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阅读本文之前,敬请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以后可以方便您持续接收类似的文章,也便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最大动力,我们会一直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手下有“八大金刚”,这群顶尖的将领堪称国民党军队中的“黄金战士”。其中包括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和陈继承,他们在黄埔军校体系中地位极高,不仅都为五星上将,更是蒋介石极为信任的骨干力量。然而,这八位大将不仅深得蒋介石宠信,亦是他头疼的对象,他们的忠诚有时显得过于冲动,不是策划政变,就是险些让蒋的专机被击落;即便逃亡海外,竟也成为了教员,这些举动无不令蒋介石为之焦虑不安。
这八人之中,战后有七位选择了前往台湾,而唯一没有跟随的,竟是张治中。
其中,何应钦无疑是最让蒋介石头疼的存在。黄埔军校刚刚成立时,蒋介石是校长,何应钦则是总教官,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何曾在东征时救过蒋的命。然而,权力的游戏常常令人反目,1926年,蒋介石欲图称霸,导致武汉的国民政府决定开除他。趁着蒋的困境,何应钦与白崇禧密谋,发动了逼宫之举,用枪指着蒋介石,迫使他下台。没想到,一个月后,蒋介石仅仅去了日本一趟,便与汪精卫、阎锡山达成协议,复职归来。经过此事,何应钦暂时沉默了几年,甚至与驻华北的日本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下了《何梅协定》,一度为蒋介石背了黑锅。
然而,风头并未就此平息。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何应钦看准时机,提出两套夺权计划:一是亲自出任总司令,率军讨伐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对西安的大规模空袭,为蒋复仇;二是调整军政布局,自己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白崇禧当军政部长,汪精卫则升任国民党总裁。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由于蒋介石被张学良送回,事与愿违。之后,何应钦与蒋的关系依然复杂,1949年在中共的游说下,他本曾计划起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赴台,尽管他的地位已被边缘化。何应钦在台过得较为平静,最终活到了97岁。
至于陈诚,他常被称为“小委员长”,因为他无论言行举止都模仿蒋介石,言听计从。每当在公开场合提到蒋介石时,他总会立正敬礼,场面一度显得过于拘谨和严肃。陈诚的忠诚无疑给他带来了权力,他最终成为了国民党的二号人物。然而,蒋介石将他当作“接班人”的言论最终没有兑现,反而默默培养起了自己的儿子。陈诚的结局也很悲凉,死于蒋介石之前,未能享受应得的荣光。
顾祝同被誉为“驭将之才”,在军队的管理上极为出色,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他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但他在抗战期间,也靠走私和贪污积累了大量财富,甚至为皖南事变的策划者之一。顾祝同的军事才能一般,但忠诚度颇高,在西安事变期间坚定支持宋美龄,最终被提升为“陆军一级上将”。他在台湾度过了余生,并活到了94岁。
刘峙有许多外号,如“福将”、“蠢猪将军”和“长腿将军”,他是凭借与何应钦的关系加入黄埔军校,并在中山舰事件中为蒋介石出力,因此深得信任。然而,西安事变期间他选择站队何应钦,结果得罪了蒋介石。虽然他为了讨好蒋介石亲自迎接他归来,但在一次误发防空警报的事件中,刘峙差点让蒋介石的飞机被误击。当时,蒋介石本来要去开封开会,刘峙为了安全发出假警报,却没有及时通知防空部队,险些造成大祸。解放战争期间,刘峙因定陶战败而被剥夺了军职。后被任命为徐州“剿共”总司令,但淮海战役失利后,刘峙被彻底打入冷宫,最后移居印尼,最终在1971年去世。
钱大钧是国民党元老,曾参与东征、北伐及围剿红军等重要战役。在抗战期间,他也曾通过航空战术向日本投放反战传单,惊动了日本当局。然而,他的最大缺点是极其贪财,手下甚至戏称他为“钩大钱”。尽管如此,钱大钧忠诚于蒋介石,并深得蒋的信任。1936年,他被任命为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并在1950年赴台后专注于体育事业,一直活到了90岁。
蒋鼎文是蒋介石的战友,也是亲密无间的兄弟。然而,在抗战期间,他在西安肆意行事,并与胡宗南发生了许多矛盾。蒋鼎文在豫湘桂战役中失败,导致40万大军损失惨重,最终他选择辞去职务,转行从商。直到1974年,他在台湾病逝,享年79岁。
陈继承是国民党的一位资深将领,虽然参与了许多重大事件,但始终未能做出卓越成就。1971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在这“八大金刚”中,唯独张治中未选择赴台湾。张治中本是扬州的一名警察,起初并不显山露水。然而,1911年,上海的“人心思汉”之潮吸引了他,他毅然脱离警察岗位,投身学生军,走上了不同寻常的道路。自1924年起,他便跟随蒋介石,逐渐成为蒋的亲信,担任了侍从室主任一职。张治中为人忠诚,一心为蒋介石排忧解难,因此有“灶下婢”的讽刺之说。然而,在蒋介石的众多权力安排中,张治中并非一味随从。例如,蒋曾打算兼任交通运输统制局的职位,张治中直接提出反对,最终蒋介石也退让,任命了何应钦。张治中的忠诚和不盲目附和,使他在蒋心中有了不同寻常的位置。
虽然张治中与蒋的关系深厚,但他与中共方面的关系却相对较好。早在黄埔时期,他与周恩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十年内战中,他并未与红军直接交锋,而是选择了教育工作,成为唯一没有与共产党对立的国民党军官。即便如此,蒋介石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与张治中曾因军队整编问题发生争执,直至赫尔利出面干预。
1950年,张治中曾试图与蒋经国商讨两岸统一的事宜,但被国民党阻止。此后,张治中留在新中国,致力于推动祖国统一,并在许多关键场合上发声支持两岸关系的改善。1971年4月6日,张治中逝世,享年80岁。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风云变幻,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