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的余波尚未平息,国民党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蒋介石表面上辞去了他所有的职务,回到了他位于奉化的老家,开始了他的休养生涯。
回到故乡后,蒋介石第一时间便前往舅舅孙琴风的家中,热切地问候着他的长辈,关怀备至。值得一提的是,孙琴风与蒋介石并无血缘关系,他们只能算作伦理上的甥舅。蒋介石的父亲由于经历了三次婚姻,而孙琴风则是他父亲的第二任妻子的兄弟,而蒋介石则是第三任妻子的儿子。尽管二人没有直接的血缘连接,但孙琴风对蒋介石却像是对待亲外甥般关爱。早年,蒋介石家境贫寒,无法承担他的学费,孙琴风得知后,立刻慷慨解囊,资助他完成学业,令蒋介石心怀感激。
“侄儿,这次回乡还会离开吗?”孙琴风虽然已过八旬,但头脑依旧清晰。他正明白自己国家正处于动荡时期,外甥此行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可能影响着无数人的命运走向。
“会走的。尽管老家很好,但我却无缘长久留在这里。”蒋介石回答,显得沉重。
“那么,你接下来打算去哪儿呢?”孙琴风关切地询问。
“去台湾……”蒋介石说完这段话后,突然在原地愣住,目光呆滞地凝视着前方,似乎在陷入沉思。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落得如此狼狈的境地。明明在军队人数和装备上都占据优势,为什么却始终打不过解放军呢?每当思及此,他都会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
“侄儿,你怎么了?”孙琴风担忧地问。
“没…没事…”蒋介石努力抑制住心头的情绪,开始在院子里缓步踱步。他一边走动,一边在内心感叹:也许这真是我最后一次回到这里了。
“舅舅,待会儿您也跟我一起去台湾吧。那里的环境宜人,十分适合养老。”蒋介石提议。
“台湾我是不打算去了。老祖宗常说‘落叶归根’,就算死,我也希望能在老家结束我的一生。”孙琴风坚定地回答。
“您放心,我们在台湾不会待太久,几年后一定会再回来的。”蒋介石试图安慰他。
“你认为自己真的还能回得来吗……”孙琴风说完此话,甥舅两人顿时都陷入沉默。虽然蒋介石口上强硬,但他内心深处却非常清楚:这次前往台湾,恐怕再无回程。
“舅舅,您还是跟我一起走吧。”蒋介石恳求道。
“你的苦心我心领了,不过我实在放不下这片故土。”孙琴风语气坚定。
“舅舅,我也不想让您离开这里,但共产党很快就要攻过来了!”蒋介石的声音带着急切的情感。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只管放心离开,不要为我忧虑!”孙琴风坚毅地回应。
“舅舅……”蒋介石试图再说,却被孙琴风用力摆手阻止,示意他不必再劝。在无奈之下,他只能默默地同意,遵循舅舅的心愿。
“舅舅,我们一块儿照张相吧。”蒋介石提议。
“好,就在院子里拍吧。”孙琴风点头答应。
就这样,蒋介石与家族成员一起,和舅舅在风和日丽的院子里拍下了一张全家福。这是甥舅二人的最后一面,几天之后,蒋介石登上船只,离开了大陆,奔赴台湾,从此再未归来。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专门指示当地政府对孙琴风给予良好的照顾,不要因他是蒋介石的舅舅而产生歧视。在相关人员的关怀之下,孙琴风享受了相对安稳的晚年生活。
数年后,孙琴风在故乡辞世,蒋介石收到此消息后换上了丧服,心中充满重重哀伤。
1965年,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孙琴风的妻子,也就是蒋介石的舅母,得以赴台与亲人团聚。
“中正,自从你离开后,你舅舅一直牵挂着你。他在临终的那些日子里,常常唤念着你:中正、 中正……”周总理的话让蒋介石泪如雨下,瞬间悲痛欲绝。
“舅舅…舅舅……”他无声地呼喊着,满怀心酸与追忆。谨以此文,敬以缅怀这段历史。已委托今日头条自动维权,禁止任何形式的搬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