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被称一代明君,为何有人却说他一手葬送大明
迪丽瓦拉
2025-09-19 00:02:27
0

公元1424年到1425年,是明朝历史上波澜起伏的动荡时期。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明成祖朱棣去世,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但仅十个月后也因病去世。紧接着,明宣宗朱瞻基登上了大明的帝位。

虽然朱瞻基当时只有27岁,但他的名声早已在周边国家中传开。在朱瞻基的领导下,大明朝迎来了所谓的“仁宣之治”,从以往的战乱局面逐渐走向了安定与繁荣。人们本以为这将是大明历史的新高峰,但实际上,这一转折点的到来,背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风波。而朱瞻基这一历史人物,也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之中。有人认为他是英明的君主,推动了大明的稳定与发展;但也有观点认为,正是他一手毁掉了大明帝国。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留下了如此复杂的历史印象呢?

朱瞻基生于1399年,恰逢朱元璋高龄,刚刚确立了太子的继承问题。那时,朱棣心情颇为沉郁,因为他未能继承太子之位,面临着被逐渐排除在权力中心的命运。朱瞻基的出生,给朱棣带来了一丝新的希望,甚至激发了他重新争夺皇位的念头。随着朱瞻基的成长,特别是在一次与朱棣的对联比赛中,朱瞻基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和气度,并且写下“山河一统,日月明”这样的句子。这使得朱棣看到了朱瞻基的潜力,认为他是继承大明帝国未来的合适人选。

实际上,朱瞻基的出生对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大明皇室的深厚猜疑和权力斗争,太子朱允炆早已显示出削弱朱棣权力的意图。因此,朱棣于1399年发起靖难之役,最终战胜了太子,成功登基称帝。可以说,朱瞻基的出世,实际上为朱棣的政权更替提供了动力。

自朱棣登基后,他频繁进行北方征伐,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捍卫大明疆域。在这些军事行动中,朱瞻基作为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展现了出色的勇气与忠诚。他数次带领兵马冲锋在前,身体力行地证明了“朱家人不逃”的家训。然而,这些长期的征战,也让朱瞻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多次受伤,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未来的挑战也逐渐显现。

在长期北征的过程中,朱瞻基多次向朱棣建议,国家财政因连年征战已然困窘,百姓苦不堪言,应该暂时停战,恢复民生。这些建议反映了朱瞻基早期便展现出的贤君意识,希望通过缓解战争压力来改善百姓的生活。

然而,随着朱棣健康的迅速下滑,他不得不早早考虑继承问题。朱棣并未考虑将皇位传给长子朱高炽,原因是朱高炽仁厚,但不懂军事,无法赢得朱棣的满意。而且,朱高炽外貌肥胖,这对崇尚武力的朱棣来说,并不合适。于是,朱棣最初考虑将次子朱高煦立为太子。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朱棣的得力助手。

然而,权臣与文臣对于是否册立朱高煦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大臣支持朱高炽,因为他为人仁爱宽厚,能施恩于百姓,能够为朝廷带来安定。直到文臣解缙提到,朱高炽的仁爱及朱瞻基的未来潜力,使得朱棣最终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这一决定对大明未来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且引发了朱高煦的强烈不满。

朱棣于1424年病逝,朱高炽即位,然而仅十个月后,他因病去世,年仅38岁。面对父亲的去世,朱瞻基虽然感到措手不及,但在短暂的混乱后,他成功继位成为大明第五任皇帝。此时,朱瞻基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便是太子叔叔朱高煦的反叛。

朱高煦心怀不满,因自己未能继位,对大哥朱高炽始终抱有不满,进而决定反叛。直到朱高炽去世,朱瞻基登基,朱高煦率兵起义。大多数参与反叛的士兵,原本是大明北征的老兵,因对朱高煦的领导缺乏信任而选择归顺朱瞻基,使得朱高煦的叛乱迅速失败。最终,朱高煦被软禁在京城,享受待遇但未遭重罚。

在平定了叛乱之后,朱瞻基转而注重民生改革,着手恢复大明经济。由于长期的战争,百姓已在重税与征伐中苦不堪言。朱高炽早有意制定民生恢复计划,但因去世未能实施。于是,朱瞻基在国势稍微平稳后,迅速推行了这些政策,使民众得以喘息,社会逐渐恢复秩序。

此外,朱瞻基还做出了一些具有争议的决策。他决定停止对安南的征服,并与大臣商议取消对安南的持续征战。尽管大明有实力轻松征服安南,但朱瞻基认为长年战斗毫无意义,民众的痛苦才是首要问题,因此他决定封安南为属国,暂时不再用兵。这一决定虽然引发一些争议,但许多人理解朱瞻基的初衷——减轻百姓负担。

同样,朱瞻基也决定停止“下西洋”这一宏大计划,原因是大明国库空虚,继续支持海外贸易和使节派遣的开支过于庞大,可能导致国家财政更加紧张。尽管这些决定不被所有人接受,但这些措施无疑是为了让百姓从长期战乱与重税中解脱出来,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虽然朱瞻基在许多方面采取了务实且有益于民的改革措施,但他最终陷入了对权力结构的误判。朱瞻基引入的“票拟批红”制度本意是为分担政务压力,强化中央集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制度逐渐使权力过度集中在太监手中,导致他们在朝政中的干预越来越深。太监的权力膨胀,逐渐影响了朝廷的大部分决策,最终导致了宦官专政的局面。

朱瞻基在位时留下了明显的政务漏洞,这成为了后继问题的根源之一。尤其是在他选择的继承人问题上,尽管明理的朱瞻基倾向于传位给儿子朱祁钰,但由于宫廷内部的复杂权力斗争和对两位皇子母亲的偏爱,他最终选择了朱祁镇。这个决定为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了祸根,也使得大明朝逐渐走向了衰落。

朱瞻基在位十年,创造了仁宣之治,给大明带来了难得的平稳与繁荣,但他也留下了无法忽视的隐患。正如历史所证明的那样,一个王朝的命运,往往由许多细节和错误决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开放和多元的时期之一,涌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花齐...
原创 战... 战国时期继春秋时期之后,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大变革时代,标志着国家之间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和扩展。与春秋...
郁翔越: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这...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郁翔越】 一骑红尘妃子笑,“有”人知是荔枝来。 《长安的荔枝》故事发生在...
“采药”刻石的年代下限在东汉—... 乙巳 • 五月十六 文 | 返吾老人 昨天看到“考古中国”公众号转发了《光明日报》关于秦“菜药”刻石...
原创 明... 明朝初期,国家的百业尚未恢复,明太祖朱元璋深知自己急需一批有才能的文人和志士来协助治理国家。正是在这...
原创 周... 周宜仁:怀念我在朝鲜的“亲人” 口述/周宜仁 整理/谢玲玲 人物简介:周宜仁,男,1936年5月...
原创 李... 唐睿宗李旦,是大唐帝国的第五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则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武则天。李旦的生平...
原创 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向韩国发起进攻。联合国看到事态严重,迅速通过决议,组织联...
原创 五... 五代时期,北方地区的五个政权相继建立,其中既有汉人统治的后梁与后周,也有由沙陀人创建的后唐、后晋与后...
原创 这... 1964年10月,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正在黑海沿岸悠闲度假,享受着难得的休憩时光。然而,他并没有意...
原创 到...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同时字数变化不大。 --- 历史开讲 ...
原创 为... 自从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合作便逐步形成了默契的搭档。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困难,他们总能一一化...
廖海涛:舍家取义 血战塘马(铭... 廖海涛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阳光明媚,青山如黛。巍巍双髻山脚下,闽西上杭县溪口镇大岭下自然村里...
原创 康... 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帝福临突然驾崩,终老于养心殿。临终时,他发布了一道遗诏,宣布立玄烨为皇太子...
原创 明... 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困局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巨大差距;其二,...
原创 十... 绍兴十一年,完颜宗弼(金兀术)在经历了前一年的挫败后,突然卷土重来,带领大军再次南下,直指淮西。这一...
原创 他... 2020年2月25日,俄罗斯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元帅——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亚佐夫...
市博物馆推出“滇缅抗战纪实展” 荆门晚报讯(通讯员苏展)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市博物馆从云南省保山市...
原创 刘... 在司马懿家族掌控了曹魏的政权之后,曾有人建议他们直接杀掉刘禅。然而,司马昭坚决不同意这个提议,原因竟...
原创 想... 抹黑中国,早已成为了西方媒体的“正确”行为,他们的手段低劣、用心险恶,令人瞠目结舌。西方媒体为达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