种落后的农业王朝兼等级社会,构成了降维打击

大清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整肃吏治、厉行节约”这种小修小补,而是一场触及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根本的深刻变革,这显然超出了道光的认知边界和时代局限性。

他像个兢兢业业的“四无皇帝”:无力挽狂澜于既倒,无识破时代之大变,无胆打破祖宗之樊笼,无路寻国家之新生

最终,他把一个比登基时更加破败、更加危险、而且门户洞开的帝国,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咸丰皇帝。

仅仅一年后,席卷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起义就爆发了,大清从此坠入了更深的苦难深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张飞在怒鞭督邮的过程中,简直打得毫不手软,情绪全然爆发:“督邮还未开口辩解,便被张飞猛地抓住头发,拖...
原创 为... 1853年,一支巨大的舰队悄无声息地停靠在日本的江面上。舰艇的外形漆黑如幽灵,犹如一团阴影,远远望去...
原创 假... 在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东南亚七国的访问中,特别就台湾问题向各国代表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展现了新中国...
原创 非... 几年前,国内有一部非常火爆的动漫作品,名为《那年那兔那些事》。其中一集动画描绘了几只外国河马围在一起...
原创 战... 公元前259年,一位国君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违约。 长平大战后,赵孝成王自知无力再战,遂答应割地请和...
原创 五...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字数不会有太大变化...
原创 吕... 正史中的吕布,无疑是一位极为出色的武将,尤其是他的个人武艺,堪称无人能敌。根据史料记载,我们甚至可以...
原创 李... 精品长文创作季:余则成的历史原型是谁? 关于余则成的历史原型,至今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他是1950...
原创 李... 许多人认为,罗成的历史原型就是罗士信,甚至认为两者是同一人。然而,关于罗士信的死因,正史与小说的记载...
【文脉春秋·陕西韩城】方寸之地... 编者按: 《文脉春秋》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品,张晓敏、曹翔执导的大型历史文化纪...
原创 明... 好的,我帮你改写一遍,保持每段的原意,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同时总字数变化不大。 --- 洪武二十五年四...
原创 两... 好的,我帮你改写一下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全文字数尽量保持稳定。 ---...
原创 荒... 元朝的鼎盛时期,堪称中国历史的巅峰,这一时期不仅在国内取得了空前的统一,也在世界历史上占据了无可比拟...
原创 皮... 1969年10月28日晚,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接到了一个来自周总理的电话。电话那头,周总理没有做任...
原创 曹... 我们如果深入阅读《三国志》,可以看到,曹操在征服汉中的时候,掠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后,实际上在刘备和...
原创 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画卷中,德国的角色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作为战争的发起国之一,德国几乎以单...
千年译途:古人外语的习得之路 在唐代长安西市的波斯邸舍里,粟特商人用流利的突厥语、波斯语和汉语讨价还价;宋代汴京的国信所内,归正人...
原创 姚... 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以便随时查阅更多优质文章,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茶... 戎新宇先生在其著作《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中,深入探讨了茶叶从诞生到流行、传播以及种植的整...
原创 多... 顺治初年,清朝的实际掌权者并非位高权重的顺治皇帝,而是摄政王多尔衮。顺治刚继位时年纪尚小,权力几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