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性格刚毅勇敢,历经艰辛而奋发向上,虽遭汉朝朝廷的不奖识,却在长沙展现出惊人的才能与宏伟的计谋。他心怀拔乱反正的志向,逐步跨越中原,打击敌人如边章,讨伐董卓,威震函谷关和洛阳。他凭借智慧与勇气,追击逃敌,取得了颇大的成就,展现出忠诚与壮烈的品德。然而,由于三次错失良机,未能建立大的功业,最终因轻敌而殒命。孙坚的遗孤有六子,孙策、孙翊、孙匡和孙和都英年早逝,庶子孙朗较为平庸,只有次子孙权最终成就了一个稳固的国家,开启了吴国长达五十九年的治世。
孙河,字伯海,乃孙坚的族子,本姓俞,因孙策的爱护而被赐姓为孙,列入了孙家的户籍,担任将军职务,驻守京城。当年孙翊在丹杨遇害后,孙河急忙奔赴宛陵,对戴员和妫览二人发出怒火,指责他们合谋导致孙翊的惨死。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孙桓,曾任建武将军,封为丹徒侯,然而英俊的他在二十六岁时也因早逝而令人惋惜。
孙朗是孙坚的庶子,曾任定武中郎将。在一次战斗中,曹休突袭先锋,吕范指挥部队进行防御,而孙朗却擅自违抗吕范的命令,放火烧毁了茅草,导致军备缺乏。吕范最终选择将孙朗送回建业。孙权为了将孙朗与他族分开,将其更名为丁氏,并对其进行终生禁闭。
孙匡,字季佐,是孙坚的第四个儿子,以孝廉和才干被推举,但因未能被重用,在年方二十余岁时便英年早逝,令人感到惋惜。
孙翊,字叔弼,乃孙坚的第三子,英勇且果断,颇有孙策的风范。他担任偏将军,负责丹杨太守之职,性情急躁,喜怒无常,曾因与朱治的道义之争而屡次受到责备。在他担任太守期间,广招盛宪的部下妫览与戴员,但二人因怨恨盛宪被孙权所害,暗中策划要将孙翊杀掉,最终在宴会上安排亲信边鸿刺杀了他,时年仅二十。事后,孙翊的妻子徐氏巧妙地设计了计划,抓获了妫览和戴员,为丈夫报仇。
孙权,字仲谋,是孙坚的次子,承继了父亲和兄长的才能,掌握着江海的险要之地。他能屈能伸,善于任用人才,展现出勾践般的深谙之智,为英杰所推崇。他光复黄祖,击败曹操,抓获关羽,戕害刘备,因此能够自信掌控江东,最终成就了鼎立之业。然而,他性情多疑,果断杀伐,随着年纪的增长,其中也滋生了问题,致使后嗣不幸凋零,国运逐渐衰落。孙权享年七十一岁,治理国家二十四年,终被追谥为大皇帝,庙号太祖,成为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孙策,字伯符,乃孙坚的长子。他才华横溢,英勇无比,借助军队渡江,以一支小兵力平定丹阳,征服吴郡,攻下会稽,夺取豫章和库陵,破灭庐江,战无不胜,名声远扬,被称为霸王。他掌握了六个郡,众多兵力聚集于江东,心怀逐鹿中原的壮志豪情。可惜的是,他性格轻浮且果断,防患意识薄弱。在丹徒狩猎时,遭遇许贡的三名门客刺杀,重伤致死,时年只有二十六。他的英灵永远留在后世的记忆之中。
在汉末动荡的时代,孙氏家族父子兄弟相继奋勇向前,坚守江山,崭露头角。吴大帝孙权承载着家族的基业,稳定国政,在三国动荡的局势下纵横捭阖,毫不逊色于曹操与刘备,成为那个时代杰出的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