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左宗棠与曾国藩的反应完全不同,有人想洗白
迪丽瓦拉
2025-09-17 21:05:16
0

火烧圆明园,已经成为华夏文明史中一道难以抚平的伤痕。这个悲痛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中,具体是在咸丰十年。当时,这一事件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几乎全体中国人民与名士纷纷表示愤慨,甚至在欧洲一些国家,也传出了反对和指责的声音。可是,作为晚清的重要官员,左宗棠与曾国藩两位重臣,对于这一事件的反应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何?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圆明园,素有“万园之园”的美誉,被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经过康、乾、雍三代的精心建设,历时150多年,投入了大量的国库财力和精力。就连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也曾赞美它为“东方艺术的仙宫幻境”。然而,令所有人痛心的是,这座融合了无数中华珍宝的园林,最终被英法联军像强盗般掠夺并付之一炬。

火烧圆明园并非简单的掠夺,背后更隐藏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我们首先回到咸丰八年(二月),这一年,英法两国突如其来地向中国宣战,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英法联合出兵,是为了图谋更大利益,尤其是控制鸦片贸易。很快,他们便攻占了广州。咸丰皇帝得知这一消息后,气愤至极,他当时仍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中国如此强大的帝国不应当屈服于外来蛮夷。于是,他决定亲自出兵反抗。

然而,现实的残酷让咸丰皇帝很快意识到,自己高高在上的面子并无法抵挡英法的猛烈攻势。英法联军迅速攻占了上海,并且一路占领了天津附近的大沽炮台,离北京仅一步之遥。眼看北京岌岌可危,咸丰皇帝终于选择派遣钦差大臣前往天津议和。他明确指示外交大臣:“与其与敌开战,不如在保证大清颜面的前提下,寻找和解之道。”

这一举动让下属官员们感到困惑:如果既不能战斗,又不能割地赔款,那英法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在咸丰的坚持下,外交大臣花沙纳与瓜尔佳·桂良前往天津与英法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天津条约》。这个条约的内容并不算过分,只是要求更多的通商口岸、增加贸易优惠。然而,由于迫于当时的局势,桂良在未通知咸丰的情况下私自签署了这一协议。

然而,当咸丰皇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的愤怒并非仅仅因为条约的签署,而是因为其中有一条要求:英法联军派驻公使进京。对于当时的咸丰皇帝来说,外国公使进入北京意味着中国领土的沦陷,是对祖宗的侮辱。愤怒之下,他竟然下令宣战,试图通过军事手段重新夺回尊严。

然而,英法联军并没有被吓退,反而更加坚定了报复的决心。随即,他们派出先头部队进军北京。看到局势急转直下,咸丰皇帝再次改变立场,再次派遣钦差大臣前往议和,然而,已经为时已晚。最终,英法联军强占了北京,并且由于中国政府对外交使节的虐待,他们决定给予严厉报复——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东方凡尔赛”的艺术瑰宝,在短短三天三夜的火海中化为废墟。无数的珍贵文物、艺术品被毁于一旦,甚至流失海外。圆明园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夜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永不磨灭的痛。这个事件不仅仅是对中华文化的摧残,更是对中国人民自尊的严重侮辱。

在这种背景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反应却截然不同。让我们先来看看曾国藩的态度。当时,清朝的内忧外患交织,曾国藩正忙于镇压太平天国。对于他来说,火烧圆明园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财产损失,英法联军的掠夺并没有直接威胁到清朝的政权稳定。相比之下,太平天国的威胁则更为迫切,因为他们不止想要金钱或土地,而是渴望取而代之,争夺国家的统治权。因此,曾国藩认为,与其为圆明园的损失愤怒,不如集中力量剿灭太平天国,保障清朝政权的稳定。

在曾国藩眼里,英法联军的掠夺只不过是一次外来的骚扰,甚至在后来的回忆中,他还曾表示:“英法联军有德于我”,因为他们协助清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这一观点让左宗棠感到震惊,因为左宗棠始终坚持认为,外国列强的侵略是中华民族必须奋起抵抗的敌人。

与曾国藩的消极态度不同,左宗棠在得知火烧圆明园的消息后,气愤到无法入睡。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他连夜写下了三千字的《请陛下进选经筵论外国侵华议题》,并加急送到京都,提议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来抵抗外来侵略。左宗棠的强硬立场一直贯穿他的一生,在他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他曾亲自带队进入英租界,面对洋人强硬地表示:中国的国土属于中国,外国人没有资格干涉。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左宗棠的强硬立场,也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左宗棠与曾国藩虽然曾是师徒关系,且在不少方面有过共事,但两人在思想和处事风格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曾国藩偏向保守,注重稳定与保全,而左宗棠则更加激进,主张果断反击外敌。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两人在应对外来侵略时的不同立场。

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给了左宗棠更加深刻的民族危机感。他意识到,内乱固然严重,但外敌入侵则是对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左宗棠始终坚持积极抗击外敌,反对妥协与投降。正是因为他坚信“自强则英俄如我何”,他不惧艰险,始终致力于国家的独立和强盛。

总体而言,左宗棠与曾国藩在历史上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他们的立场与策略有所不同,但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出了贡献。今天,虽然圆明园已不复存在,但左宗棠和曾国藩等一代先驱的努力与奋斗,依然在历史中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是每个国人最大的依靠。今天,我们可以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汲取力量,凝聚力量,携手共进,迎接任何可能的挑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蜀... 通常人们说,曹魏得天时,孙吴得地利,蜀汉得人和。在刘备时期,蜀汉的确人才济济,武有五虎上将,文有卧龙...
原创 狗... 亲爱的你: 我叫狗剩,是东汉末年一个佃农。此刻,我病卧在茅草屋中,感觉生命正一点点从这具枯瘦的身体里...
中国4位鹰派人物,有人扬言灭掉... 一提起 “鹰派”,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美国那种咄咄逼人的侵略性,可中国的 “鹰派” 从来不是这路数。 他...
原创 袁... 袁术为何敢于自称帝王?这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麾下拥有五位十分出色的猛将,其中有一位更是堪称无...
原创 曹... 曹操用一个小计策试探司马懿,轻易发现了司马懿心中的野心。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虽然...
原创 曲... 从某种角度来看,孙策的成功标志着庶民对汉末士大夫精英阶层的胜利。他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击败了由士族阶...
原创 当... 前言: 华佗被尊称为“医圣”,因其出色的医术和独特的手术方法为后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原创 “... 西周灭商后,建立了封建制度,将宗室子弟、异姓功臣以及圣贤后裔封为诸侯王,形成了数百个诸侯国。经过春秋...
原创 永... 公元1402年,刚刚登基的朱棣展开了对建文帝朝臣的大规模屠杀,尤其是以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为代表的文...
原创 李...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其杰出的文治武功与丰功伟业而被世人铭记。然而,这位帝王的早逝,却成为了一...
原创 朱... 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位英明而勇敢的皇帝,他的名字叫朱元璋。朱元璋治理着一个庞大的帝国,然而与其他许多皇...
驻藏大臣制度: 清代治理西藏的...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市场星报) 在拉萨八廓街大昭寺北侧,一座看似普通的藏式建筑门前屹立着两只石狮...
原创 廖...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是一位全程参与了八年抗战的国民党中将。他身上既有书生的气质,又有战将的胆略,长期...
青州风格佛像艺术展长沙开幕 一... 中新网长沙11月21日电 (邓霞 贺靖婷)“东方微笑——青州风格佛像艺术展”21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
原创 1... 两宫回銮又称“慈禧和光绪从西安返京”,指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结束庚子逃亡,...
“最干净的,最危险”:赵构为何... 《绍兴十二年》 夏坚勇 著 官家的心事 (节选) 官家这些日子有些纠结,到年底了,宫里宫外都在忙着准...
我在美国生活了5年 2025、11、21日 题目:我在美国生活了5年 作者:佚名 五年。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算长,但足够...
原创 1...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1...
原创 历...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漫长的岁月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尤其是那些名将,他们无论是在扩展疆域,还...
原创 张... 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看过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叫《雄关漫道》,讲的是红军的红二、六军团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