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冯小怜的悲剧人生及其与北齐灭亡的关系。我根据要求对每一段进行了细节增加和语句改写,以保持原文的核心内容和语气。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
---
李商隐在《夜泊牛渚怀古》中曾提到“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这句诗实际上反映的是历史上北周灭北齐的故事。北周的军队已经打进了北齐的都城晋阳,而此时的北齐末代皇帝高纬,却依然沉迷于向大臣们展示宠妃冯小怜曼妙的身姿,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意图。这一幕,也让“玉体横陈”这一成语得以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形容荒唐无道的代名词。虽然这段历史的准确性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可能只是后人编织的野史,但历史上宠妃冯小怜的确是真实存在,她的种种荒唐故事,也令人咋舌。那么,这位倾国倾城的美女,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呢?
冯小怜最初不过是一个宫中婢女,后来成为了北齐皇帝高纬的宠妃,而她的引路人正是高纬的第三任皇后穆邪利。穆邪利是高纬的继后,她最初是先皇后的婢女,被高纬看中后被立为皇后,并生下了高纬的长子高恒。穆邪利也因此一度得宠,成为了高纬的正妻。然而,随着穆邪利渐渐年老色衰,高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宫廷内外风头更劲的妃子渐渐取代了她的位置。穆邪利目睹了前两任皇后的惨败命运,深知一旦失宠,她和儿子也将步他们的后尘。因此,她急切地寻觅能够继续获得高纬宠爱的方法,而冯小怜这个既美丽又聪慧的婢女,正是她的选择。
穆邪利趁端午节之际,将冯小怜献给了高纬,这一举动被她自己称为“续命”。冯小怜不仅容貌无双,还拥有弹琵琶和歌舞的才能,很快便迷倒了高纬。高纬对她宠爱有加,常常让她与自己同坐同骑,甚至誓言要与她生死相依。这样一来,穆邪利彻底失宠,但由于她曾是冯小怜的“引路人”,她也勉强保住了皇后的地位,直到北齐灭亡。高纬则迅速将冯小怜封为淑妃,并安排她住进了华丽的隆基堂。然而冯小怜看到这里曾是高纬前任宠妃曹昭仪的住所,心生不悦,命人将地面重新铺设,以确保一切符合她的心意。
然而,北齐的内政并不稳定,北周在宇文邕的领导下逐渐强盛,多次进攻北齐,企图一统北方。公元576年,宇文邕亲自出征,迅速攻占了北齐的重要军事重镇晋州。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高纬依旧未能从冯小怜的怀抱中抽身。当天,晋州的战况急报三次传至宫中,但高纬依然与冯小怜一起打猎。直到平阳城陷落,高纬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准备带兵前往救援。此时,冯小怜却依旧向高纬撒娇,要求再玩一会儿,结果导致他完全忽视了战事的发展。直到十一月,高纬才带着援兵迟迟赶到,而冯小怜仍然伴随在侧。
尽管北齐军队依然具备反击的能力,但在高纬的无所作为下,局势逐渐不利。高纬命令将士们暂时停止进攻,等冯小怜准备好后再继续战斗。冯小怜更是要求到晋州城西查看一块圣人留下的石刻,借此寻找乐趣。高纬为她的安危搭建了一座安全的远桥,准备带她前往,甚至派人去晋阳取来皇后的服侍。这样一来,本来迅速有望胜利的战局,却因高纬的拖延而陷入被动。
在战场上,冯小怜对战斗的兴趣愈发浓厚,甚至有时对局势表示过度担忧。一次,她看到北齐东部队伍稍有退步,便惊慌失措地大叫“我们输了!”这声呼喊引起了高纬的恐慌,导致他抛下军队,带着冯小怜逃离战场。逃到了洪洞之后,冯小怜终于松了口气,继续补妆。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嘈杂声,高纬和冯小怜再次以为敌军来袭,急忙逃离。就在他们仓皇逃跑时,高纬原本派去晋阳接皇后服侍的人终于赶到,然而高纬依旧忘不了冯小怜,急忙让她更换衣服继续逃跑。
就在此时,北周的宇文邕决定亲自再度回到前线。他察觉到北齐军队失利的根本原因,并决定再次出击。宇文邕带领大军一路追击,最终攻破了北齐的都城邺城,从而导致北齐的灭亡。可以说,如果高纬不是沉迷于冯小怜,他也许还能阻止北周的征服,但正是因为他过分宠爱冯小怜,才让北齐错失了最后的机会。
高纬与冯小怜最终被俘,并押往长安。虽然宇文邕对高纬以礼相待,封其为温国公,但高纬依然惦记着冯小怜,并请求宇文邕将她还给自己。宇文邕听后不禁笑出声,说道:“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于是,冯小怜再次被送回高纬身边。可惜,他们的相守并未持久,仅仅半年后,宇文邕觉得高纬已无用处,以谋反罪名将其处死。
冯小怜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