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实权统治者慈禧太后在人世的最后一天。就在前一天,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在处理完光绪皇帝的丧事后,情绪平静且毫无征兆地,于当天下午辞世。
内务府立即着手安排老佛爷的后事,严格按照预先拟定的程序执行。慈禧一旦去世,便立刻有人将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小心地塞入她的口中。执政长达48年的慈禧,恐怕也未曾预料到,她会在光绪帝去世的次日,也跟随他一同离开人世。
慈禧生前最为宠爱的太监李莲英亲自为她入殓,葬礼中放置了大量珍贵的宝物。翡翠雕成的硕大西瓜、寓意招财纳福的蝈蝈白菜,以及精致的玉石莲花、珊瑚树等奢华器物,都被陈设在她的棺椁周围及其底下。
然而,这些珍宝最终被盗墓贼孙殿英全部掠夺。孙殿英在打开慈禧棺椁时震惊不已,慈禧的面容依旧鲜活如同睡眠一般。他意识到慈禧尸体不腐的秘密,就是那颗口中散发绿色寒光、璀璨夺目的夜明珠。即使在百米开外,这颗宝珠散发的光芒依然足够照亮人的发丝。
此后,孙殿英的盗墓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争议,为了自保,他将部分珍宝赠予权贵,试图借此保全自身。夜明珠最终流落到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手中,希望她能在蒋介石面前为其求情,免遭惩罚。宋美龄则将这颗太后口中曾含的宝珠巧妙地缝制在自己的鞋子上,带着几分讽刺意味。
慈禧绝不会想到,她精心安排的身后事竟遭此蹂躏。她是否预感自己会恰巧死在光绪帝去世的隔天呢?这不得不提及光绪帝死因的谜团。
光绪帝于1908年11月14日下午约6点半去世,官方说法是病逝。负责诊治的太医详细记录了光绪的病情,诊断结论显示其病入膏肓,死亡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民间广泛流传的版本则认为光绪是被慈禧或袁世凯下毒而亡。
清西陵多次被盗后,考古学者对陵墓内部进行了细致清理,并对光绪遗骸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其体内含有过量的砒霜。可以确定光绪是被毒死,但具体是慈禧还是袁世凯下的毒,则难以断定。考虑到慈禧的统治动机及控制欲,她下毒的可能性更大;而袁世凯追逐的是权势与财富,杀害皇帝既无胆量也无必要。
慈禧深知自己寿命不长,不愿意让光绪在她死后有异动,故意让他先行而亡。因此,她很可能预感自己不久将死,但并不清楚具体哪天。两人相继去世,间隔不足20小时,这只能是命运的巧合。
当太监通报慈禧光绪帝驾崩消息时,她表现得异常平静,随即立即着手为两人安排丧事。此后事不仅是为光绪,更是为她自己预备。
尽管慈禧生活奢华,热衷新鲜事物,她却每天极为忙碌。天未亮便早起上朝,处理国事。清末社会动荡,农民起义频发,列强虎视眈眈觊觎中国土地,慈禧几乎没有片刻安宁。
此外,她还时刻防范光绪皇帝,生怕他借助谭嗣同、梁启超等变法人士推翻自己的统治,保持高度紧张和警觉。
决定毒死光绪时,慈禧早已选定继承人。她仍然从醇亲王府中挑选,青睐载沣长子溥仪。溥仪年仅两岁,易于控制;而摄政王职位则让载沣自己担任。
确定新皇帝后,慈禧又下令严禁女性干政。她终生掌权,临终前却间接承认女性干政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溥仪匆忙入宫,开始了其前半生作为傀儡皇帝的命运。
事毕,慈禧意识到这天很可能是她生命的终点,她毫无惧怕,反而拿出珍藏已久的夜明珠静静等待生命的尽头。
下午两点时,慈禧几乎停止呼吸,身边负责安排后事的人跪伏聆听她的最后训诫。两点四十五分,她在西苑仪鸾殿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李莲英伴其终末,迅速为她收尸,第一时间将夜明珠放入口中。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两位最高统治者,在24小时内相继驾崩,成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巧合。慈禧不可能提前精确算出光绪只给她留下半天时间处理后事。若从迷信角度看,也许是光绪的冤魂在等着她一起踏上黄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