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来,宋朝题材的影视剧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无论是展现宋代市井生活细腻风貌的《梦华录》,还是描绘宋代宫廷风云的《清平乐》,都激起了人们对宋朝历史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
“宋代文学天团”“宋仁宗的政治智慧”等话题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但如果我们将视线转向宋朝的外交和军事方面,就会发现这个盛世王朝隐藏着不少脆弱与不足。
宋朝长期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官员冗余、财政负担沉重,内忧外患交织,战争屡屡失利,为这段辉煌史增添了不少悲情色彩。
学界多年来都认同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那么为什么宋朝的统治者要将重文轻武作为治国根本呢?
在宋代统治者的推动下,朝廷内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政治格局,文人主导一切。
宋朝的这一政策与其立国过程密切相关。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随后披上黄袍,在众将士的支持下登基称帝,建立了宋朝。
登基后,为防止军权再次威胁皇权,赵匡胤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策略,以优厚的待遇解除将领兵权,将权力牢牢掌握在文臣手中,从此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正式确立。
赵匡胤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登基后立即推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尊重并扶持文人。
为了吸引天下文人入仕,他大力推广科举制度,打破门阀世家的垄断,颁布“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法令,极大激发了文人的参政热情。
不仅如此,赵匡胤还在薪酬待遇上给予文人特殊优待,吸引大量官员弃武从文。
在这些政策推动下,宋朝读书风气盛行,促进了科学文化的飞速发展。
像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伟大发明相继问世,对世界科技进步贡献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时期儿童启蒙读物《神童诗》中就流传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句子,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读书的极端推崇。
朝廷不仅抬高了文人的地位,同时严厉限制武官,将部分兵权收归文臣。
这种轻武政策虽有效遏制了将领拥兵自重,但也极大打击了武官的积极性,削弱了国防实力。
武官在训练和指挥军队时受到文官严格控制,导致他们对士兵的管理缺乏热情和动力。
因此,宋朝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频频失利,不得不忍辱求和,赔款纳贡。
宋朝过分关注文官待遇,忽视武将的积极作用,即便有像岳飞这样的忠臣,朝廷仍旧对武将步步打压,导致军事节节败退。
虽然重文轻武促成了宋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但军事力量却异常薄弱,国家安全因此受到严重威胁。
那么宋朝为何未能及时纠正这一弊端?这是因为统治者不得不采纳重文轻武政策。
这一基本国策得以持续执行超过三百年,实属不易。
重文轻武弊端明显,但优势独特,这不是统治者一时意志,而是特殊历史环境的产物。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重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封建王朝一贯礼待文人,视其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力量。
纵观历史,除个别王朝,文人的社会地位普遍较高。
无论是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隋唐的科举制度,均显示文人的重要性。
宋朝继承了这一历史传统,正如宋太宗所言:“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
其次,重文轻武是宋朝维护政权稳定的明智选择。
宋朝立国基础薄弱,开国皇帝需依靠文臣集中兵权,以巩固中央权威。
随着北宋统一进程推进,统治面积扩大,文官需求迅速增加。
虽然推行荐举和留用降臣等政策,但官员短缺依然突出。
唐末五代战乱频繁,导致读书人遭受重创,许多文人隐居避世,造成开国之初文官稀缺的局面。
宋太祖为激励读书风气,采取多项政策提升文人地位,扭转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为官的偏见。
第三,唐末遗留的严重问题。
唐朝末年,军权被宦官掌控,导致藩镇割据,武将割据兵权,社会动荡不安。
赵匡胤经历了这段乱世,深知重武带来的危害。
为避免重蹈覆辙,他不得不将兵权收归文臣,保证中央集权不被军阀威胁。
作为统治者和军人,赵匡胤明白武将更懂军务,但又担心其威胁皇权,所以重文轻武是无奈之举。
最后,经过开国皇帝的努力,重文轻武观念已深入民心。
文官官员对武官形成了强大压制。
尽管中后期频繁与辽、西夏交战,但因武将权力有限,宋朝常以金钱换取和平,军事实力未被充分发挥。
战争时,宋朝文人甚至会断绝对敌国的瓷器、茶叶等贸易,遏制经济交流,迫使对方议和。
地大物博的宋朝自给自足,也使敌国不得不选择和解,武将遭到边缘化。
重文轻武虽带来国防隐患,却塑造了宋朝文化鼎盛的盛世。
宋朝的重文思想对社会风气、阶级生活及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形成崇文尚学的社会风尚。
大量百姓被吸引读书,追求功名,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斤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国家文化繁荣和发展。
宋代文人大多专注于科举,未形成反封建意识,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轻武政策既防范武将夺权,加强中央统治,也对后世王朝重用文人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这一国策引导下,宋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达到新高峰。
经济实力空前强大,教育、科技、史学及文学艺术均有卓越成就。
正如古语所说:“华夏民族文化历经千载,而至赵宋时期达到顶峰”。
宋朝重文政策强化了中央集权,对国家内政稳定和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若北宋延续唐末五代的重武轻文政策,宋代后期或难以迎来如此繁荣。
我们应以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这段历史现象。
参考资料:
1.《宋史》
2.《宋史·太祖本纪》
3.《宋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