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城外,曹操与吕布展开了激烈的大战。吕布凭借当年在虎牢关前的大杀四方,勇战刘关张三英的辉煌战绩,已成为曹操的心头大患。曹操深知吕布的勇猛,遂派出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和乐进这六员猛将联手围攻吕布。尽管吕布的武艺超群,力能敌千,但面对六位曹军精英的联手攻势,他还是难以招架,很快陷入了手忙脚乱的境地,只能狼狈逃走。
如果单论个人的勇猛,曹营的这六员猛将中没有一位能与吕布匹敌。即使最强的许褚和典韦联手,也无法在正面对抗中击败吕布。而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完全依赖于联手的力量。在随后的战斗中,这六位曹将再次联手截住吕布,面对曹营的合力攻势,吕布在未开战前便意识到无法取胜,最终选择撤退。尽管如此,吕布虽然侥幸逃脱,但他的部将成廉却被乐进的一箭射死。这场战斗之后,吕布彻底败退,在陈宫的陪同下,带领残兵败将投奔刘备的徐州。
这六位猛将曾在两次围攻吕布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一次成功将吕布打退,第二次则让吕布因怯战选择逃跑。然而,在长坂坡和汉水之战中,曹军似乎未见六将出手。此时赵云如猛虎下山,横扫曹营,却并未遇到这六员猛将的围攻。那么,曹营的这六员猛将为何不敢对赵云采取群殴之策呢?依据《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分析,或许可以找到其中的原因。
首先,长坂坡之战中,曹操下达了一个特别的命令——“不许放冷箭,要生擒活捉”。古代战场上,直接斩杀敌将远比生擒要容易得多。濮阳城外,面对吕布,曹操的命令便是让六员猛将联手攻敌,意在一举擒获吕布。如果生擒无法实现,便通过群殴直接将吕布打死。然而,在长坂坡之战中,曹操看到赵云在敌阵中如入无人之境,猛冲猛杀,敌人几乎毫无招架之力。曹操见赵云勇武非凡,心中暗生收纳之意,决定亲自将赵云纳入麾下,为此,他命令曹营将士,若遇到赵云,绝不能放冷箭,要尽力生擒。
这个命令使得曹营的将士们在与赵云交战时束手束脚,生怕伤到赵云的性命,无法向曹操交代。要知道,赵云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忠诚无比,生擒这样的顶尖猛将比击败吕布难度要大得多。许褚、夏侯惇等猛将都意识到,贸然出手拦截赵云,不仅难以成功,还可能葬送自己的性命。所以他们都小心谨慎,避免与赵云正面交锋。
值得一提的是,在曹操下达此令之前,曹营的张郃曾与赵云展开过激烈对决,两人交战十回合,最终张郃设下陷马坑,成功令赵云的战马陷入其中。但赵云凭借过人的勇气和机智,从陷马坑中一跃而出,反击张郃,令其不得不退却。曹操此后再次下令生擒赵云,也使得曹军将士在遇到赵云时,更加小心谨慎,避免激烈冲突。
此外,在汉水之战中,赵云又上演了“空城计”。在救出老将黄忠和副将张著后,赵云带领他们返回蜀军大营。此时,蜀军人数不多,而曹营的张郃和徐晃带领大军追击。赵云见势不妙,决定使用“空城计”,将蜀军大营内的旌旗倒下,金鼓不敲,自己单枪匹马站在大营门口。张郃和徐晃看到这一情况,心生疑虑。赵云如此冷静、从容的举动,似乎让大营中隐藏着无数伏兵,令他们不敢贸然进攻。曹操赶到后命令进攻,然而赵云的气势令曹军纷纷胆怯,最终蜀军大营内突如其来的一阵箭雨把曹军吓退,造成了自相践踏的惨状,伤亡不计其数。
总结来说,曹营的将士之所以敢在濮阳与吕布展开群殴,主要因为吕布独自一人并非他们的对手,能够联手制敌。然而,面对赵云时,他们两次都没有选择群殴。第一次是在长坂坡之战中,曹操的“生擒赵云”的命令使得所有曹营将士都小心谨慎,不敢轻易出手。而第二次则是在汉水之战中,赵云凭借空城计和气势,成功镇住了曹军的大将张郃和徐晃,最终保全了自己和蜀军的安全。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