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揭秘:日本为何屡次侵略中国?日本:受处境所逼,我们想要大陆
迪丽瓦拉
2025-09-18 16:32:43
0

日本,作为一个军事强国,历史上曾多次对中国进行侵略。尽管它只是一个面积小到与中国云南省相仿的岛国,但日本的军事力量却依赖于从中国掠夺来的财富。正因如此,日本一直心怀侵略中国的野心,试图扩张其影响力。

那么,旧中国为何总是屡屡遭到日本侵略呢?除了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之外,还有更深层次、更加阴险的原因在其中。日本人自古以来便有扩张的野心。早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时,就曾提出过“海外雄飞论”,并在1592年和1597年两度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试图为日本的扩张铺路。

“海外雄飞论”是当时日本多位儒学家、国学家和洋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对外扩张理论,焦点主要指向朝鲜和中国。这个野心的思想并非单一思想家的构想,而是多个思想流派的综合产物。尽管当时的这一理论带有明显的幻想色彩,但它为后来的“大陆政策”奠定了基础。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了“脱亚入欧”的改革,并迅速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开始朝着资本主义道路发展。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日本开始急于寻找对外输出商品和资本的途径。然而,由于日本本身是一个岛国,资源十分有限,发展空间狭窄,因此他们很快提出了“大陆政策”,即通过侵略中国、朝鲜等周边国家来扩展其生存空间。

1868年3月,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御笔信》中明确提出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宣告了使用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针,这一方针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和大陆扩张政策的理论支柱。

此时的中国则处于清朝的晚期,国家内忧外患,改革进展缓慢。清朝的洋务运动虽在一定程度上尝试跟进西方的科技和军事发展,但由于未能从根本上改革体制,导致中国未能摆脱贫弱的局面。中国政府的无能更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可乘之机。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已制定了对中国的征讨战略,并逐步发展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他们设定了五步计划:首先攻占台湾,接着吞并朝鲜,第三步进攻满洲,最后征服整个亚洲,称霸世界。这一计划不仅反映了日本的野心,还体现了其对中国的极度蔑视。

日本提出的“八纮一宇”理论,是基于日本神话中的神武天皇传说,即征服世界四面八方,使全球在一个屋檐下团结。日本认为自己是“神国”,并将日本民族视为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企图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国家,日本天皇则是这个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明治天皇所称的“祖宗伟业”,其实是指的神武天皇的遗训。在这种思想指导下,1931年,坂垣征四郎等日本高官提出尽快占领中国东北的战略。坂垣认为,东北不仅是防御外敌的战略要地,还可以为日本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进一步侵占大陆的跳板。基于这一策略,日本侵略军于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然而,日本的扩张并不仅限于军事行动,它还包含了对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掠夺。1940年,为纪念神武天皇登基2600周年,日本举国庆祝,并动员全民修建“八纮一宇塔”。这座塔高36.4米,主要由从中国战场、朝鲜战场等地掠夺的石材建造而成,其中238块石材来自中国。塔的正面铭刻着“八纮一宇”的四个大字,象征着日本帝国的扩张梦想。

回顾历史,日本的侵略意图不仅在甲午战争期间显现,也在后来的冲绳、台湾以及朝鲜等地的行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清朝在1871年曾与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承诺和平共处,但日本却于1872年撕毁条约,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并以琉球为跳板,准备进一步侵占台湾。

1874年,日本借琉球漂民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台湾的第一次武装侵略,虽然清军成功击退了日军,但在英美的“调解”下,清朝政府不仅赔偿了日本50万两白银,还被迫承认琉球是日本的属邦。几年后,琉球群岛彻底被日本吞并,成为其冲绳县。

此外,1882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开始在朝鲜建立驻军,并通过一系列条约削弱中国在朝鲜的影响力。清朝政府的软弱和无能,也让日本逐步得寸进尺,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签订了《马关条约》,并获得了大批赔款及土地。

甲午战争后,日本不仅获得了清朝赔偿的巨额资金,还通过对朝鲜、台湾的占领,进一步加强了其对中国东北及华东的战略威胁。而对于侵华战争的长期准备,日本不仅从军费中抽调资金,还在全社会调动资源,支持侵略行动。

而与此相对的,清朝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元气大伤,尤其是慈禧太后对自身利益的过度关注,使得中国错失了应对外敌的最佳时机。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尽管深知日本的威胁,但却依旧坚持内战优先,错失了对外抗战的机会。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依然希望通过“国际联盟”干预来遏制日本的侵略,这种幼稚和无能的做法差点导致中国再次陷入巨大的灾难。

日本的侵华历史充满了暴力、掠夺和无耻的行为。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一系列暴行,导致了三千多万中国人的死亡。而日本侵略军从中国掠夺的财富,也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其中包括黄金、矿产资源以及历史文物等。

日本的“八纮一宇”理论表明,只要军国主义思想仍然存在于日本统治集团内,它便不会放弃对战争的渴望。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时刻警惕的事实,因为日本的侵略野心从未真正消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守关心声:戈壁雄关的科技把脉人 戈壁雄关 的科技把脉人 守 关 心 声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已有6...
故居管理中心调研组赴中国社会科... 11月20日上午,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衣学磊率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调研,与近代史研究所...
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崔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表示,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
原创 浙...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 根据传统的地理划分,以钱塘江为...
徐中舒: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 内阁档案原为清代内阁大库所藏,据罗振玉氏刊印的内阁大库档册(原书在玉简斋丛书内,总目下注“大库官抄本...
原创 建... 毛主席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然而,有时革命的确也需要通过请客吃饭来达成某种目的。1949年9月...
社教活动 | 把世界史装进手作... 2025年 11月22日-23日 历史不止在课本里, 更在指尖可触达之处。 1 中华瑰宝 ...
原创 中... 秦始皇嬴政 重要事件: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他的政策和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
悲情黑劳士:斯巴达军国制度下的... 时至今日,斯巴达仍被视为古希腊巅峰时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强悍公民组成的重装步兵,在温泉关、普拉提...
原创 西... 中国历史考古是一门深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学科,它通过发掘、分析地下遗存,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丰...
中非共绘互利共赢新图景 图为11月14日拍摄的赞比亚新卡皮里姆波希车站站台。新华社记者 彭立军摄 按照相关部署安排,中国正抓...
庆州的古韵与新声(旅人心语) 从韩国首都首尔出发,驱车一路驶向东南。窗外的城市高楼渐渐隐去,山岭与田野映入眼帘。距首尔330公里,...
古三里河:京城藏着的“小江南”... 镜头推近青石板路,河水晃着碎金——哎!这可不是江南,是咱北京城里藏着的“小江南”——古三里河(即前门...
中国“琉球学”学科已正式启动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首创的中国“琉球学”学科项目已获国家批准正式启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琉球群岛位于...
原创 崇...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在位时,国家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内外问题接踵而至。国内,农民起义四起;外部,清...
原创 三...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群雄争霸,正如那句乱世出英雄所言,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不计其数。除了那些在战略上运...
用文物讲长江故事,那是历史的底... 金沙江,《因为长江》剧照。片方供图 8集文化纪实纪录片《因为长江》正在播出。从长江源头出发,循着自西...
原创 绝...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了许多英勇的指挥官。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师长,他的牺牲令无数人感动与痛惜,那...
日本1879年强行吞并琉球: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日,福建师范大学首创的中国“琉球学”学科项目已获国家批准正式启动,受到国内外广...
原创 1... 1938年,由于有汉奸泄露情报,日军迅速包围了山东乐陵县的大常村。在这紧急时刻,常大娘展现了极大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