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同志要找你谈话。”
1980年,海军副政委杜义德接到通知,要与小平同志面谈。途中,他心中不免有些忐忑,明白这次谈话的重要性。中央决定调他担任兰州军区司令,但杜义德在海军服役近20年,对这里感情深厚,而且年逾68岁,他其实只想安稳地在海军待到退休。
了解杜义德心思的小平同志,坚定地推荐他担任兰州司令,因此特别召他谈话。
两人见面时,杜义德还未开口,小平便直接将中央对海军工作的新安排告诉他:“你在海军的工作和想法交给耿彪去处理。”说完,邓小平吸了口烟,语重心长地说了几句话。
听完这些话,杜义德立刻起身,正气凛然地答道:“我服从中央的安排!”
那么,小平同志究竟说了什么?为何杜义德将军听后立刻同意呢?
杜义德于1912年出生在湖北黄陂县。
15岁时,正值北伐战争激烈展开,年少的他受到革命思想熏陶,毅然回乡参加赤卫队。
两年后,他加入红军,被编入第十一军。凭借勇猛作风,他立下不少战功,许多国民党军“清剿”行动中都吃过他的苦头。
职务也随之连升:19岁时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三营营长,21岁任二十九团政委,24岁时成为八十九师政委。
长征途中,杜义德率队准备与主力部队会合。几天连续阴雨,敌军追兵紧逼,且森林中树木形状相似,大家陷入迷茫。
关键时刻,杜义德凭借摸树皮厚薄辨别方向,带领部队成功与大部队会合。
但让他名声大噪的,还是他在战场上勇猛果敢,敢于硬仗。
1940年,杜义德任129师新四旅副旅长,参加百团大战。任务是拔除长达60多公里的战线中,日军设立的10多个据点和30多个碉堡,打破敌军防御体系。
这条公路位于我方根据地腹心,日军防守严密,对抗日军民影响巨大,敌人对此极为重视。杜义德深知任务艰巨。
经过缜密分析,他决定先切断日军防线中段,断绝敌军首尾联系,再迅速拔除多个据点,打乱敌方部署。
王高路战斗爆发后,杜义德带领部队展现出敢打硬仗的作风。
短短三天内,他相继攻克尧村、董家庙、郭村、范家寨、扈家庄等重要据点,迅速树立起他在冀南抗日战场上的威名。
随后,杜义德升任冀南第二军区分区司令员。在缺乏地形优势的平原地区,他带领军民创新采用改造村庄和地道战术,成为抗战制胜的关键战法。
抗战磨炼了杜义德的战斗水平,解放战争期间,他进一步成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组建第六纵队,杜义德担任纵队政委,司令员为王近山。
六纵成立较晚,装备简陋,敌军一开始并不重视。
1946年,刘邓大军切断蒋介石重要运输线陇海铁路。蒋介石愤怒异常,调派王牌部队伺机打击我军休整中的六纵。
敌师长狂妄表示:“我以30万兵力,打共军5万人,胜利易如探囊取物。”
邓小平与刘伯承忧虑万分,因部队刚打完硬仗,局势严峻。
邓小平看地图后提出两方案:一是主力北撤黄河稍作整顿,再待机歼敌;二是咬牙决战。
眼见敌人兵力强大,大家都不看好胜利。
这时,王近山站出,“打!我和杜义德都赞成打。六纵年轻,硬碰硬值得一试!”
杜义德随后也表明态度。两位猛将的决心点燃了士气。
兵力悬殊达6:1,如何取胜?
邓小平坚决表示:“敌人有备而来,我们也不怕。我们不打敌人弱点,而是直捣敌人痛处!”
号令一出,六纵如利刃穿透敌阵,经过两天三夜激战,王牌部队主力团溃败,俘获国民党将领赵锡田。
此役大大提升六纵声威,《解放日报》称其影响整个南方战局不可估量。
此后,六纵成为刘邓大军中的利器。杜义德自豪地说:“六纵专打硬仗,硬骨头遇到我们都能啃下来。”
六纵敢打硬仗,离不开指挥员的带头。王近山以勇猛著称,杜义德亦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关注百废待兴的海空军建设,力图打造强大海军护国。
1960年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毛主席结束会议时,与各军手握手。当轮到海军副政委杜义德时,主席驻足细看,鼓励他说:“海军来自五湖四海,搞好团结是关键。只有团结,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此后,杜义德牢记主席教诲,积极沟通协调,推动海军建设步入正轨。
70年代,随着中国崛起和南海油田发现,周边国家虎视眈眈。
越南借机妄图侵占我国领土,袭击渔船,抢夺南沙、西沙群岛。
忍无可忍,1979年,邓小平一声令下,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
我军东西两线猛攻,打得敌军溃败。
与此同时,杜义德接到一级战备命令。虽未与敌海军正面交锋,但因苏联舰队监视严密,防范敌人海上侵袭形势紧张。
邓小平任命杜义德为海南前线海陆空三军总指挥。
杜义德带领全军将士,圆满完成任务。
战后总结会上,小平同志高兴说道:“我相信胜利属于我们!广西有许世友,云南有杨得志,海上有杜义德。”
听到赞誉,杜义德十分欣慰。自抗战以来,他一直跟随邓小平打仗。解放战争时,他与王近山带领的六纵队更是出类拔萃。可以说,小平同志见证并指引了他的成长之路。
1939年,刚到129师的杜义德接命担任随营学校副校长,令他颇感疑惑。
他找到邓小平说:“政委,我刚从抗大出来,想上前线打仗,恐怕不能胜任副校长一职。”
邓小平笑着答:“将来还有打仗机会。”杜义德无奈只好服从。
邓小平见他有顾虑,吸烟后叮嘱道:“学校即将招生第七期,任务艰巨。明年斗争更残酷。学校是干部培养熔炉,政治和军事教育同等重要。总之,教育一切为战斗服务。”
邓小平的教诲使杜义德受益匪浅,从此专心教育工作,政治思想大幅提升,成为罕见的政军双才。
多年后,杜义德仍铭记邓小平的教诲。身为猛将,敢打硬仗不怕牺牲,红军时期升职迅速,战功卓著。
邓小平曾告诫他:“勇敢是军人基本素质,但还需讲究战术。”
这句话成为杜义德不断提升军事素养和战术水平的动力,成就了他的国际声誉。
因对老部下能力的信任,邓小平一次次委以重任。
1980年,部署西北防线的邓小平再次看重杜义德。
兰州军区司令员空缺,作为中国七大军区中面积最大,肩负重任。谁能稳住西北防线,邓小平反复思考。
1月,邓小平找到杜义德谈话。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将军,杜义德明白兰州军区的重要性。但已近70岁,身体不如从前,心中忧虑重重。
他向邓小平坦言:“主席,我抗美援朝后一直在海军,突然调去兰州军区,经验不足……”
邓小平微笑,挥手道:“西北缺会打仗的司令员,你会打仗,中央决定由你担任。”
杜义德心潮澎湃,站起立正道:“我服从中央命令!”
邓小平深知杜义德的顾虑,称赞他“会打仗”,既是肯定,也是鼓励。
在军人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下,杜义德心甘情愿接受挑战。
1981年,邓小平视察西北部队,见官兵精神焕发,满意地拍着杜义德肩膀说:“有你在,我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