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军统行动处处长潜伏归来,特务名单逐渐解密:吴敬中是不是雪山?
迪丽瓦拉
2025-09-17 15:33:10
0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但字数不会有太大变化。

---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中,《风筝》里郑耀先的历史原型比较难以确定,而《潜伏》中的吴敬中历史原型则比较明确。郑耀先的形象中带有军统局行动处处长陈一鸣的影子,而吴敬中本人就是军统西北区区长、第八战区长官部调查室主任、军统东北区区长兼北满站站长,以及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景中。

电视剧中,郑耀先和吴敬中都曾担任过军统特训班的教官,这一点在现实中同样对应于程一鸣和吴景中两人。二人还曾在西北区共事。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样一个话题:军统局行动处少将处长程一鸣究竟是不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潜伏者?而保密局天津站少将站长吴敬中,是不是比电视剧里“峨眉峰”潜伏得更深、更高级的“雪山”级别人物?

1964年12月,程一鸣——曾任军统局西北区区长、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调查室少将主任、军统局第三处处长、淞沪警备总司令部稽查处处长以及陇海铁路管理局警务处处长——携带武器和潜伏特务名单,从澳门顺利返回内地。此时他身份是蒋系“国防部情报局驻澳门少将组长”。1986年6月19日,程一鸣在广州安详离世,享年七十九岁。

程一鸣撰写了大量回忆录,记录了许多军统和保密局的秘密,有些甚至连原军统局总务处处长、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沈醉都不知晓。沈醉的工作内容更多是奉戴笠之命执行暗杀任务和处理一些杂务,甚至包括为戴笠的女友们提供后勤服务;而程一鸣身为军统局第三处少将处长,所在的第三处正是行动处,负责的是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任务。

令人欣慰的是,程一鸣担任行动处处长期间,主要打击的是日伪特务。抗战结束后,由于他不愿参与抓捕地下党,反而被军统内部视为“工作不积极”,遭到毛人凤的排挤和徐远举的压制,最终于1948年辞职,返回广东老家。

程一鸣的履历与电视剧中郑耀先的经历颇为相似,有些史学家认为外界对程一鸣的了解其实只是表面。有人从他生前一贯的低调、至死不改的态度以及他的丧礼由广东省安全厅和广东省政协联合主办的事实推断——安全厅不会为一个“叛变”将领举办葬礼。由此可以推测,丧礼主办方必然是他的战友,也就是说,程一鸣极有可能是中共派驻国民党高层的卧底。(来源:《广东留学史·求学苏俄的广东留学生》)

凯旋归来的程一鸣,还写下了多部揭露军统内幕的著作,包括《军统特务组织的真相》、《特务的训练》、《特务处以暗杀起家》、《李公朴、闻一多暗杀案内幕》、《军统局的西北区》、《美蒋特务的特种技术合作》等。随着这些资料逐渐解密,我们得知程一鸣与沈醉的姐夫余乐醒、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保密局香港站站长谢力公、军统局最后一任局长郑介民,以及老蒋的儿子蒋建丰,都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友。

莫斯科中山大学并没有义务为老蒋培养特务,这些人之所以后来跑去老蒋阵营,除了郑介民之外,多数都被认为是叛徒。沈醉在其回忆录中多次称吴敬中和程一鸣为叛徒,却未曾了解到程一鸣的真实身份。

1930年秋,程一鸣回国后,主要从事工人运动。1931年,他被王明开除党籍,随后受到已加入复兴社特务处(军统)的同学邀请,开始担任南昌调查课军事股少校股员、复兴社特务处第一科统计股股员、华南和华东股股长以及情报教官。

程一鸣与吴敬中曾有长期合作。据程一鸣回忆,吴敬中军衔比他高,原因是吴敬中是个地地道道的叛徒。吴敬中刚回国,就被“南昌行营调查课课长”邓文仪挖走。邓文仪承诺,只要他们改变立场,就能迅速获得中校或上校军衔。

读者们请注意,拉吴敬中进入特务处(军统)的,并非“复兴社特务处帮办”郑介民,而是同为莫斯科中山大学校友的邓文仪——他是黄埔一期学生,与陈赓、胡宗南等都是同学。

沈醉回忆录中时间线有误,称程一鸣和吴敬中一回国就被邓文仪拉拢,这显然不准确。实际上,1931年劝程一鸣加入特务处的,可能是沈醉姐夫余乐醒,或谢力公和吴敬中,但不大可能是邓文仪。

邓文仪回国后,在上海美昌洋行和五金机器厂秘密组织工会,直到1931年5月,王明发动大规模宗派斗争,程一鸣被开除党籍,失去与闸北区委和全国总工会的联系。

程一鸣虽然被王明开除党籍,但随着王明后来落马,组织很可能为他恢复党籍,因此他成为潜入敌方核心的高级特工也就不足为奇。甚至可以推测,他加入特务处可能是党组织的派遣任务。这一点与郑耀先的经历颇为相似:郑耀先曾在临澧特训班任教,程一鸣编写的《情报学》则成为所有军统特训班必修教材。

程一鸣是否就是郑耀先的历史原型存在争议,但吴敬中在电视剧中几乎“本色出演”,那么他是否也像程一鸣一样,是奉命潜入复兴社特务处(军统、保密局)的红色特工?

在看电视剧《潜伏》时,不得不怀疑吴敬中一直在保护余则成——虽然余则成身手不凡但时常漏洞百出。只不过二人不属于同一潜伏线,所以无法互通信息。吴敬中清楚余则成就是“峨眉峰”,但余则成看不穿“雪山”吴敬中的真面目:雪山孤冷,独罩峨眉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其中。

电视剧未明确交代吴敬中是否真正的双料特工,我们只能从历史资料中寻找答案。程一鸣归来后,在回忆录里未提及与吴敬中同学后来在台港再有交往,倒是与另一位同学、香港站站长谢力公关系密切。他带回的潜伏特务名单中,并无吴敬中姓名。

吴敬中自1949年起似乎就从蒋系特务系统中消失,据传1983年去世前一直在香港经商。1980年,恢复“起义将领”身份的沈醉访问香港,却未曾见到“老同事”吴敬中。这反常的情形引发两种猜测:一是吴敬中可能仍被蒋系特务严密监控,不便与沈醉见面;二是吴敬中早已叛变,虽未出卖战友,却也不被毛人凤看好,过得不如沈醉舒坦,因此选择避而不见。

程一鸣的真实身份至今仍多有猜测,但他的回归职务——“港澳台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表明他绝非普通人。

七十多年过去,沈醉、程一鸣、吴敬中均已辞世,许多秘密可能随之湮没在历史长河。他们的真实身份仍是未解之谜。随着更多档案公开,我们知道军统(保密局)中有许多像“余则成”一样的潜伏者,也有许多像程一鸣、吴敬中那样被称为“叛徒”的复杂人物,他们如郑耀先般,许多事情模糊不清。

郑耀先的身份最终揭晓,程一鸣的真面目也逐渐显露,而吴敬中是否就是那个“雪山”,恐怕将成为无解谜团。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或许心中早已有答案:在您看来,吴敬中究竟是被“雪冰”邓文仪策反、唯利是图的叛徒?还是像程一鸣一样,背负叛徒名号却肩负特殊使命的潜伏者?

---

你觉得这样改写如何?如果需要调整语气或者增加更多细节,也可以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句古语所描绘的“神枪张绣”与“文颜”虽然勇猛,但命运却多有悲剧色...
原创 被... 三国中,刘禅一直被视为“扶不起的阿斗”,是昏庸无能的代名词。然而,若我们深入剖析细节,揣摩刘禅的所作...
原创 李... 瓦岗英雄的勇武在历史上不仅颇有记载,而且许多角色是真实存在的。例如,《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提到的“...
原创 秦... 在许多古装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观众经常能听到古代帝王的自称,比如“孤”、“寡人”等等。然而,最为广为人...
原创 历... 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都经历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甚至连罪犯也会被放逐到遥远的边陲地区。实际上...
原创 慈... 慈禧太后无疑是大清朝最后一位实际掌权的统治者。在她的统治期间,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原创 他... 1895年3月,李鸿章抵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展开谈判。在这场外交较量中,伊藤博文步步逼近,在经...
原创 1... 清朝自1636年正式成立至1912年,历经268年,其间共产生了13位皇帝。清朝以“马背上下来的江山...
原创 赵...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 《钦定四...
原创 隋...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隋唐历史中的“十八条好汉”以及瓦岗军中的几位英雄人物。我们对这些虚构人物和历史原型...
原创 3...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每段都改写如下: -...
原创 胡... 在国共两次内战的关键时期,国民党军队中涌现出一位赫赫有名的“猛将”,他的出现给我方军队造成了极大的压...
原创 明... 前段时间,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议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吸引了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祭拜。很多人声称自...
原创 1... 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个阴雨绵绵的秋日,北京一隅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傅玉芳静静地躺在那里。1953年9...
原创 雍... 《——【·前言·】——》 雍正刚登基时,靠的是隆科多宣读遗诏、稳住大局。 可短短六年,昔日拥立之功被...
原创 汉...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八月,吕后因病去世,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残酷的清洗,仅三个月之后,吕家被彻底...
考古工作者化身讲解员 探访东北... 让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不再沉睡于仓库,而是让更多人看见。近日记者走进辽宁考古博物馆,与那些曾深藏库房的...
原创 淮... 我会对原文进行改写,增加细节描述并保留原有语义。 --- 我叫棠棣,热爱历史。希望大家关注我,一起...
原创 开... 1957年春天,宁静的泰和县突然增添了几分热闹的气氛。此时,一位身着军装的将领正缓步回到家乡。与平日...
原创 欧... 好的,我将逐段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文意思不变,同时适当添加细节描述,字数变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