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龙三次拒绝给毛泽东当警卫员,毛泽东:人家不愿意来,就算了吧
迪丽瓦拉
2025-09-18 15:32:29
0

从学生时代起,毛泽东就身处革命的洪流中,几乎没有过一天能够安稳度日的时光。特别是在他成为党中央的领袖后,毛泽东的生命安全屡次面临严峻考验,因此,挑选警卫员来确保毛泽东的安全,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在红军时期,瑞金的中央政府便设立了警卫连,专门负责领导人的安全保护。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央机构进行了许多调整,中央警卫团也随之进行了重组。能够被选入这支队伍的人,必定会感到无比的荣耀与自豪。

然而,有一位名叫陈龙的战士,却两次拒绝了中央的调令,表示不愿意担任毛泽东的警卫员。这已是陈龙第二次拒绝中央的邀请,当毛泽东得知此事时,心中难免有些不解,并略带不悦地说道:“既然人家不愿意来,那就算了吧。”

为何中央多次要求陈龙担任毛泽东的警卫员?而陈龙又为何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呢?

陈龙出生在辽宁抚顺,原名刘汉兴。从小他便喜爱读书,尤其迷恋中国古代经典小说,如《岳飞传》与《三国演义》。在这些英雄主义书籍的熏陶下,陈龙从小便立志要成为一位胸怀壮志的大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频繁遭遇日本的侵略,百姓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陈龙生活在抚顺,深受其苦,毕业后便加入了东北军,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然而,东北军的所作所为让陈龙极为不齿,面对日军的侵略,他们却选择了不抵抗政策。很快,陈龙便脱离了东北军,与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成立了抗日救国军,开始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斗争。

陈龙的英勇表现引起了当地共产党人的注意。李延禄、周保中等领导人认为陈龙热心爱国,作战勇猛,且具备较高的军事素养,因此决定将他吸纳进共产党组织。陈龙后来说:“东北抗联书记周保中对我影响很大,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可能不会那么快转变为一名共产党员。”

1935年,陈龙带领小分队驻扎在团子山,安宁县的日军收到情报,派遣一队人马来进攻。日军中混杂着一些伪军以及一些日本军人,人员心态不一,容易出现内部分裂。陈龙利用这一弱点,指挥手下制作了几个大铁喇叭,在战斗中高声喊道:“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如果你们还有一点良知,就回头一起对抗日军!”

伪军中的很多人本就对日军的不公待遇心生不满,听到陈龙的呼喊后,许多人犹豫不决,不愿继续为日军卖命。最终,陈龙带领的队伍打得日军溃不成军,成功击溃敌军,俘虏了100多名日军,并击毙了敌军的首领凤岛大佐。经过这场战斗,陈龙的名字在东北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号召,加入到抗日行列。

1936年,周保中推荐陈龙赴苏联进修,陈龙被分配到莫斯科东方大学第八分校。两年多的学习,使得陈龙的文化水平和军事素养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回国后,陈龙被调至延安,负责党中央的安全保卫工作。与前线作战时的急躁脾气相比,陈龙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时,常常有些不适应,甚至曾与上级发生争执。

然而,尽管脾气急躁,陈龙工作态度严谨,作战经验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度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和谈,争取舆论的主导权。实际上,蒋介石并无和谈的真诚意图,反而意图解决毛泽东和共产党这一大麻烦。毛泽东深知蒋介石的心思,仍然决定前往,以此揭示蒋的狼子野心。

尽管党内对此行十分担忧,但既然毛泽东已经决定,所有的安排也只能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确保共产党内部运转正常,即使毛泽东和周恩来不在,毛泽东建议刘少奇暂时代理主席职责,并增补陈云和彭真为候补书记。

在临行前的党内会议上,毛泽东见气氛沉重,幽默地对大家说:“我已经准备好坐班房了,如果真被软禁,那也没关系,正好在那儿办点事。”毛泽东言语轻松,但负责保卫工作的康生和李克农却忧心忡忡地挑选毛泽东此次出行的警卫员。名单上报后,毛泽东不满意,决定亲自挑选几个人。

他从烟盒中抽出一支烟,边抽边思考。等到烟快抽完时,毛泽东才问李克农:“你的部队中是不是有一个叫陈龙的?”李克农听到这个名字,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但很快从记忆中回忆起陈龙的情况:“陈龙曾在东北抗联担任参谋长,经验丰富,反应敏捷,身手过人,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李克农又有些犹豫地补充道:“只是他的脾气有点火爆,怕他和您发生冲突。”毛泽东听后大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本事的人有点脾气也正常,就选他吧。”于是,陈龙被暂时借调到毛泽东身边,成为这次重庆之行的警卫员之一。

在离开延安之前,李克农嘱咐陈龙要格外小心,确保毛泽东的安全。陈龙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便开始每天进行体能训练和射击练习,利用空余时间学习重庆的风土人情,以防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应对。

1945年8月28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的飞机顺利降落在重庆机场。此次随行的警卫员人数并不多,核心成员包括陈龙、颜太龙和龙飞虎,大家开玩笑地称这是“三龙护驾”。刚一落地,热情的群众和记者纷纷围上来,场面一时有些混乱。陈龙立即紧张了起来,心里清楚这种混乱局面最容易被敌人利用。

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陈龙几乎紧贴着毛泽东,随时警惕四周的动向。幸好,记者们很快恢复了秩序,毛泽东简短地发言后便和国民党代表沈钧儒打了个招呼,随即上了国民党安排的专车。车队一路顺利,将毛泽东送至蒋介石的林园官邸,参加晚宴。

宴会上,毛泽东和蒋介石并排坐着,两人谈笑风生,气氛较为轻松。陈龙等警卫员则坐在一旁的桌子上,陈龙默默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确保一切安全。尽管蒋介石也在场,毛泽东的安全应该没有问题,但陈龙依然不放松警惕,考虑着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就在这时,一位国民党军官注意到陈龙等警卫员穿着普通的军装,觉得他们看起来有些寒酸,便故意露出自己手腕上的大金表,试图炫耀一番。但陈龙和他的战友们并没有回应,而是低头吃饭。国民党军官见没人搭理他,便主动开口:“陈先生很特别,您是哪里人?”陈龙简短地回答:“东北人。”

军官有些诧异,笑着问:“难以置信,毛主席不是湖南人吗?怎么您是东北人?这是个笑话吧?”陈龙没有笑,面色严肃地反问:“听口音,您是浙江人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杀的玩家们可能已经对新出的角色产生了一种“麻木”的感觉。游戏里不断推出公主、妻子、女儿等人物角色...
原创 他... 自古皇位之争,血腥与残酷成了历史的常态。父子相残,兄弟相争,这一切不过是为了那个“天下第一”的宝座。...
原创 太...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每段语义保持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字数变化控制不大: ---...
原创 难... 一、魏延与马岱的悲剧命运 魏延常被视为一位悲剧人物,但让人遗憾的是,斩杀魏延的马岱,其实也是一个典...
原创 被... 在人类科学发展的漫漫征途中,无数熠熠生辉的名字镌刻于历史的丰碑之上,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璀璨星辰。然而...
原创 说... 隋朝末年,天下陷入了极度混乱,战火四起,烽烟遍布大地。各种势力纷纷崛起,什么十八路反王、三十六道烟尘...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山东淄... 在山东淄川的崇山峻岭间,有一座马鞍山,其海拔不过600多米。1942年,这里上演了一场气壮山河的保卫...
原创 清... 在现代社会,发达的邮政和快递服务为我们提供了无比的便捷,几乎每一项日常活动都可以通过它们来完成。从邮...
原创 他...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巴蜀地区,成汉这一政权曾经存在。尽管成汉的势力范围仅限于四川,首...
原创 二...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进攻,数百万德军在数千公里长的苏德战线上,猛然向...
原创 近... 好的,以下是对原文的改写,尽量保留了原有的含义,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和描述: --- 在阅读本文之...
原创 李... 好的,我帮你把这段文章改写一遍,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同时保持每段的语义和字数相近: --- 武则天是中...
原创 孔... 根据文献记载,夏朝从鼎盛到衰败的转折点通常被认为发生在第14任君主孔甲的治理时期。《国语·周语下》对...
原创 诸... 在蜀汉的历史中,丞相蒋琬执政后,蜀汉多年没有进行北伐,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 蒋琬在战略方向上...
原创 揭... 日本,作为一个军事强国,历史上曾多次对中国进行侵略。尽管它只是一个面积小到与中国云南省相仿的岛国,但...
原创 周... 文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文王拉车800步,周朝天下800年。”这是流传千古的一个神话传说...
原创 西...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 汉高祖刘邦一手开创的西汉王朝,是我...
原创 李... 在西汉武帝时期,李陵事件成为历史上一件争议颇大的事件。两千多年过去了,至今这一事件仍然引发热烈的讨论...
原创 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源自李世民的深刻感悟,其...
原创 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虽然其中有些民族历史较为鲜为人知,且人口较少,但他们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