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战役失利后,解放军的一位机枪班班长徐钦林的命运充满了戏剧性。他竟然在战斗中未被俘虏,不仅如此,之后他还遇到了一个对他有着极大帮助的贵人,随着这位贵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徐钦林依然心心念念要回到大陆。最终,他在逃回大陆的途中,跌入了一个深坑,三天泡在海水里,才被我军救出。然而,归来的徐钦林却经历了一番令人心酸的磨难,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徐钦林当时参与金门战役时,已经是重机枪排的副排长。其实,他的军旅生涯并不一帆风顺,最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炊事兵。1946年12月,解放军进驻徐钦林的家乡——山东广饶的央上村。当时年仅16岁的他,与村里的70多名年轻人一同参军,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的行列。然而,徐钦林参军后感到十分愤懑。大多数和他同年参军的青年都被分配到渤海军区的11团(后来的251团),而他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只能被分配到炊事班。原本憧憬着与解放军并肩作战的他,成天只能背着锅碗瓢盆,生火做饭,心中怎能不感到失落与愤怒?
然而,徐钦林并没有因此气馁。虽然身为炊事兵,但他依然努力寻找机会,偷空跑去重机枪排练习扫射技术。为了能多接触重机枪,他还主动帮战士们站岗放哨,久而久之,他的射击技术越来越精湛。渐渐地,不仅连里的战士们知道他是一个神射手,连团长刘天祥也对他赞赏有加。正因为他的这些过硬本领,徐钦林才有机会参加了多场战斗,并在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众多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上海战役期间,由于机枪班班长在战斗中受伤,徐钦林临危受命,接任了机枪班班长一职。从此,他成为了许多战役中的中坚力量,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随着三野第10兵团解放福建大部分地区,决心消灭国民党残余力量,准备渡海攻打金门,为解放台湾扫清障碍。徐钦林所在的251团与其他两个团被整编为攻金门的先锋队。由于船只短缺,原本只能运输3个团的船只大小不一,再加上遇到强风,导致船只失序,无法与上级保持联系。虽然出发时我军士气高昂,但渡海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船只与部队失联,阵地指挥出现混乱,最终导致强攻转变为血腥的遭遇战。
徐钦林所在的部队与敌军接触时,虽然有短暂的胜利,但随着敌军增援部队的到来和强大的炮火轰炸,战局急转直下。原本冲在最前线的我军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困境。随后,徐钦林所在的18人机枪班也在战斗中伤亡惨重。无奈之下,徐钦林带领仅剩的2名战士开始撤退,但在途中他因伤势过重倒下。幸好,战友背着他继续前进,最终找到了暂时藏身之处。
在敌军的持续搜捕下,徐钦林和战友躲入了一处水草丛生的地方。由于伤势未愈,他无法移动,且被迫忍受着剧烈的高烧和伤口感染带来的痛苦。身边的伤员一个接一个地牺牲,痛苦使得他几乎失去希望。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徐钦林四处寻找急救药品,并尽力为战友们包扎伤口。然而,随着敌军搜捕范围不断扩大,徐钦林不得不再次转移藏身。
他通过与附近农民接触,得以暂时躲避敌人。然而,随着几天的等待后,徐钦林始终未能听到部队接近金门的消息,他开始担心,若继续躲藏下去,恐怕会被敌军彻底困住。为了求生,他决定冒险夜间游回大陆。然而,由于腿部伤势严重,再加上自己并不擅长游泳,徐钦林明白若强行游泳,将极有可能葬身海底。
就在他最终决定再次返回农民家藏身时,他因偷吃农民家中的食物而暴露身份。当地农民不久后便召来了国军,徐钦林被捕。幸运的是,他身上穿的是一套无徽章的国军军服,导致国军未起疑心,认为他是一个负伤的国军士兵。徐钦林巧妙地谎称自己是国军第25军的负伤士兵,成功蒙混过关。
不久后,徐钦林被送往国军医院治疗。然而,他担心自己会被送往台湾,于是始终以伤势未愈为由拒绝出院。经过几个月的拖延,他与医院的几位工作人员建立了较深的关系。一天,国军中校请他做伙夫,徐钦林开始得到了优待,并渐渐了解了国军的一些情况。在随军到舟山群岛期间,徐钦林通过自己的观察,掌握了不少情报。
1950年2月,国军中校决定带领部队增援舟山群岛,徐钦林也随行。在此期间,他发现了国军的许多漏洞。一天,当国军中校在房间里抽烟时,外面传来炮火声,徐钦林抓住机会借口收拾行李,成功脱离了国军的控制。虽然他跑得很快,但因海雾弥漫,他不慎跌入了深沟,三天后才艰难爬出。最终,徐钦林遇到了解放军的搜捕队,得以被救回。
尽管徐钦林经历了漫长的调查和审查,部队仍然无法完全相信他没有投降。在长达三个月的审查后,徐钦林被重新安排到福建龙岩,作为一名普通士兵继续服役。1952年5月,他申请退役,最终回到了家乡山东广饶的央上村,恢复了平凡的农民生活。
徐钦林如果选择一直跟随国军中校,可能将过上安稳的生活,甚至在台湾等待几十年后回归大陆,成为“台湾同胞”。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愿背叛自己的祖国。即便最终他受到了怀疑和不信任,退役后回到了故乡,心中依旧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