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字数变化不大。
---
戴笠坠机事件绝非简单的意外。他最亲近的“朋友”胡宗南,曾当面质问过沈醉,而沈醉也在他的回忆录《军统内幕·胡宗南和戴笠、毛人凤的关系》中记录了这一细节:“胡宗南一进门,看见戴笠的遗像,眼泪便止不住地流下来,随即冲进灵堂,紧紧抚摸着棺木,痛哭了很久。哭了一阵子后,他才问我们戴笠坠机的具体情况。当时外面流言纷纷,胡宗南听说了不少传言,他便急切地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外界关于戴笠死因的种种疑点竟传到了胡宗南耳中,说明这桩事件背后绝非简单意外。尽管如此,毛人凤和沈醉都显得格外谨慎,始终避而不谈,只极力阻止胡宗南前往坠机现场:“那里车子进不去,只能绕很多小路走山路,您还是多保重身体为妙!”
然而事实证明,毛人凤和沈醉的话并不真实。坠机当时正值大雨如注,军统特务们依旧开着小汽车和大卡车,尽可能地将现场可收集的所有物品搬回。反观胡宗南,他身边不仅有装甲车,还掌握军权,却被阻拦无法接近岱山坠机地点。
毛人凤与沈醉始终守口如瓶,绝不提及戴笠是否被某一方暗算。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蒋介石的二儿子蒋纬国则毫无忌讳地表示,戴笠是因为掌握了太多机密而被除掉。在他的《口述自传》中,他回忆戴笠临行前对他说过几句令人不寒而栗的话:“你不要离开,我三天内就会回来,我有非常重要的秘密要告诉你,因为这件事必须有人知道,你哥哥都不知道,是你父亲交代我的,不过你千万不能告诉你爸爸。我想来想去,觉得只能交给你知道。”(除特别说明,以下黑体字内容均摘自《蒋纬国口述自传》)
戴笠究竟有什么秘密不敢告诉蒋经国,却敢对蒋纬国透露?这还得追溯到蒋纬国与胡宗南、戴笠之间的复杂关系。
根据原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处长、兼任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中将文强的回忆,当时外界普遍预测老蒋的接班人选,排在首位的是何应钦,其次是陈诚,第三才是胡宗南。蒋经国当时正与政治强人康泽激烈争权,暂时无法与胡宗南、陈诚这样的军界巨头抗衡。令人意外的是,老蒋最终青睐了自己大儿子蒋经国,开启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
胡宗南为争夺接班人位置下了不少功夫,其中一个关键动作便是与戴笠结盟。文强亲自策划并参与了这场“胡戴石窟结盟”。与此同时,蒋经国也在暗中迅速搭建自己的人马,文强意识形势危急,选择离开军统,投奔“世伯”程潜,成为长沙“绥靖公署”办公室中将主任兼第一处处长,从而避开了蒋家兄弟间的明争暗斗。
蒋经国与陈诚关系密切,而蒋纬国则与胡宗南交情深厚。戴笠和文强在胡宗南与蒋经国之间多次牵线搭桥,贡献颇多。文强回忆说:“蒋纬国在第八战区举行婚礼时,胡宗南和戴笠是主婚人。婚礼前,胡宗南把自己的公馆借给蒋纬国举办婚礼。蒋纬国比我小大约十岁,当我还是少将时,他还只是上尉。所以他一直称我为‘学长’,自己称‘后学’,我给他回信则用‘纬国弟’称呼。”
胡宗南与戴笠、蒋纬国关系极为融洽,但对蒋经国和孔家则不甚感冒。据文强透露,孔祥熙的女儿曾执意想嫁给胡宗南,但胡宗南心里极为抵触,既不敢明说拒绝,又使出诡计:他约孔小姐到饭店吃饭,孔小姐依约而至,却发现那是一家又脏又小的馆子,胡宗南只点了两碗简单的面条。孔小姐嫌脏不吃,胡宗南倒是狼吞虎咽地吃完,接着“热情”地带着穿高跟鞋的孔小姐爬山。
孔小姐平时喜欢穿男装,但为了“约会”还是打扮得像个淑女,结果被胡宗南如此恶搞,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不再纠缠。
胡宗南在老蒋集团中以“老实”著称(其实是假装老实),因此蒋家和孔家都怀疑有人暗中教唆,而那个幕后操纵者,很可能就是戴笠!
戴笠莫名其妙得罪了不少人,抗战胜利后,命运步步艰难。他自己也意识到时日无多,曾多次向文强吐露心声。文强在《戴笠其人》中记载:“临终前的那段时间,戴笠精神极度烦躁,忧心忡忡,唯恐被蒋介石一脚踢开。他曾说‘伴君如伴虎’,身为奴才,他的日子也远非顺风顺水,多次濒临‘赐死’边缘。”
戴笠与美国人的关系极为密切,而郑介民的助手黄天迈更是在各处散布流言,称戴笠如同戈林——那个在关键时刻背叛阿道夫的人,最终被希特勒剥夺了一切职务,尽管已经晚了。
蒋介石虽非希特勒,戴笠却害怕被比作戈林。临别上海前往青岛,他对陪送的蒋纬国交代:“三天后机场见,你来接我,我们一起去办事处,我会原原本本告诉你所有资料。”
蒋纬国对此一无所知:“没想到他飞机撞上了南京的山,从此没回来。事情始终无头无尾,是孤立的案件,至今无人能求证。”
蒋纬国虽说不知道戴笠究竟要透露何种惊天秘密,但他随即转而谈到哥哥蒋经国和父亲蒋介石,称有人插手“国防部”武器采购,大肆抬价中饱私囊,令军方怨声载道:“为什么蒋纬国介绍的总是便宜货,而你们介绍的价格却高得离谱?”
此事渐渐传到蒋经国耳中,他与父亲一起质问蒋纬国,蒋纬国回避问题,只举了一个典型例子:一门炮,国防部报价五百多万,蒋纬国推荐的厂商只要一百九十八万,且还可议价。
这门炮价差达三百万,无论美元还是银圆,中间商获利巨大。资金流向孔家还是宋家,唯有戴笠能查清。虽说戴笠自己也不干净,但查贪污受贿却有一套。不管是现实中叱咤风云的马汉三,还是电视剧里的吴敬中,见到戴笠都心生畏惧。戴笠早早死了,他们才能松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戴笠掌握着连蒋经国也不知晓的关键情报,打算交给蒋纬国,这是当时官场的大忌。老谋深算的戴笠本不会轻举妄动,唯有预感生命有危险,才会冒险将秘密托付给蒋纬国。
蒋纬国的说法,在沈醉所著《我所知道的戴笠》中也得到印证:尽管老蒋急电命戴笠赶赴重庆开会,但戴笠从青岛起飞时,目的地并非重庆,而是上海。
沈醉声称戴笠急着去上海,是为了见胡蝶,并请杜月笙和唐生明协助办理胡蝶与潘有声的离婚手续,但这显然不合逻辑:第一,戴笠虽爱美女,却不会急得丢了大局;第二,重庆那边有人正准备给他制造麻烦,戴笠身为谍海老手,不可能轻率行事只顾一时风月。
戴笠身边美女众多,从无“一生一世”之说。沈醉明显对胡宗南撒了谎,他说汽车进不了坠机现场,但自己在书中描述军统特务用卡车将戴笠遗体运回,还透露重要信息:戴笠的飞机曾抵达上海机场上空,但上海机场不允许他降落,迫使飞机转飞大雨中同样条件恶劣的南京,结果坠山身亡。
既然上海机场条件优越,何以拒绝降落?
蒋纬国与沈醉忌讳透露的真相,读者可以自行揣测。笔者虽浅薄,也能看出戴笠触犯了某些人最根本的利益。如果那些机密资料由蒋纬国转交老蒋,势必引发轩然大波。因此,他不能在上海降落,戴笠坠机、风雨困顿、迷雾重重,绝非巧合。
综合各方史料分析,不能断言蒋经国为掩盖某些贪腐对戴笠动手。蒋纬国把自己组建的特务班子全部交给大哥,也许并非害怕步戴笠后尘。笔者在搜集原始照片并复原过程中忽然发现,蒋家父子三人,从尖脑壳、身高到脸型,竟然一个都不像另一个。
---
改写后,这篇文章内容更细致丰富,同时保持了原文的语义和结构。你觉得这样怎么样?需要我帮你再调整风格或者加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