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瞻墡:明朝第一个监国的藩王,3次卷入皇位之争,为何还能善终
迪丽瓦拉
2025-09-19 00:32:08
0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曾深陷皇位争斗的皇子或宗室,最终都难以善终。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便因为父亲曾暗示过将李治换掉并立他为太子,最终遭到了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的打压,多年后被以各种借口除去。而在明朝,却有一位王爷,命运却极为不同。他不仅两次监国,代替皇帝行使权力,甚至三次卷入皇位之争,却能在波涛汹涌的风云中奇迹般地从皇孙一路平安过渡到皇叔,并且高寿善终。他便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三子、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襄王朱瞻墡(音shàn)。

朱瞻墡的生命轨迹堪称传奇,尤其是在他经历了那么多的政治漩涡后,依然能安享晚年,并最终获得了新帝的厚待。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朱瞻墡的传奇一生,看看他是如何在众多风波中逆袭高寿的。

作为朱高炽的嫡三子,朱瞻墡在家族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他是家中的第五子,年幼时虽然父亲疼爱他,母亲张皇后对他特别宠爱,但他的年长兄长朱瞻基英明神武,早早展现了出类拔萃的领导才能。而在他身后还有多个兄长,按照正常的继承顺序,皇位与他几乎无缘。那时,尽管他深得母亲宠爱,但若说他能继承帝位,不仅是天方夜谭,便算天塌下来,也轮不到他来顶上。

然而,命运有时往往充满了戏剧性。1425年夏,朱瞻墡的父亲朱高炽突然因病去世。仅仅两天的时间,朱高炽就从重病状态离世,而朱瞻墡的大哥朱瞻基仍在南京。与此同时,野心勃勃的二叔汉王朱高煦密切监视京城,意图随时截杀回京的太子,夺取帝位。朱瞻墡,年仅20岁,竟在一夜之间被推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他第一次监国的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明朝监国的职位几乎都是由太子担任,而朱瞻墡则是第一位担任监国的藩王。监国人选是由张太后指定的,这其中体现了她的政治智慧。朱瞻墡之所以被选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他与太子朱瞻基关系密切,二是他年纪尚轻,势力尚未形成。因此,在宫中大臣的帮助下,朱瞻墡认真完成了监国职责,确保了太子朱瞻基顺利回京登基。

然而,汉王朱高煦并未罢休,在朱瞻基登基仅一年后,便发动了叛乱。为了巩固政权,朱瞻基亲自带兵征讨,留下了两位弟弟继续监国。朱瞻墡再次被赋予了监国重任。这是他第二次监国,并且再次成功地帮助兄长稳住了政权。经过这次风波后,朱瞻墡被封到湖南长沙,开始了他远离京城的生活。

根据朱元璋的规定,藩王可以定期进京觐见皇帝,但朱瞻基为了削弱藩王的权力,拒绝了所有藩王进京的请求,甚至对朱瞻墡的亲近母亲的请求也予以回绝。这意味着,朱瞻墡不得不与其他兄弟分离,过上了孤独的生活。即使在信件中,他也只能借此表达对母亲和兄长的思念之情。

唯一的一次例外发生在朱瞻基去世后的第二年,朱瞻墡的封地由长沙迁至襄阳。途中,他路过了梁王的封地,虽然两地相距并不遥远,但自从两兄弟就藩以来,已整整七年未见面。兄弟俩重逢时,离别之情溢于言表。朱瞻墡回忆起这次相见时,依然是泪眼婆娑。那时的他,刚失去大哥,身为同母弟弟的他未能亲自进京奔丧,陪伴白发母亲送别黑发大哥。

即使在遥远的封地,朱瞻墡依然卷入了政治斗争。朱瞻基去世后,朝中产生了传闻,太后可能会舍弃年仅9岁的太子,立朱瞻墡为皇帝。这使得朝堂上风云激荡。然而,经过7天的深思熟虑,张太后最终决定牵着太子朱祁镇的手,在文武百官面前宣布:太子朱祁镇即位。争斗终于平息,但这只是朱瞻墡首次卷入皇位之争。

我细读史料后发现,这场风波似乎只是张太后的一场试探。她并非真心想立朱瞻墡,而是因为朱祁镇年纪尚小,可能会有人心存不满,因此她通过将朱祁镇与朱瞻墡的继承权进行对比,巧妙地解除了外界的疑虑。

在结束了这次皇位之争后,朱瞻墡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继续过着远离权力斗争的日子。然而,这种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太子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朝中局势再度动荡。孙太后为了自保,考虑另立新君。

她面临着三个选择:朱见深太幼年,朱祁钰年纪尚轻且没有治国经验,而最合适的选择便是有过监国经验的朱瞻墡。尽管朱瞻墡心中并不愿意涉足其中,但他依然在政治上表现出了极大的智慧,通过上书劝谏,最终成功地避免了自己成为新帝。

此后,朱瞻墡依旧过着平静的生活。即使在最后一次的权力斗争中,朱瞻墡依然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远见,顺利度过了所有难关。他以一种极其低调、保守的姿态,活到了比朱祁镇还长久的年纪。

他最终享年73岁,成为朱高炽10个儿子中寿命最长的一个。尽管他三次卷入皇位之争,几乎每次都没有主动参与,而是通过机智与谨慎自保,但却能在这些风波中从容不迫,最终善终。可以说,他的一生,最值得称赞的,便是那种深深的“明哲保身”的智慧。这种智慧,让他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风险,也最终让他成功度过了危险,活得长久且安稳。

通过朱瞻墡的经历,我们不禁要感慨,在那个权力斗争激烈的时代,能够做到像他那样既不急功近利,又能保持低调和智慧,实属难得。而他成功的秘诀,或许正是那份超凡脱俗的清醒与深思熟虑。在复杂的宫廷争斗中,正是这种淡定与聪慧,让他走得更远。你觉得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关于海外劳动收入免税额(FEI... 一、形成背景 1864年,美国内战白热化,为了防止富人通过逃往海外而逃避服兵役,针对旅居海外美国人的...
原创 刑... 这一天,一支考古队带着一群记者,兴奋地抵达了一处刚刚被挖掘出来的南北朝古墓。作为领队的教授,满怀期待...
原创 2... 1955年授予军衔的人中,有一个特别的人物,他虽未曾担任将领,也没有指挥过任何重大的战役,却依然被授...
原创 迟...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增强您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苏... 当戈尔巴乔夫回顾自己亲手推翻苏联的那段历史时,他会如何评价自己在改革过程中的错误?在看到世界上唯一一...
原创 中... 方腊竟是明教教主? 你没看错,方腊竟然跟明教有关系!没错,就是那个打死了梁山好汉无数的方腊,居然与张...
原创 谁... 唐朝是一个辉煌的朝代,开启了贞观之治,形成了万国朝贡的盛况。这个多民族和谐统一的李唐王朝,自创立以来...
原创 诸... 历史开讲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评价了三国时期两位顶尖谋士——诸葛亮和郭嘉,突显了郭嘉在战略...
原创 艺...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这位人物曾是一位艺妓,因其出众的美貌和灵动的舞姿受到君主的喜爱,获得了尊...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加丰富但字数变化不大。...
原创 美... 在许多人看来,当前的中美博弈似乎没有尽头,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持续打压,大家不禁要问,这到底要持续到何...
原创 汉... 西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率领的汉军,展开了一场远征中亚的战役,目...
原创 胡... 古往今来,能在离任时获得群众挽留的官员寥寥无几,而胡富国便是其中之一。1999年6月,胡富国透过车窗...
原创 抗... 这件事,是日本侵华日军永远难以理解的。尽管他们拥有强大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却始终未能攻占中国的...
原创 越... 现代越南语是一种与汉语非常相似的语言,可以说它是与汉语最接近的外语之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越南语在...
原创 朱... 近年来,一部以元末明初为背景的电视剧《聚宝盆》热播,其中深入刻画了江南首富沈万三的传奇人生。这部剧细...
原创 明... 当然可以!我帮你将文章按段改写,增加一些细节,同时保持原意和字数基本一致: --- 明朝抗日援朝战...
原创 诸... 诸葛亮被誉为蜀国的天降神兵,他的出现无疑给了蜀国与曹操抗衡的希望。而诸葛亮的一生,也完全是为了刘备的...
原创 晋... 公元前628年,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因病去世。随着这一消息的传播,整个天下局势瞬间暗潮涌动。回...
原创 秦... 当然,这篇文章我帮你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加上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 --- 众所周知,匈奴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