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国内有一部非常火爆的动漫作品,名为《那年那兔那些事》。其中一集动画描绘了几只外国河马围在一起激烈打斗,但他们见面时竟然用的是地道的中文。这些河马一方是国防大学毕业的军人,另一方则是石家庄步兵学院的学员,双方因为一句话不合,马上爆发了冲突,场面十分火爆。
实际上,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的人都知道,这段剧情并非虚构,而是反映了当今非洲军人的真实情况。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非洲许多国家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军事编制和体系。而在这些国家中,很多知名的军官有八成都是在石家庄留学过的。甚至在非洲的战场上,成名的将军几乎都会说一口“石家庄话”,成为他们的标配语言。
直到现在,非洲军人每年定期前往中国接受军事训练和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甚至在非洲,如果一名军人没有到中国军校学习过,往往在本地部队里都难以获得足够的重视。石家庄当地人都知道,每年新学期一开始,街上最显眼的不是普通大学生,而是成群结队的非洲留学生。他们不仅按时到校报到,对石家庄的军校充满了憧憬和敬仰。相比欧美的军校,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和机械化步兵学院在非洲眼中就像美国的西点军校那样神圣。
事实上,非洲军人来华进修的计划已经实行了近35年。自1990年起,包括坦桑尼亚、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每年都会派出一批优秀学员到中国接受军事教育。如果你足够幸运,踏上开往石家庄的火车,途中就能见到形形色色的非洲面孔,令人印象深刻。
甚至有网友回忆说:“我第一次见黑人是在石家庄,当时真羡慕他们,因为这群人相比我们天生具备夜战优势,晚上不用热成像仪,根本看不出有人影。”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非洲军人在军事上的独特优势和训练成果。
那么,从石家庄毕业的非洲军人在本土究竟有多受欢迎呢?早年间,主持人张昕宇创办的节目《侣行》中曾采访过一位非洲将领,这位将军正是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的毕业生。虽然这所学校几年前已经并入了国防大学,但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和机械化步兵学院仍然在全国军校中享有盛名。
据悉,许多从中国学成归来的非洲军人如今都已成为所在国家的重要军事骨干和高级将领,甚至有部分进入政界,竞选成为国家领导人。目前派遣军人到中国学习最多、成绩最优异的国家,是坦桑尼亚。早年坦桑尼亚军队缺乏体系,缺乏战术指导和执行力,但该国是中国最早建交的非洲国家之一,开放政策出台后,坦桑尼亚成为首批派遣学员到中国学习的国家。
1978年,乌干达突然对坦桑尼亚发起战争。当时乌干达总统是臭名昭著的“吃人恶魔”阿明,他的军队作战异常凶猛。开战不到一个月,坦桑尼亚便失去了重要的卡盖拉地区。由于兵力和战斗力悬殊,很多人认为卡盖拉地区几乎无法夺回。正巧,这时一批从中国学成归来的军人回到了坦桑尼亚。他们提出了“人民战争”的策略,短短几天内,坦桑尼亚军力从数千人迅速扩展至6万人。在这些学员的指挥下,军队采取游击战和夜战等战术,不仅击退了乌干达的进攻,还一路挺进敌方首都,直到乌干达选举出新总统后,才撤军回国。
有趣的是,当时非洲战斗力最强的力量之一是“卡扎F”,乌干达曾请求该势力支援。卡扎F派军队介入,却被坦桑尼亚军队凭借步坦协同作战击败。上世纪70年代,坦桑尼亚是非洲唯一拥有步坦协同作战能力的军队。赢得战争后,坦桑尼亚军队纪律严明,到达的地方几乎受到当地百姓夹道欢迎。这场战争后来被誉为非洲的解放战争。
之后,坦桑尼亚又经历了一场与北苏丹的内战。此战最受关注的不是交战双方,而是远在中国的国防大学和石家庄机械步兵学院的师生,因为北苏丹军人多在国防大学进修,南苏丹学员则大多毕业于石家庄步兵学院。这场学院间的“对决”最终由南苏丹胜出。不过,由于石家庄机械步兵学院后来被并入国防大学,这场冲突也被视为校友间的“内部战斗”。
截至目前,在石家庄军校学习过的非洲军人中,成就最高的当属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他不仅在军校期间成绩优异,还曾进入北京语言大学继续深造。回国后,穆拉图和邻国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曾爆发冲突,后来双方得知彼此都曾在中国留学,不久后便达成停战协议。颇为有趣的是,穆拉图入学中国军校的时间是1970年,当时中国正处于“特殊时期”,他的入学档案上还赫然标注着“地主”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