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的一天,毛主席突然召见了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约他来到中南海一会儿。在会面中,毛主席详细回顾了庐山会议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谈话结束后,毛主席下达了一个特殊的命令,要求李德生从第38军中调出一个精锐师,时刻保持待命状态,准备进驻北京。
通常情况下,这类命令都是由中央军委统一发出,而毛主席却直接与李德生沟通,这种做法显得格外异常。主席的这项举动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呢?李德生,来自河南新县,生于贫困家庭,参加革命以来,他一直奋战在前线,以实际行动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1967年,李德生突然接到了南京军区的命令,让他立即飞赴北京见周总理。同时,专机已经在盐城的空军机场待命。面对如此紧急的召唤,李德生毫不犹豫,迅速整理好行李,乘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他心里隐隐觉得,此次见面必定与一些重大的无法控制的事件有关,因为周总理向来不屑于浪费时间。
抵达北京后,李德生直奔人民大会堂与周总理会面。总理紧握他的手,兴奋地说道:“李德生同志,我已经等你很久了!”随后不久,周总理开门见山地谈起了安徽地区的武斗情况。他透露出自己的忧虑,担心那里的武斗会对我党的工作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李德生被任务所吸引,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迅速前往安徽,成功平息了那里的暴力冲突,缓解了安徽、芜湖的局势。
李德生在安徽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被中央政府视为典型案例,并号召全国各地学习他的做法,因而他在组织内受到更大的重用。1969年,他在党的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肩负愈发沉重的责任。
进入中央后,李德生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几乎每天都面临来自政治局、国务院业务组、军委办事组等多个单位的工作请求。他身兼数职,每日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由于过度劳累,李德生不得不去找周总理,恳请中央能够减少他的一些工作负担。对此,毛主席了解到后却安慰他:“能者多劳,没有人比你更适合这些工作。”
1970年,李德生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肩上的重任更为艰巨。上任的第二天,他便参加了华北会议,尽管对北京军区的情况不甚了解,但他通过各种信息的交汇,依然能感受到一股紧张的氛围,似乎暗示着北京即将发生重大变故。
果然,在1971年8月某一天,毛主席又一次紧急召见李德生,要求他准备一个精锐师,随时准备调入北京。尽管李德生对此感到些许疑惑,但依然完成了主席交代的任务,他从38军中精挑细选出一支精锐部队,并下达战备命令,准备随时进入北京北郊待命。直到“913事件”发生后,李德生才明白,原来毛主席的这一秘密调动是为了防范林彪在北京制造乱子,果真如主席所预料的一样,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