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揭秘:日本为何屡次侵略中国?日本:受处境所逼,我们想要大陆
迪丽瓦拉
2025-09-18 16:32:43
0

日本,作为一个军事强国,历史上曾多次对中国进行侵略。尽管它只是一个面积小到与中国云南省相仿的岛国,但日本的军事力量却依赖于从中国掠夺来的财富。正因如此,日本一直心怀侵略中国的野心,试图扩张其影响力。

那么,旧中国为何总是屡屡遭到日本侵略呢?除了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之外,还有更深层次、更加阴险的原因在其中。日本人自古以来便有扩张的野心。早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时,就曾提出过“海外雄飞论”,并在1592年和1597年两度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试图为日本的扩张铺路。

“海外雄飞论”是当时日本多位儒学家、国学家和洋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对外扩张理论,焦点主要指向朝鲜和中国。这个野心的思想并非单一思想家的构想,而是多个思想流派的综合产物。尽管当时的这一理论带有明显的幻想色彩,但它为后来的“大陆政策”奠定了基础。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了“脱亚入欧”的改革,并迅速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开始朝着资本主义道路发展。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日本开始急于寻找对外输出商品和资本的途径。然而,由于日本本身是一个岛国,资源十分有限,发展空间狭窄,因此他们很快提出了“大陆政策”,即通过侵略中国、朝鲜等周边国家来扩展其生存空间。

1868年3月,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御笔信》中明确提出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宣告了使用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针,这一方针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和大陆扩张政策的理论支柱。

此时的中国则处于清朝的晚期,国家内忧外患,改革进展缓慢。清朝的洋务运动虽在一定程度上尝试跟进西方的科技和军事发展,但由于未能从根本上改革体制,导致中国未能摆脱贫弱的局面。中国政府的无能更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可乘之机。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已制定了对中国的征讨战略,并逐步发展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他们设定了五步计划:首先攻占台湾,接着吞并朝鲜,第三步进攻满洲,最后征服整个亚洲,称霸世界。这一计划不仅反映了日本的野心,还体现了其对中国的极度蔑视。

日本提出的“八纮一宇”理论,是基于日本神话中的神武天皇传说,即征服世界四面八方,使全球在一个屋檐下团结。日本认为自己是“神国”,并将日本民族视为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企图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国家,日本天皇则是这个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明治天皇所称的“祖宗伟业”,其实是指的神武天皇的遗训。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31年,坂垣征四郎等日本高官提出尽快占领中国东北的战略。坂垣认为,东北不仅是防御外敌的战略要地,还可以为日本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进一步侵占大陆的跳板。基于这一策略,日本侵略军于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然而,日本的扩张并不仅限于军事行动,它还包含了对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掠夺。1940年,为纪念神武天皇登基2600周年,日本举国庆祝,并动员全民修建“八纮一宇塔”。这座塔高36.4米,主要由从中国战场、朝鲜战场等地掠夺的石材建造而成,其中238块石材来自中国。塔的正面铭刻着“八纮一宇”的四个大字,象征着日本帝国的扩张梦想。

回顾历史,日本的侵略意图不仅在甲午战争期间显现,也在后来的冲绳、台湾以及朝鲜等地的行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清朝在1871年曾与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承诺和平共处,但日本却于1872年撕毁条约,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并以琉球为跳板,准备进一步侵占台湾。

1874年,日本借琉球漂民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台湾的第一次武装侵略,虽然清军成功击退了日军,但在英美的“调解”下,清朝政府不仅赔偿了日本50万两白银,还被迫承认琉球是日本的属邦。几年后,琉球群岛彻底被日本吞并,成为其冲绳县。

此外,1882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开始在朝鲜建立驻军,并通过一系列条约削弱中国在朝鲜的影响力。清朝政府的软弱和无能,也让日本逐步得寸进尺,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签订了《马关条约》,并获得了大批赔款及土地。

甲午战争后,日本不仅获得了清朝赔偿的巨额资金,还通过对朝鲜、台湾的占领,进一步加强了其对中国东北及华东的战略威胁。而对于侵华战争的长期准备,日本不仅从军费中抽调资金,还在全社会调动资源,支持侵略行动。

而与此相对的,清朝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元气大伤,尤其是慈禧太后对自身利益的过度关注,使得中国错失了应对外敌的最佳时机。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尽管深知日本的威胁,但却依旧坚持内战优先,错失了对外抗战的机会。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依然希望通过“国际联盟”干预来遏制日本的侵略,这种幼稚和无能的做法差点导致中国再次陷入巨大的灾难。

日本的侵华历史充满了暴力、掠夺和无耻的行为。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一系列暴行,导致了三千多万中国人的死亡。而日本侵略军从中国掠夺的财富,也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其中包括黄金、矿产资源以及历史文物等。

日本的“八纮一宇”理论表明,只要军国主义思想仍然存在于日本统治集团内,它便不会放弃对战争的渴望。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时刻警惕的事实,因为日本的侵略野心从未真正消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清朝历史上曾有过两个摄政王:一位是多尔衮,开启了大清的宏伟事业;另一位是载沣,他则见证了清朝的衰落。...
原创 1... 刘宋时期的皇帝刘子鸾,在被哥哥夺取权力后,临终时发出了令人痛心的遗言:“最恨生在帝王家”。虽然帝王之...
原创 史... 直到今天,西方关于中国历史的讲述依然带有很大的偏差。一般来说,西方的叙述往往从商朝开始,夏朝则被极少...
原创 刘... 1942年春,刘少奇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完成了从抗日前线返回延安的艰难征途。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刘少...
原创 1...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永贵的名字家喻户晓,他成为了全国农民心中的楷模。作为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共和国副...
原创 明... 在明朝永乐年间的紫禁城书房里,明成祖朱棣展开一卷西域舆图,目光久久停留在葱岭以西的广袤土地上。大臣呈...
原创 大... 在明代,林凤进攻吕宋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人认为,这是一段历史遗憾,认为如果明朝没有干涉,林凤...
曹锦炎:再论浙大简的真伪 2008 年 3 月,北京大学罗新教授在本报撰文,谈到文物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一个 学术伦理问题:面...
原创 “... 在中国的政治架构中,县通常被视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之一。除了新时代的乡镇体系外,历代历史中,县大多担负...
4000多年前的文明之光重耀汾... 4300年前,汾河之滨崛起一座宏伟城邦。穿越岁月长河,它终于在当代与世人重逢。7月1日上午,陶寺国家...
原创 清...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是由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在击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
原创 澶... 澶渊之盟,作为一千年前的历史事件,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往往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
原创 史...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人祸可以通过努力加以避免,而天灾却是我们无法预知的灾难,尤其...
原创 三... 三国杀的玩家们可能已经对新出的角色产生了一种“麻木”的感觉。游戏里不断推出公主、妻子、女儿等人物角色...
原创 他... 自古皇位之争,血腥与残酷成了历史的常态。父子相残,兄弟相争,这一切不过是为了那个“天下第一”的宝座。...
原创 太...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每段语义保持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字数变化控制不大: ---...
原创 难... 一、魏延与马岱的悲剧命运 魏延常被视为一位悲剧人物,但让人遗憾的是,斩杀魏延的马岱,其实也是一个典...
原创 被... 在人类科学发展的漫漫征途中,无数熠熠生辉的名字镌刻于历史的丰碑之上,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璀璨星辰。然而...
原创 说... 隋朝末年,天下陷入了极度混乱,战火四起,烽烟遍布大地。各种势力纷纷崛起,什么十八路反王、三十六道烟尘...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山东淄... 在山东淄川的崇山峻岭间,有一座马鞍山,其海拔不过600多米。1942年,这里上演了一场气壮山河的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