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儿个聊聊孙权,这位三国时期东吴的主心骨,在位时间可不短,足足有五十多年,把曹操、刘备都给熬走了。可奇怪的是,到死他也没能完成统一大业,这是为啥呢?我瞅着啊,和他 “坑害” 的那些东吴大将谋士,还真有点关系。
先说说张昭,这位可是东吴的元老级人物。当年孙策临终前,特意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张昭那也是尽心尽力辅佐孙权,把孙权扶上马,还带着他跑了好长一段路。赤壁之战前,曹操大军压境,张昭主张求和,这事儿可把孙权给惹毛了。孙权当时那心情,估计就像吃了苍蝇一样,觉得张昭咋这么没骨气呢。可咱平心而论,张昭也是为了江东百姓着想,毕竟曹操势大,打起来江东百姓可就遭殃了。但孙权不这么想啊,从此就对张昭有了隔阂。后来选丞相,大伙都觉得张昭最合适,孙权却硬是不用他。张昭心里那叫一个憋屈,晚年只能在家著书,偶尔参加个朝议,还常和孙权吵得面红耳赤。你说,这么一位有能力、有威望的老臣,就因为和孙权意见不合,被这么晾在一边,东吴能不受影响吗?
再讲讲周瑜,那可是东吴的大功臣,赤壁之战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这才有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周瑜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长得帅,风度翩翩,当时迷倒了不少人呢。可周瑜这人呐,一心想着北伐,想要把东吴的势力往北拓展。孙权呢,虽说表面上支持,可心里头估计也犯嘀咕,怕周瑜势力太大不好控制。周瑜在准备北伐的时候,不幸染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有人说,周瑜这一死,东吴失去了一次北伐的大好机会。要是周瑜还活着,说不定真能改变三国的局势呢。可孙权对周瑜的态度,也让人捉摸不透,说不好有没有在背后使绊子。
还有陆逊,这位也是东吴的中流砥柱。夷陵之战,一把大火烧得刘备狼狈逃窜,保住了东吴的江山。陆逊在东吴威望极高,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到了晚年,孙权对他起了猜忌之心。当时太子和鲁王争权,陆逊因为支持太子,被孙权多次责备。陆逊心里那个委屈啊,又没办法,最后竟然被孙权活活气死了。陆逊一死,东吴的朝堂震动,不少有识之士都寒了心。你想啊,这么一位大功臣,都落得如此下场,谁还敢真心为东吴卖命呢?
孙权这些操作,看似是处理和臣子的关系,实则对东吴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将谋士们要么被闲置,要么含冤而死,东吴的人才储备和军心士气都受到了严重打击。在三国那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没有了人才的支撑,想要统一天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孙权啊孙权,你要是能多听听这些臣子的意见,别那么猜忌多疑,东吴的结局说不定就不一样了。各位看官,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觉得我说得在理,就请动动你们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保准你们往后都能发大财、行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