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澶渊之盟:是屈辱还是胜利?精妙之处在那30万岁币
迪丽瓦拉
2025-09-18 17:32:17
0

澶渊之盟,作为一千年前的历史事件,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往往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大宋在明明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时,竟然与辽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彻底丢失了面子和利益,堪称一场彻底的失败。另一种则持相反观点,认为每年向辽国贡奉的30万岁币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宋朝在和约签订后的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且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代价换来的是百年的和平,堪称智慧之举。

然而,我个人认为,澶渊之盟的真正巧妙之处,恰恰在于那30万岁币的背后。

在1004年的秋天,辽国(契丹)与大宋的关系再度紧张。辽国几乎倾尽全力派遣军队,迅速攻占定州、深州、铭州等地,仅仅三个月后便逼近澶州。澶州距离汴京(京师)不到百里,而一旦澶州失守,辽军的骑兵便能迅速切断大宋的咽喉。此时的辽军实力强大,特别是萧太后与其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带兵南征,堪称“御驾亲征”。但事实上,耶律隆绪并非自愿参战,而是被母亲强行拉上了战场,情绪低落,面露愁容。

那么,萧太后为何坚持亲征呢?其中的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

1. 国内矛盾的消化:萧太后的汉制改革刚刚进入深水区,改革带来的不适应让文臣武将纷纷提出要求,甚至主张由耶律隆绪亲政。

2. 高丽的变化:高丽最初奉辽为正朔,送上贡金并与大宋断交,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高丽突然变脸,宣布如果大宋不能解决契丹问题,辽国就不再具备领导地位。

3. 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燕云地区是辽国的“特区”,经济文化远超本部。如果丧失这一地区,契丹就得重新回到原始时代。对于辽国来说,必须取胜,必须确保燕云十六州继续为己所用。

因此,辽国的胜利至关重要,萧太后也不能有任何松懈,哪怕这场战斗的胜利看似微不足道。至于大宋,面对辽国的猛烈攻势,宋军终于在澶州稳住了阵脚。而在大宋朝廷内,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声音:

1. 赵恒的困惑:宋真宗赵恒在是否北上迎敌或固守汴京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2. 王钦若、陈尧叟的策略:他们主张撤退,迁都金陵或成都,以保大宋的安全,并寻找反攻的机会。

3. 寇准的决心:宰相寇准坚持主战,提出坚守澶州,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击败敌人。

寇准为何敢如此坚持主战呢?或许他看懂了萧太后的心理。首先,辽国此时发动的秋季侵略,从时机上看,正是辽国内政混乱、资源有限的信号。寒冬季节,对任何军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辽军虽然表面上气势汹汹,但并没有足够的决心打出一场决定性的战争。

寇准决定采取持久战,针对辽军的薄弱环节进行打击。他指挥宋军加强对辽军后勤线的打击,并坚守澶州,最终打消了辽国的进攻势头。尤其是宋军在澶州城外稳固了防线后,辽军的进攻开始显得力不从心,饥寒交迫,士气低落。

局势逐渐朝有利于大宋的方向发展。辽军的指挥官萧挞凛急于寻求突破,决定冒险亲自带队接近城头,希望引诱宋军出击。结果,在接近宋军阵地时,萧挞凛被宋军的弩箭射中,重伤身亡。这一事件极大打击了辽军的士气,局势发生了转变,宋军反击并形成战略主动。

然而,尽管有这些胜利,辽军并未放弃,宋军的日常补给充足,而辽军则陷入了困境。在冰雪覆盖的战场上,宋军的后勤保障使其保持了较强的战斗力,而辽军则因寒冷与饥饿处于劣势。最后,辽军被迫向大宋提出停战条件,双方开始谈判。

在谈判中,辽国要求大宋支付更多的贡金,并明确表示,燕云十六州永远不会归还。宋真宗赵恒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决定同意停战,但他要求支付的贡金不得超过100万两,而不是过高的金额。最终,在寇准的坚持下,谈判达成了折中方案,宋朝每年支付30万岁币(银10万、绢20万),并实现了双方的互市。

这30万岁币,实际上对大宋来说并不算什么,尤其是随着边境贸易的恢复,大宋的财政收入有了极大提升。辽国虽然在表面上取得了胜利,但其实已经错失了长远利益。对大宋来说,这笔“微不足道”的贡金换来的是百年的和平,而其内政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则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这场看似和平的和约,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政治斗争。萧太后带着30万岁币返回辽国,而在大宋,寇准却因王钦若的告密被解除职务,甚至被降职为地方官员。这个事件标志着大宋进入了一个更加温和、软弱的时代,逐渐失去了原本的锐气与雄心。

百年后,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以2000精兵打败了辽宋两国,摧毁了大宋的北伐梦想,最终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这一切,都源于大宋对契丹骑兵的恐惧与过度妥协,而没有在更大的历史格局中展现出足够的进取心。

从澶渊之盟的历史看,和平的代价远远高于想象,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富裕固然重要,但缺乏锐气与进取心,最终还是难以抵挡外部威胁。在大宋的历史中,澶渊之盟的和约可以说是一场“外交胜利”,但背后却暴露了国家内外的深层次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桑... 1905年,东北大地正陷入日俄两大帝国的激烈交战之中。由于这片土地是大清帝国的龙兴之地,战火蔓延,致...
原创 汉... 汉朝与唐朝,哪个朝代更为强盛,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对比和探讨。 首先,将“强盛”定义为几个方面...
九省御道过长清|第一篇 御道寻... 据相关资料记载,长清御道在山东中段,从西北的大清桥入长清境,到南边的界首铺,经过了今平安、崮云湖、张...
原创 隋... 隋唐时期,三大最善战的家族分别是罗家、薛家和秦家。在这三大世家中,秦家最为亮眼的便是秦琼,其后代虽然...
原创 齐... 齐国曾经是春秋时期五霸之一,骄傲而强盛的时期可以追溯到齐桓公统治的年代,这一时期的齐国在政治、经济和...
原创 三... #三国最不幸的猛将,明明武艺超群,却一上战场,就被敌人秒杀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
民盟濮阳市委会赴铁丘遗址开展调... 为深入挖掘濮阳历史文化资源,助力地方文化品牌建设,7月1日,民盟濮阳市委会赴铁丘遗址所在地开展调研。...
原创 “... 在1624年秋天,64岁的何和礼在沈阳因病去世,随着他的一生终结,清朝初期的五位开国大臣中,已故的四...
原创 辽...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我国各省区划的历史变迁以及经济发展的一些故事,例如安徽省与湖北省、河北省与...
原创 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韩信在未央宫中的感慨,犹如一道深刻的命运叹息,揭示了历史上无数...
原创 孙...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终于完成了各项准备,登基于武昌,正式称帝并建立了吴国,年号“黄龙”。从这一...
原创 都... 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他是与华罗庚、陈景润并肩的数学天才,成就令西方世界为之震撼。令人心酸的是,尽...
原创 惊... 在武侠的江湖世界里,张三丰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矗立在无数人心中。金庸先生笔下的《倚天屠龙记》,将张三...
原创 老...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的核心意思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总字数保持相近。 --- 1...
在明末,谁最早意识到明朝要亡了... 旁观者清,最先察觉出明朝要亡了的是朝鲜人。 崇祯九年最后一位赴明朝贡的使臣金堉,在京师目睹了明朝官员...
原创 长... 长平之战:赵国的重大失误与秦国的胜利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感谢您的支持与鼓...
原创 谁... 北塞调马往二万,益以索伦之劲兵。 这两句诗出自乾隆皇帝的手笔,虽说诗作的质量一般,但这位统治了大清帝...
原创 历... 当代土耳其人的起源与身份 许多历史爱好者可能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大唐帝国曾经打败了突厥,迫使他们向西迁...
原创 投... 改写后的文章: 明代官员的忠诚与投降:误解与真实 很多人提到“明代官员没有骨气,许多投降了大清”,往...
原创 一... 好的,下面是我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的改写,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并适当加入了细节描述。 --- 我叫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