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问了他个问题,诸葛亮脸色骤变:原来你在装傻
迪丽瓦拉
2025-09-18 23:03:07
0

谈起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句广为流传的“扶不起的阿斗”。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个昏庸无能、纯粹的傻子,甚至曾有“智囊”诸葛亮也对他抱有深深的失望。然而,在诸葛亮临终前,和刘禅的最后一次对话中,刘禅提出的问题却让这位智慧过人的丞相顿时惊愕,直言他可能一直在“装傻”。究竟刘禅问了什么问题,竟让诸葛亮如此慌乱呢?

刘禅平静地问道:“不知丞相百年之后,会如何安顿自己的子嗣?” 诸葛亮听后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看向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帝,他一时间竟感到一种陌生的冲击。眼前的刘禅看似如此肥胖、懒散,身上完全没有平时人们所描绘的那种“傻气”,更别提那种即将为蜀汉殚精竭虑的深谋远虑。这种看似平淡的问话,竟然揭示出了刘禅深藏不露的机智和权谋。

当时,蜀汉的大部分政务都由诸葛亮处理,他的地位几乎与刘禅平起平坐,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和百姓们都对他充满敬仰。作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因此刘禅对诸葛亮的态度并非表面上的简单和无知。实际上,刘禅此番提问正是为了考察诸葛亮的忠诚,担心他死后将权力移交给自己的子嗣,进而给蜀汉的未来带来潜在的隐患。毕竟,尽管诸葛亮忠心耿耿,但他的后代是否同样忠诚难以预料,这无疑是刘禅深深的忧虑。

诸葛亮听后,迅速明白了刘禅心中的顾虑,他冷静地回复道:“臣家中尚有桑树八百棵,足以保子孙后代衣食无忧。”这话不仅是为了表明自己并不图权,而是通过一种隐晦的方式安抚刘禅的焦虑,让他安心。刘禅听后脸上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随后便离开了,留下诸葛亮依然坐在那儿,心中充满了震惊和复杂的情感。看似简单的问候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刘禅的深思熟虑与权谋智慧。

刘禅的能力或许并不如父亲刘备那般显赫,但他能在诸葛亮去世后,稳坐王位近三十年,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足以证明他并非是外界所称的“草包”。事实上,刘禅并未忘记父亲临终时的嘱托,追封诸葛亮为“忠武侯”,并停止了北伐。同时,他也开始清除了一批宦官,逐渐将政权的重心收回到自己手中。这一系列的决策为蜀汉政权延续了近三十年,直到魏国的突袭。

公元263年,魏国趁蜀汉国力衰弱发动进攻,迅速攻破了蜀国的防线。由于蜀汉措手不及,刘禅未能及时调兵布阵,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刘禅被俘并押送至洛阳,魏国皇帝司马昭安排了一场宴会来款待这位昔日的对手。在宴席上,司马昭特别安排了蜀国的歌舞表演,企图借此探测刘禅是否有投降的动机。

当歌声起,曾经的蜀国臣子们无不掩面流泪,怀念故国,而刘禅却依然面带微笑,时而拍手称快,仿佛在为演出助兴。司马昭见状,心中放松下来,随即问道:“后主兴致甚高,不知是否有意重回蜀地?” 刘禅听后,摸着胡须,毫不犹豫地笑着回应:“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一回答令司马昭确信刘禅并无复国之心,于是对他放下了所有戒备,最终将刘禅封为“安乐公”,并让他安度余生。

刘禅的生命轨迹,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深藏的政治智慧。他的言辞虽显得轻松无虑,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中,他能够存活至64岁,直至病逝,这其中的智慧,恐怕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

刘禅的成长经历注定了他与父亲刘备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此时正是刘备与曹操对抗的时期。当时刘备正与曹操的部将曹纯激战长坂坡,局势危急。刘禅虽未直接参与战斗,但因赵云等人的保护,成功逃脱了这一劫难。回顾刘备的奋斗历程,历经了诸多战乱与困境,尽管在官渡之战中败北,但他依然坚持不懈,最终通过荆州刘表的支持,为自己打下了基础。

刘备心怀天下,但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提拔。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他四处寻找合适的机会,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助他重振汉室的智者。而这个智者便是后来的“卧龙先生”诸葛亮。诸葛亮的家族背景显赫,家族成员的社会地位也极为不凡。在与刘备的第一次接触中,诸葛亮并未立即答应出山,反而通过三次的拜访和等待,最终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

诸葛亮的卓越才能无可否认,刘备曾直言,“一个诸葛亮可以抵十个曹丕”,这话从诸葛亮后来的种种壮举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在与孙权的结盟,还是辅佐刘备统一荆州,诸葛亮都为刘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刘备临终时,他已对刘禅的能力有所预见,故而特别嘱托诸葛亮要辅助儿子,确保蜀汉能够稳固延续。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协助刘禅治理国家,并以《出师表》为刘禅制定了详尽的治国方略。无论是在用人、政务处理还是国家战略上,诸葛亮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禅的成长并未如诸葛亮所期待的那样顺利。早年对国事充满兴趣的刘禅,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变得懒散,不思进取。尽管如此,诸葛亮依然坚定地辅佐他,试图在刘禅的身上找到希望。可惜,刘禅的政务能力始终未能提升,反而不断拖累了诸葛亮的努力,最终导致蜀汉政权的衰落。

当诸葛亮在多次北伐失败后,身心俱疲,最终意识到自己的体力已无法继续支持他完成伟业时,刘禅的决策更显得令人失望。在北伐的最后一次失败后,诸葛亮的健康急剧恶化,身体几乎到了极限。他拖着病体找到了刘禅,准备交代后事。然而,刘禅最终选择了投降,舍弃了心中的梦想,为了百姓的生存,做出了让所有人难以理解的选择。

对于刘禅来说,尽管他未能继承父亲的雄才大略,但他能够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维持蜀汉的政权,直至魏国进攻,足以证明他的独特智慧。或许,刘禅的“大智若愚”,是一种在混乱时代中生存下来的必然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典... 正史中的典韦与赵云,谁更强? 在谈论三国的猛将时,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那句熟悉的“一吕二赵三典...
原创 刻... 今天我们将介绍两组与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相关的历史照片,共计七张。主题围绕着日本和英国两个帝国主...
原创 刘... 好的,我帮你改写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同时保持每段原意和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我们伟大的中华大地...
原创 战... 好的,我会按你的要求对这篇文章进行段落改写,保持原文意思不变,同时丰富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古... 历史开讲:蒙古亲王贡桑诺尔布的思想变革与历史背景 在讲述贡桑诺尔布的变革思想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他...
原创 李...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混沌未分的世界被划分为三界:天界、地界和人界。这三界各自有各自的管理者,而每个界域...
原创 刘... 1950年至1951年间,刘青山贪污金额高达1.84亿元(旧币),而张子善则贪污了1.94亿元(旧币...
原创 朱...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曾深陷皇位争斗的皇子或宗室,最终都难以善终。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便因为父亲曾暗示过...
原创 同... 藏海传的权谋像幅泼墨山水,令人对权力产生震撼,动辄朝堂倾轧、江山易主,皇子们在金銮殿上甩袖怒斥时,袍...
原创 蜀... 蜀汉在封侯问题上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谨慎和克制,刘备在世时,能拥有爵位的臣子寥寥无几。诸葛亮、赵云、魏延...
宋代龙泉窑青釉贴塑云龙剔刻花卉... 龙泉窑为中国宋代南方民间名窑之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已发现烧窑遗址数百处,以大窑、金村两地窑址遗存最...
原创 司... 《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三国时期波澜壮阔、引人入胜的战争史诗。这部史诗中,不仅有吕布、关羽等武将的英...
原创 吕... 一、张飞——最锋利的试金石 在三国演义的浩瀚群星中,谁是真正的“王者”?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历史爱好者...
原创 她... 1653年,年仅14岁的佟佳氏进入皇宫,嫁给了年少的顺治皇帝。尽管她成为了皇帝的妻子,但在宫中她的身...
原创 周... 在我国先秦时期,天命思想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统治者们巧妙地利用这一思想,通过引导民众对天...
原创 清... 老照片是时光的切片,能让凝固的历史重新呼吸。一组清朝老照片,就像一扇斑驳的窗户,透过它,我们能窥见清...
原创 朱... 公元1424年到1425年,是明朝历史上波澜起伏的动荡时期。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明成祖朱棣去世,明...
原创 年... 当然,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改写版本,我在保持原意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细节描写,字数也基本控制在原文...
原创 大... 好的,我帮你把这段文章重新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控制在原文附近。 ---...
原创 孙... 读《三国演义》,总觉得孙权偷袭荆州是临时起意。实际上,这事儿他们琢磨好久了,就差一个机会。关羽去打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