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朝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杀一人升一级,杀二十人就能升满级?
迪丽瓦拉
2025-09-17 13:02:29
0

如果你认为杀一个敌人就能升一级,杀二十个就能升到满级,那就太天真了。在秦朝实行的军功奖励制度中,二十等爵的晋升可并不简单。

举个例子来说:

首先是战神白起,他堪称七国的第一猛将,担任秦国主将长达30余年,攻占了70多个城市,屠杀敌人上百万。可以说,白起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举世无双的贡献,然而,最终他所获得的爵位仅为“大良造”(十六级),并没有达到最高等级。

再来说商鞅,他是商鞅变法的设计者,商鞅的贡献在于他从制度层面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框架,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商鞅变法的功劳一点也不逊色于白起。然而,他最终的爵位同样是十六级的大良造。

这两位堪称秦国的功臣,但他们的爵位都并没有达到满级。那么你还认为只要杀几个甲士就能轻松升职吗?

战国时期的社会实行的是封建制度,社会阶层严格分明,普通百姓、奴隶和贵族之间的身份是固化的。商鞅变法的目标,正是通过军功奖励制打破这一层级壁垒,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晋升的机会。虽然这个制度最初像是画了一个“大饼”,但事实证明,它确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秦军的战斗力迅速提升。

然而,这一制度的实施也让封建贵族的利益受到了威胁。秦穆公死后,商鞅最终被车裂,正是因为这一变法触及了贵族的根本利益。

简而言之,二十等爵的等级划分具体为:四个等级、二十个级别。具体如下:

1. 士爵:从低到高依次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

2. 大夫爵:从低到高依次是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

3. 卿爵:从低到高依次是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

4. 侯爵:从低到高依次是内侯、彻侯。

每一等级都涉及到不同的田产、宅邸、食邑等资源。由于篇幅问题,细节就不再详细展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等级背后还有一些“潜规则”:

1. 军功奖励的条件:根据《商君书·境内》的记载,只有杀了有爵位的人,才有机会晋升。所谓的“爵首”指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有爵位的官员,因此杀掉普通士兵是无法获得军功的。一个普通士兵,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2. 爵位的重要性:在秦朝,爵位能够保命。秦国施行严苛的法律,许多人可能因为得罪了权贵而获罪。若此时有爵位的人,能够避免处罚,代价是失去爵位。可以说,这就像是一个“功过相抵”的交易。

3. 军功的继承性:军功可以传给后代。即使一位将领在战场上死去,军功也可以记在他的家属身上。而三级以上的爵位可以继承,只不过会有降级的处罚。但如果后代有人在战场上表现懦弱,甚至不参与战斗,那么家族的军功会被撤销,并且遭受连坐。

这套军功奖励机制显著提升了秦军的作战效率,也让秦军在战场上表现得异常勇猛。普通士兵杀掉敌方的有爵位的甲士,确实能晋升一级,杀两个晋升二级,依此类推。然而,这种晋升到“不更”之后,情况就复杂了。

根据《二年律令·捕律》的规定,如果杀敌数达到一定标准,士兵的晋升规则会发生变化。晋升大夫爵等级时,仅仅依靠杀敌是不够的,还需要额外的奖励,比如增加仆人等。简单来说,从士爵晋升到大夫爵并非单纯依靠击杀敌人数量。

当一个士兵晋升到“不更”级别时,他在军队中的职务大多是屯长或者百将级别,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团队的领导。在这些职位上,士兵们虽然手下有几十甚至上百名战友,但晋升的难度反而加大了。因为,在秦军中,晋升的标准与团队作战密切相关,而不仅仅是个人的战绩。

秦国的军队编制是以五人为一个“伍”,十人为一个“什”,五十人为一个“屯”,一百人为“卒”,五百人为“五百主”,一千人为“二五百主”。这就意味着,五人以上的队伍便算是一个团队。团队中的任何一个人失职,其他人都会受到连带惩罚。若是团队能够顺利击杀敌人,连带处罚则可免除。

对于更高阶的将领来说,晋升则更加困难。百将、屯长等级的晋升要求不仅要杀敌,还必须考虑队伍的损失比例。简单来说,只有杀死对方超过自己队伍损失数的敌人,才能晋升一级。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这个标准极其苛刻。

例如,长平之战中,白起指挥秦军斩杀赵军四十多万,但由于秦军的伤亡也超过一半,这场战役依然没有满足晋升条件。商鞅变法的目的,不是要推翻贵族,而是要鼓励他们通过军功来证明自己,而非依靠贵族特权。

当然,二十等爵的奖励制度并非完全针对普通士兵,卿爵则被视为贵族的“自留地”。即使普通士兵能打破士爵的天花板,能晋升到大夫爵,也已是极其罕见。大夫爵最高的等级“五大夫”要求必须取得巨大的战功,甚至需要攻城斩敌数万。这一过程非常严苛,达到这些要求的人员屈指可数。

最高等级的“侯爵”,如内侯和彻侯,是通过一系列非凡的战绩和贵族的血统地位才能获得的。秦国历史上,只有寥寥几位杰出人物得到了这份荣耀。

最后提一下陈胜和吴广的故事。在《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和吴广原本是“屯长”,这个职位要求管理50人,起码拥有上造、簪袅这样的爵位。然而,他们仍被征发去做劳工,甚至未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时,他们就被处死。即使有了爵位,普通百姓的命运依然可能随时改变。

这些历史细节显示出,尽管通过军功可以获得晋升,但即使努力拼搏,一旦身处社会底层,往往也难以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一提到苏武,几乎所有人都能讲出他传奇的故事:作为汉朝使者,他被匈奴扣留整整19年,坚韧不屈,拒绝屈服...
写出来的肖像有多奇妙?杜甫的饮...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杜甫的孤独,无人能懂。他越是深入时代的核心,越发现自己是一个处于边缘的观察...
原创 中... “中原地带的局势是极为孤立的,如果操作得当,可以成为光荣的战略部队,但一旦形势处理不好,便会面临全军...
原创 胡... 1949年5月1日清晨,戴中溶像往常一样在监狱里从沉睡中醒来,却惊讶地发现今天的情形与以往大不相同。...
原创 陈... 南昌起义时,朱德的角色 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由叶挺的第十一军八个团、贺龙的第二十军六个团组成,而朱德...
原创 金... 金门战役失利后,解放军的一位机枪班班长徐钦林的命运充满了戏剧性。他竟然在战斗中未被俘虏,不仅如此,之...
原创 1... 1888年,李鸿章将年仅22岁、才貌双全的爱女李菊藕,嫁给了年已四十,仕途波折的晚清大臣张佩纶。这场...
原创 如... 公元210年,秦始皇突然去世。根据他的遗诏,原本是希望长子扶苏继承皇位。然而,权臣赵高与丞相李斯暗中...
没有枪没有炮,不光靠“敌人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事书场》撷取《纪事》抗战题材内容,重现那一...
原创 最... 在民国时期,蒋介石面对的军阀可谓多如牛毛,如果说谁最令他头疼,许多人会提到张学良或阎锡山,但实际上,...
原创 父... 《封神演义》及其相关衍生故事中的伯邑考,一直是个充满戏剧性和历史谜团的人物。他不仅是古典小说中的经典...
原创 胡... “胡宗南志大才疏。” 彭老总曾在西北战场与胡宗南交过手,对他作出的评价简洁而精准——“志大才疏”,...
原创 庆... 在《庆余年》的原著中,藤子京的结局并非如电视剧所描绘的那般悲惨,他并没有在街头被程巨树所杀,而是在西...
原创 川... 1958年2月18日,正月初一,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热闹非凡地迎接着新春佳节。宋希濂沉浸在象棋的思考中,...
原创 史... “车臣人”这一名称最早来源于位于阿尔贡河畔的一个小村庄,名为“大车臣”。在车臣人的语言中,他们自称为...
原创 蒋... 在您阅读本文之前,敬请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以后可以方便您持续接收类似的文章,也便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
海外华文媒体探秘“中国北方明代... 中新网晋城6月27日电 (记者 李庭耀 杨杰英)古城堡依山面水、古城墙绵延起伏、古建筑鳞次栉比、藏兵...
当年高考676分,报考北大考古... 又是一年高考志愿季,6月24日,“报北大考古的女孩怎么样了”成为热搜话题。 许多网友关心,那个曾以优...
原创 军...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但字数不会有太大变化。 --- 头条文章养...
原创 朱... “这般贪得无厌、践踏朝廷法纪、犯上作乱的官员,真是前所未闻!” 在大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