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镇南教师委任状及教育概述
迪丽瓦拉
2025-09-18 15:32:09
0

曾经见过很多份民国时期的委任状,曾被文书上那端庄、娟秀的字体所震撼,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深意,那是一种书写人所发自内心的严谨和审慎。欣赏文书,那些字体笔笔有力,字字博大,笔力铿锵有力,加上绯红的印章,一份委任就是一份责任,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佩。民国时期,关于镇南(南华)地方的委任状,实不多见,特别是教育方面的委任状,今所能留存于市面者,皆属幸运。以下为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的两份委任状,我们可以一窥当时人事任命文书的大体样式,与读者共飨。

镇南县政府委任状,教字第133号:兹委任张子高为镇南县第一区(白衣村)第二十一初级小学、 附设民众学校校长兼教员,此状。县长兼监督,张渡;教育局长,朱永龄。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四月七日。钤印:镇南县政府印。

镇南县政府委任状,教字第49号。兹委任张子高为镇南县第壹学区第二十初级小学校、附设民众学校校长兼教员,此状。县长兼监督,张渡。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二月。钤印:镇南县政府印。

上述两份委任状,均为镇南县政府委任教师张子高为教师的委任文书。时间分别为1934年7月7日和1935年2月,不同的人是同一个人在两年间接受了同一学区两所不同学校的任命,对于教师张子亮来说,可谓的任重道远。在民国时期小学教员普遍紧缺的情形下,张子亮的到来将会为农村地区的教育带去一丝光明。

张子高何许人也?据小编于《 难得一见的民国镇南毕业证书》一文中,曾写到有关张子高的教育经历。张子高于1928年高小毕业,时年十五岁;又于1930年4月25日毕业于镇南县县立师资训练所。从高小的毕业时间推算,张子高应生于1913年,即民国二年,时在大清刚王亡后的两年。

关于镇南县第一区,大体位置在今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白衣村一带区域。据《民国大中小学调查表》一书载:民国中后期,镇南全县有高级小学8所,初级小学183所,近者如一区第一高小,校址在城内龙川书院,远者如四区第七高小,校址在大马街,距县城二百余公里,高级小学及初级小学之设置, 基本覆盖全县大小乡镇。委任状中一区第二十初级小学在安勺村,第二十一初级小学在下白衣村。查安勺村,今属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辖,已分为安勺前村,安勺中村,安勺后村三村,已划归楚雄管辖。

△图:张渡给云南省教育厅的呈文

民国时期,县长或知道事掌一县之军政、民政,诉讼、钱粮、治安等事,虽已是民主共和国时代,然其县长权利之设置与大前清没有太大区别,所有从委任状中,可见其县长之大名。关于县长张渡,据相关文献载: 张渡 (1890~1938),字汉九,云县爱华镇塘子口人。少年时与兄张世卿一同受教于族叔张宿海,精于诗文。民国初年,鸦片失禁,吸毒成风,他做一首《烟鬼歌》,将鸦片祸国殃民之害,揭示得淋漓尽致,时人争相传诵。后至昆明,考人云南法政学校,毕业后赴广东,在军队中任文职编修,时军中派系斗争激烈,他恐被牵累,返回云南。

△图:省教育厅给镇南县长张渡的指令

民国 7 年 (1918),张渡被选为云南省参议员。民国18 年,参加云南省第三届县长考试及格,任镇南县县长,在任内开发农田,成效显著,民众赠予“惠及田畴”四字匾额。民国 24 年解职回家,专注地方公益文化事业,抗日战争开始,担任抗敌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协助县长动员全民抗战,开展宣传工作,亲手拟定各种地方性临时法规,以及《防空防毒常识须知》等战时常识文件,并印发通电,声讨日寇罪行。云县时疫严重,疟疾延城乡,他任县防疫委员会主任委员,向各界呼吁捐款救灾,亲自撰写一份《快邮代电》,详述灾情,沉痛凄切,引起各界同情,省方重视。云南省卫生实验处派抗疟人员来云县开展医疗防治工作,同时批准成立县卫生院。张渡兼任卫生院董事长,负责筹集资金,购置药械,充实医务人员,疫情缓解。他本人却因身体衰弱,感染疟疾,不幸逝世,张渡文学造诣较高,作诗文不同凡响,惜多不存。流传下来的,除《烟鬼歌》和所拟的《快邮代电》外,还有亲笔书写的约一米宽的横幅《训两侄书》,其书法集正、隶之长,兼融《大蠢碑》的神韵,文字感情真挚。“文化大革命”中,地方文人的作品和手迹都被当作“四旧”,加以横扫,这幅手迹,被爱好者珍藏,幸得保存。在云南嵩明县,有章太炎撰文,张渡书写的《节烈孝妇谢李氏表颂》石刻,时至今日,仍有拓片流传。县长张渡是民国镇南县长任上的一股清流,可叹天不假年,英年早逝,令后人不生嘘息!

△图:民国镇南县小学设立情况统计

关于民国时期镇南县教育局相关历史,据云南省图书馆藏《南华县教育志》,我们可以一窥其大体发展历程。 镇南于公元 1409 年(明永乐七年)建立学宫后,教育逐步有了发展,其主要的教育形式是书院、义学和私塾。按明、清官制,设训导署 (亦称学署或教官公署)。1662 年(清康熙元年)至1909年(宣统元年)的247 年间,有郑绍美等 65 员举贡担任过镇南州训导署的训导或学正。训导署设于镇南龙川书院内.(其中有一段时间设于州城东街),管理生员的学习经史词章、操行、祭祀和考课。(一般只管书院)1905 年 (光绪三十一年),清廷下令废除科举制度,裁撤了训导署。镇南州于 1910 年 (宣统二年) 成立镇南州劝学公所为主管全州教育,兴办学堂的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劝学公所设劝学总董 1人,清贡生高仁宇任劝学总董,为镇南州设教育行政机构的首任负责人。翌年,按学部指令改劝学公所为劝学所,总董改称劝学员长。

△图:镇南县文教之核心:文庙

民国成立后,从 1911年 (民国元年)至民国十六年,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仍称劝学所 (民国元年时称为镇南州劝学所,民国二年后镇南州改称镇南县,名称改为镇南县劝学所)。劝学所听从省学政司的指挥,受地方官的监督,执行本属教育行政事务县知事及劝学所为全县教育行政主体,对于执行全县教育事务负完全责任。劝学所由所长及所属劝学员、学务委员等组成

所内设所长、学监 (视学员)、收支员、文牍、办事员杂役各一员。

△图:镇南文庙之附属建筑:畔池

1927年 (民国十六年) 国民政府教育部为统一全国各省市、县教育机构名称,通令将原设置的劝学所改设为教育局。镇南县劝学所于是年奉命撤销,改设为镇南县教育局。首任局长余朝京,下设县督学1人,一、二、三等科员各 1人。1935 年 (民国二十四年)春,县教育局增设教育委员,以补助县督学视查学校之不足。教育委员的职责是检查学校行政、教学,并考查教师勤堕。由教育局长朱永龄任主任委员,并委陈嘉富、万达程、鲁象贤、高体宏分别担任县内第一、二、三、四区的教育委员。教育委员有权建议学校的设置及教学方式的改进,督促加强学校纪律及清理学校经费等事项。

△图:镇南文庙之附属建筑:魁星楼

1940年 (民国二十九年),实行“政教合一”,教育局又改称为镇南县政府教育科 (也称第三科),原任局长夏育葵改委为科长,县督学改为政教督导员,其余设置未变。1946 年 (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五日,县政府教育科改设为教育局,由杨慎脉任局长。1949 年 (民国三十八年) 镇南县教育局设局长 1人张咏清,督学1人,此外还有一、二等科员各 1人。 民国时期,镇南县教育局机关的驻地几经迁徙,抗日战争前的二十多年间,在龙川书院内,抗日期间迁至北门城廓楼上,抗战胜利后又迁至北门迤。

△图:今南华文教之中心:南中文庙

根据文献记载,局长朱永龄,省立第一师范毕业,任教育局长的时间为自1935年至1936年,其后周兴才继任。 以上是民国时期镇南地方小学教员张子高任教的两份委任状,借此机会,简要梳理民国镇南教育发展历程,两份委任状是民国时期人事任命及地方教育发展的珍贵文献,是民国时期地方文教发展和进步的真实反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杀的玩家们可能已经对新出的角色产生了一种“麻木”的感觉。游戏里不断推出公主、妻子、女儿等人物角色...
原创 他... 自古皇位之争,血腥与残酷成了历史的常态。父子相残,兄弟相争,这一切不过是为了那个“天下第一”的宝座。...
原创 太...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每段语义保持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字数变化控制不大: ---...
原创 难... 一、魏延与马岱的悲剧命运 魏延常被视为一位悲剧人物,但让人遗憾的是,斩杀魏延的马岱,其实也是一个典...
原创 被... 在人类科学发展的漫漫征途中,无数熠熠生辉的名字镌刻于历史的丰碑之上,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璀璨星辰。然而...
原创 说... 隋朝末年,天下陷入了极度混乱,战火四起,烽烟遍布大地。各种势力纷纷崛起,什么十八路反王、三十六道烟尘...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山东淄... 在山东淄川的崇山峻岭间,有一座马鞍山,其海拔不过600多米。1942年,这里上演了一场气壮山河的保卫...
原创 清... 在现代社会,发达的邮政和快递服务为我们提供了无比的便捷,几乎每一项日常活动都可以通过它们来完成。从邮...
原创 他...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巴蜀地区,成汉这一政权曾经存在。尽管成汉的势力范围仅限于四川,首...
原创 二...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进攻,数百万德军在数千公里长的苏德战线上,猛然向...
原创 近... 好的,以下是对原文的改写,尽量保留了原有的含义,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和描述: --- 在阅读本文之...
原创 李... 好的,我帮你把这段文章改写一遍,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同时保持每段的语义和字数相近: --- 武则天是中...
原创 孔... 根据文献记载,夏朝从鼎盛到衰败的转折点通常被认为发生在第14任君主孔甲的治理时期。《国语·周语下》对...
原创 诸... 在蜀汉的历史中,丞相蒋琬执政后,蜀汉多年没有进行北伐,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 蒋琬在战略方向上...
原创 揭... 日本,作为一个军事强国,历史上曾多次对中国进行侵略。尽管它只是一个面积小到与中国云南省相仿的岛国,但...
原创 周... 文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文王拉车800步,周朝天下800年。”这是流传千古的一个神话传说...
原创 西...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 汉高祖刘邦一手开创的西汉王朝,是我...
原创 李... 在西汉武帝时期,李陵事件成为历史上一件争议颇大的事件。两千多年过去了,至今这一事件仍然引发热烈的讨论...
原创 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源自李世民的深刻感悟,其...
原创 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虽然其中有些民族历史较为鲜为人知,且人口较少,但他们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