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到底属于谁?真相被误解了几十年,如今终于说清楚了
迪丽瓦拉
2025-09-19 02:02:07
0

你可能听说过三星堆,也可能没听过。但只要看过它那张金面具、那根金杖、那些青铜怪头像,估计你就忘不了了。它太不像我们熟悉的“传统文物”了,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肯定是外星人留在四川的!”

争议越来越多:“它到底是不是中国的?”“是不是另一个文明?”“跟四川有什么关系?”

现在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2021年以后,考古实锤、文物对比、法规出台,一步步把真相摆在台面上。三星堆,不但属于中国、属于四川,更承接着古蜀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谁的,怎么证明的,今天就说清楚。

三星堆到底是啥?为啥那么多人一看就觉得“怪”?

最早有人发现三星堆,是1929年,一个四川广汉的农民在地里挖出玉器。但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东西重要。直到1986年,这块地方突然出了大事。

1986年,四川考古队在广汉的三星堆遗址,一次性发现了100多件青铜器,震惊全国。那些青铜器什么样?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有一张两米多高的青铜人脸,眼睛长得特别大,耳朵贴脑袋两边。

三星堆到底属于谁?真相被误解了几十年,如今终于说清楚了

有一棵高达三米八的青铜神树,上面挂满神鸟、神果。

还有一个青铜立人像,脚踩神兽、手托器物,神态肃穆,姿势像祭祀。

这一套文物造型和我们熟悉的“秦砖汉瓦”完全不是一个画风,也不像殷墟甲骨、青铜鼎那一挂。所以很多人一看,就说:“这是不是外来的文明?还是外星人的?”

这种误会其实很正常,因为以前我们只学过“黄河流域是文明发源地”,根本没接触过四川那边的古文化。更关键的是:这批文物样式确实太特别,过去的资料里找不到相似的参照。

但事情发生了转折。2021年3月20日,考古队在三星堆新发掘出6个祭祀坑,发现了500多件新文物,其中最关键的,是一块黄金面具残片。

这面具一测,高28厘米,金含量85%左右。专家一看:这不是“新发现”,这跟成都市金沙遗址那张黄金面具几乎一模一样。

两件面具结构相同、纹饰相同、材质相近。而金沙遗址在哪里?就在成都城区。两地相距不到40公里,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圈”。

这意味着: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是“同一批人”的作品,根本不是“从外面来的一伙人”,更不是“外星人”。它们同属一个文明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古蜀文明”。

这就是第一重答案:三星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有邻居,有兄弟,有源头,是有根的文化。

那到底是谁的?四川能不能拍着胸脯说“这是咱的”?

我们先看地图: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和三星镇之间,地理坐标清清楚楚,行政归属是四川德阳。这个就别争了。

但有人可能还是不服:这东西造型那么特殊,是不是别人“放在四川”的?是不是根本就跟四川关系不大?四川只是“帮忙保管了一下”?

这个问题,关键看它和周边文化有没有联系。如果这堆文物跟别的地方毫无交集,那说不定真只是“路过的”。但现在我们知道,三星堆不是一个“孤岛”,它前面有宝墩文化,后面有金沙文化,全都在四川成都平原上,串成了一条完整的文明发展链条。

咱们来看看这个文化链:

宝墩文化:出土于成都新津,距今4500年左右。有大型土城、陶器、祭祀器物,是四川地区最早的城市文明。

三星堆文化:距今3700年左右,青铜技术达到巅峰,神树、金杖、青铜人像全部是这一时期的标志。

金沙文化:出土于成都市区金沙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是三星堆之后的延续,出土的金面具与三星堆几乎一致。

这三段文化,时间衔接、地点连贯、文物风格一致,构成“成都平原古蜀文化演化序列”。这不是推测,是几十年考古堆出来的证据链。

更直接的证明来自政府。2021年9月1日,《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四川省人大专门出台的法规,明确规定:

三星堆保护、展示、开发,全部由四川统一规划。遗址所在村民应将保护内容写入村规民约。鼓励捐赠、志愿服务,共同参与文物保护。

这意味着,法律层面已经确认:三星堆,是四川的,是广汉的,是成都文化圈的。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早就发布官方说法:“三星堆文明从属于古蜀文化的演变发展序列。”

所以再有人问:“三星堆是谁的?”答案非常明确:

它从土地上看属于四川广汉,从文化上看属于成都平原,从历史脉络上看属于古蜀文明。

我们以前为什么误会了这么久?真相现在为啥能讲明白了?

几十年来,关于三星堆的误解有很多。有的说它是外星文明,有的说是西亚来的流民文化,还有的说是“孤立文明”。这些说法有个共同点:都不是建立在完整证据上的。

那时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考古信息不完整。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刚被发掘时,我们还没发现宝墩遗址,也没发现金沙遗址。就像你看一本小说,只看到第二章,前面和后面的情节都没出来,自然看不懂。

到了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被发现,出土了大量与三星堆几乎一样的青铜器和黄金器物。2010年后,新津宝墩文化也挖出了大批陶器、玉器、房屋遗迹。从这时起,整个古蜀文化链条拼齐了。

第二,传统观念局限。过去我们熟悉的是“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对长江流域、四川平原这些区域的古代文明了解较少。大家习惯性地觉得“只有黄河流域才出得了文明”。现在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各地文明共同构成了今天的中国。

再加上2021年那次“金面具连线金沙遗址”,彻底让这条证据链闭环了。金面具不是一个人造的,是一整群人造的。不是突然冒出来,是从宝墩一路发展到金沙的。

文物对得上,时间连得上,地点串得上,法律盖了章,专家也给定论。到了今天,谁还敢说这东西“属于别的地方”?

真相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几十年挖出来的。今天我们能讲明白,是因为文物说了话、法律定了调、证据摆上桌。

三星堆是一个谜,被误解多年,也被关注多年。今天我们能清楚地说:它属于四川,属于古蜀,属于中华文明的主干分支。

它不再是“神秘遗址”,而是写进历史课本的“文化坐标”。它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古蜀人留给后世的线索。

故事还没完,遗址还在发掘。但至少现在,有一件事,我们已经可以确认无误地说出来:

三星堆,不是别人的,是我们自己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红色故事绘丨《彭湃》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原创 神... 1986 年盛夏,四川广汉鸭子河畔的考古现场被一场暴雨笼罩。当考古队员掀开层层夯土,两座堆满青铜器的...
原创 他... 朝鲜战争爆发71周年之际,电影《长津湖》上映,生动再现了志愿军在激烈战斗中的坚强意志。影片展现了志愿...
原创 从... 在三国历史中,蜀汉的五位名将中,除了马超的死亡年岁被《三国志》明确提到,其他几位名将的出生年份和去世...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彭湃》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
原创 张... 若张作霖未死,东北军能否抵抗九一八?——如果少帅接手后的正确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偶然间翻阅了几本民国...
原创 蒋...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中国近代那个硝烟弥漫、百姓苦难深重的特殊时期,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通过搜...
原创 残... 残唐五代之时,社会动荡,英雄豪杰纷纷崛起,成就了这段历史的传奇。在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涌现了十六位...
原创 历... 作为当今世界拥有最大国土面积的国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横跨欧亚大陆,尽管其政治核心主要位于欧洲部分,但...
原创 吕...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字数相近,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 文丨煜捷...
风雨兼程 初心如磐,祝中国共产... 从1921年到2025年,104年风雨兼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奋斗将一项项伟...
美国早期贸易逆差的根源 弗朗茨·泽维尔·哈伯曼 (Franz Xaver Habermann)。 Vuë de Boston...
学术争鸣丨“千斯仓”宋代钞版辨... 编者按: 2024年适逢纸币诞生千年,在中国纸币研究中始终无法回避的就是“千斯仓 ”钞版和“行在会子...
让考古遗址“保下来”“活起来” 考古遗址,不仅要“保下来”,更要“活起来”。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山西陶寺...
原创 抗... 兰州和平门:短暂的名字与深远的历史印记 兰州的“和平门”,这个名字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却承载了丰富的...
评弹新声忆峥嵘 《足迹·忆陈云...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7月3日报道:“市河潺潺映古今,阵阵弦歌忆伟人。强国复兴今正是,薪火相传赤子心。”一...
原创 李... 1978年5月,曾经的抗战英雄王近山已经临终,但在他临终的时刻,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他时...
原创 雍... 《雍正王朝》中,胤祥的身份虽然未明确交代,但剧中通过多次提到他母亲的高贵背景,间接揭示了他的非凡出身...
原创 一... 声明:本文内容均综合网络资料及个人观点撰写,请知悉。 有一种说法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一个军竟然配...
刘备为何不用张飞,而以魏延督汉... 全文共1993字 | 阅读需5分钟 219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汉中王刘备回到成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