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末老照片:瑾妃肖像照、福州船政学堂官费生、清宗室参加世博会
迪丽瓦拉
2025-09-19 00:02:30
0

老照片是时光的切片,能让凝固的历史重新呼吸。一组清朝老照片,就像一扇斑驳的窗户,透过它,我们能窥见清末风雨飘摇的沧桑历程,感受岁月在泛黄影像中留下的独特印记。

1909年1月22日,法国银行家肯恩的摄制组里,有个叫Dutertre, Albert的,拍下了这张照片。你看,一群穿着长袍马褂的人,在“大清门”前站成一排。那大门敦实得很,匾额上满汉两种文字,还透着晚清那股子威严劲儿。

这时候清朝还没亡呢,这些人说不定是当官的、普通老百姓,在时代要变天的当口,和象征王朝权力的建筑拍了照。这老照片把晚清的社会样子给定住了,也藏着王朝快落幕时,那种说不出的厚重和沧桑,就像看一场大戏,知道结局快到了,心里头复杂得很!

这张老照片是约翰·克劳德·怀特拍的,专门记录晚清西藏那边管事儿的官员。你瞅,骑马那大爷,穿着清朝官袍,头戴官帽,一看就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在当时西藏地界儿,肯定是能说了算的官。旁边牵马的,就是跟班小弟,伺候着当官的。周围还站着些人,估计也是随从,跟着跑腿打杂的。背景是中式建筑的门庭,透着股子老规矩的味儿。

那会儿清朝对西藏的管理,靠这些官员维持,他们穿着官服骑马出门,就是当时官场的日常。这照片把晚清西藏官员的派头、等级啥的,都实实在在拍下来了,能让咱后人瞅瞅,当年那套官场规矩和生活场景啥样。

约1870年,咱大清朝正搞洋务运动呢,想着学洋人搞海军,就有了福州船政学堂。照片里这四个小年轻,就是船政学堂的官费生,相当于海军预备军官啦。

那时候福州船政学堂可牛啦,左宗棠、沈葆桢牵头办的,专门培养海军人才。这些孩子打小就被挑进来,学外语、学航海、学炮术,盼着将来开着军舰保家卫国。你瞅他们穿的,是清朝海军军官制服,看着精神吧!

晚清那阵子,老佛爷慈禧一看洋人太厉害,想着赶紧学点儿洋玩意儿救命,就派了五大臣浩浩荡荡去欧洲考察。你瞅这张照片,就是他们到德国柏林时,在阿德隆酒店门口拍的,摄影师是个叫奥托·黑克尔的德国佬呢!

这五大臣可都是清廷里的“体面人”,穿戴着顶戴花翎、绸缎官袍,站在洋酒店门口,那叫一个中西混搭——长袍马褂配着酒店的西洋柱子,咋看咋别扭。阿德隆酒店在当时柏林可是高级地界儿,这帮大臣住这儿,表面上是“天朝上国”来考察,实则心里头慌得一批:那时候大清刚让八国联军揍趴下没几年,割地赔款赔得底儿朝天,派他们出来就是想抄抄西方的“作业”,看看人家的宪政咋搞,好回去给清朝续续命。

领头的载泽、端方这帮人,在德国没少看议会、逛工厂,笔记记了一堆,可骨子里还是惦记着爱新觉罗家的江山。你想啊,他们回去搞的“预备立宪”,明着说学西方,实则把大权全揽在皇族手里,整个一换汤不换药。

这张老照片里的是爱新觉罗·奕劻,这老哥可是乾隆爷的曾孙子,正儿八经的宗室贵胄,搁晚清那阵儿,那可是手握大权的主儿。你瞅照片里这场景,青砖地、雕花窗,透着老北京四合院的讲究,可又有点破落劲儿。奕劻穿一身暗纹锦袍,上面团龙补子,头戴黑帽,白花花的长胡子垂到胸口,端坐在木椅子上,看着挺威严,可那眼神儿里的暮气啊,跟快灭的灯芯似的,藏都藏不住。旁边小几上摆着个文盒,指不定里头就塞着卖官鬻爵的账本儿,或者给洋人签条约的草稿呢!

要说这奕劻,那可是晚清政坛的“常青树”,啥领班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官衔能挂一脖子。可他干的事儿啊,跟他这身份压根不搭调——当时人都骂他“晚清第一贪”,明着把大清的官帽子明码标价,谁给钱多谁就能当官。你说那时候大清都快让列强拆巴完了,他还在这儿变着法儿捞钱,从底下官员到洋人那儿,他两头吃回扣,国库都快让他倒腾空了。他当政的时候,办外交跟洋人磕头,搞政治就想着捞钱,底下人看他这样,也跟着使劲儿贪,整个官场烂得跟筛子似的。

这是晚清的集市老照片,那时候的老百姓,穿着长袍马褂、粗布衣裳,在敞亮的空地上扎堆儿做买卖。你瞅,有摆摊卖蔬果的,筐里堆着歪歪扭扭的萝卜、蔫巴的青菜,虽说不咋鲜亮,可都是自家地里刨的。

男女老少或蹲或站,凑一块儿讨价还价,声音闹哄哄的。挑担子的、挎篮子的,还有抱孩子的,挤在一块儿,烟火气直冒!甭看环境简陋,这就是当时普通人过日子的热闹劲儿,藏着晚清老百姓为口饭折腾的辛苦,也有平凡日子里那点实打实的生机 。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当时清朝都快被列强折腾散架了,可又想在国际上找补点面子,就派了光绪帝堂兄溥伦去。这溥伦穿身花哨官服,带着黄启科,专门去美国参加世博会中国招待会,想借着国际舞台,给清廷那点“新政”成果撑撑场面,意思是“咱也在搞现代化,别小瞧咱” 。

那边美方呢,弗朗西斯·A·卡尔就跟着掺和,搞跨文化交流那套。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清末中国就是半殖民地,被动着跟国际接轨,溥伦他们去参会,看着是展示形象,实际背后全是无奈——国家弱得不行,还得硬着头皮在国际上露露脸,就盼着别让列强把清廷这点“面子”全薅没了。

这张老照片就是爱新觉罗·溥伟小时候,妥妥的恭亲王世家子弟——他爷爷可是晚清风云人物奕訢,当年跟曾国藩、李鸿章那帮人折腾洋务运动,想给大清续口气。

你瞅溥伟这派头,穿的是清朝宗室小王爷的行头,骑的矮脚马也有讲究,王府里专门驯的,稳当又有面儿。那时候的北京城,像他这样的宗室子弟,打小就被架在“天潢贵胄”的架子上,学骑马射箭、读四书五经,盼着将来接祖宗的班,守着大清的江山。

可惜啊,这娃生不逢时!等他长大承袭恭亲王爵位,大清都快玩完了。辛亥革命炮一响,溥仪退位,溥伟还想着“匡扶大清”,跟日本人勾勾搭搭,后来在伪满洲国混,成了彻头彻尾的“复辟工具”。

这是瑾妃的肖像照,得先唠唠她啥身份!她是光绪帝的妃子,妹妹就是特有名的珍妃 。你看她端坐那儿,头戴“大拉翅”旗头,这可是晚清后宫标志性打扮,簪花一缀,特有宫廷范儿。身上旗装满是回纹图案,配色老古朴了,尽显身份。

再看周围,两侧对称的中式桌椅、桌上白花花瓶、地面盆栽,还有背后绘着山水帆船的屏风,全是晚清宫廷规制。瑾妃在宫里日子挺复杂,光绪帝那会儿,妹妹珍妃更受宠,她相对低调。后来溥仪继位,她成了端康皇贵太妃,在后宫也算有了分量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开放和多元的时期之一,涌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花齐...
原创 战... 战国时期继春秋时期之后,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大变革时代,标志着国家之间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和扩展。与春秋...
郁翔越: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这...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郁翔越】 一骑红尘妃子笑,“有”人知是荔枝来。 《长安的荔枝》故事发生在...
“采药”刻石的年代下限在东汉—... 乙巳 • 五月十六 文 | 返吾老人 昨天看到“考古中国”公众号转发了《光明日报》关于秦“菜药”刻石...
原创 明... 明朝初期,国家的百业尚未恢复,明太祖朱元璋深知自己急需一批有才能的文人和志士来协助治理国家。正是在这...
原创 周... 周宜仁:怀念我在朝鲜的“亲人” 口述/周宜仁 整理/谢玲玲 人物简介:周宜仁,男,1936年5月...
原创 李... 唐睿宗李旦,是大唐帝国的第五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则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武则天。李旦的生平...
原创 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向韩国发起进攻。联合国看到事态严重,迅速通过决议,组织联...
原创 五... 五代时期,北方地区的五个政权相继建立,其中既有汉人统治的后梁与后周,也有由沙陀人创建的后唐、后晋与后...
原创 这... 1964年10月,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正在黑海沿岸悠闲度假,享受着难得的休憩时光。然而,他并没有意...
原创 到...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同时字数变化不大。 --- 历史开讲 ...
原创 为... 自从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合作便逐步形成了默契的搭档。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困难,他们总能一一化...
廖海涛:舍家取义 血战塘马(铭... 廖海涛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阳光明媚,青山如黛。巍巍双髻山脚下,闽西上杭县溪口镇大岭下自然村里...
原创 康... 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帝福临突然驾崩,终老于养心殿。临终时,他发布了一道遗诏,宣布立玄烨为皇太子...
原创 明... 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困局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巨大差距;其二,...
原创 十... 绍兴十一年,完颜宗弼(金兀术)在经历了前一年的挫败后,突然卷土重来,带领大军再次南下,直指淮西。这一...
原创 他... 2020年2月25日,俄罗斯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元帅——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亚佐夫...
市博物馆推出“滇缅抗战纪实展” 荆门晚报讯(通讯员苏展)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市博物馆从云南省保山市...
原创 刘... 在司马懿家族掌控了曹魏的政权之后,曾有人建议他们直接杀掉刘禅。然而,司马昭坚决不同意这个提议,原因竟...
原创 想... 抹黑中国,早已成为了西方媒体的“正确”行为,他们的手段低劣、用心险恶,令人瞠目结舌。西方媒体为达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