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中国,早已成为了西方媒体的“正确”行为,他们的手段低劣、用心险恶,令人瞠目结舌。西方媒体为达到其目的,往往不惜制造谎言,频繁出现张冠李戴、漏洞百出的错误,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毫无疑问,这种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极其恶劣的动机,他们将无耻与虚伪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
西方如此肆意妄为、毫无底线,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似乎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痛苦,或者说,他们早已忘记了什么是“疼痛”的滋味。历史上,西方在遭受重大挫败、被彻底打击时,常常以“天罚”来自我安慰,甚至认为那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这种思维方式,反映了西方文化深处的一种怪异认知,甚至在面对巨大的困境时,他们也常常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命运。
今天我们来聊聊西方历史中那些至今不愿提及的“上帝之鞭”,这些曾经让西方惊恐的历史人物。
首先要提的便是第一位“上帝之鞭”:匈人王阿拉提(公元5世纪)。匈人是继秦汉时期的匈奴人后,在公元4世纪时逐渐进入欧洲的一个强大部落。在汉帝国的强盛时期,匈奴人遭遇了重创,但他们并未消失,反而逐渐向西流亡并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匈奴人不仅威胁到了北欧,甚至影响到斯拉夫人和芬兰人的命运,后者成为了匈奴人奴隶的身份进入西欧。阿拉提作为匈人的王,在这个时期将匈奴势力推向巅峰,匈奴人连续击败了拜占庭、波斯帝国、罗马帝国等强国,几乎征服了大半个欧洲。
我们常听说,欧洲是世界著名的奶源地,但是否也与当年匈奴人的统治有关系呢?阿拉提甚至成功围攻了意大利的罗马帝国,逼得西罗马帝国求和保全。要不是匈奴军中发生了疫情,西罗马帝国可能就此灭亡。遗憾的是,阿拉提未能完成这一壮举,他在回军途中因病去世。阿拉提给欧洲带来的心理冲击深远,这段历史也成为了欧洲人的噩梦。
此时,公元450年前后,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东西方的历史轨迹发生了巨大的交织。
第二位“上帝之鞭”则是蒙古铁骑(公元13世纪)。蒙古帝国的西征是由成吉思汗的子孙完成的,他们的强大军队仅用了50年的时间便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蒙古铁骑所到之处,几乎无人能敌,欧洲各国几乎毫无反击之力。蒙古帝国三次西征,第一次是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1219年—1224年),第二、第三次则是由蒙哥率领的征伐,途经俄罗斯、匈牙利等国。
成吉思汗的铁血手段让他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尤其是他的屠城之战,让周围的国家为之一震。继任者蒙哥,虽然未必具备与成吉思汗相同的统治风范,但他依然延续了“决断”的作风,继续进行着铁血扩张。我们重点讲讲蒙哥的西征,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235年到1241年间。为了征服钦察国和俄罗斯等国,蒙古大军分多路进军,所到之处几乎没有能抵抗的国家,蒙古大军不断灭掉一个又一个小国,直至攻占伏尔加河并消灭了匈牙利、波兰等国家。
蒙古大军的进攻简直是一场灾难。攻破匈牙利首都后,蒙古军队继续横扫奥地利、克罗地亚等国,几乎将整个欧洲大陆置于恐惧之中。蒙古大军在所到之地,往往将城市焚烧殆尽,不留余地。接下来,蒙古帝国开始对俄罗斯进行长达200多年的统治,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就是当时蒙古统治的见证。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1252年到1260年,由蒙哥的弟弟旭烈兀领军,主要针对伊朗和中东地区。蒙古大军一路击败阿拉伯帝国,将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摧毁,甚至打到小亚细亚,并与巴尔干半岛的联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就在蒙古大军准备进攻埃及时,蒙哥在四川一个名为钓鱼城的小城折戟。钓鱼城的坚固防守,成了西方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里也被称为“上帝折鞭处”。
蒙古三次西征带给欧洲各国的是无尽的恐慌。面对蒙古铁骑的强大,欧洲几乎无力反击,他们除了被屠杀、被蹂躏,别无选择。西方对蒙古帝国的西征,几乎没有任何应对之策,所带来的灾难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历史记忆。正因如此,蒙古帝国的西征被西方人称为“上帝之鞭”,他们认为这场灾难来自于上帝的惩罚。
从公元450年的“上帝之鞭”阿拉提,到公元1235年的蒙古铁骑,中间整整相隔了800年。西方似乎并没有从这些历史的惨痛教训中汲取智慧。那么,经过800年,西方是否又到了要面对“上帝之鞭”的时刻呢?这种历史的周期性,令人深思。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