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藏吉隆发现唐代石碑,内容记载让专家兴奋,原来野史记载是真的
迪丽瓦拉
2025-09-19 02:01:38
0

当然,我可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并稍作丰富细节描述,全文字数变化不大。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

---

你是否听说过“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据说唐朝有位勇猛异常的人物,名叫王玄策。他在出使西域时,竟然借助借兵,攻灭了天竺的一个国家,并将那里的国王俘虏带回了大唐。

这段故事却鲜见于历代官方正史记载,对王玄策个人的介绍也十分简略,几乎成了历史的谜团。

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一个人吗?凭借个人力量灭掉一个国家的壮举,真的发生过吗?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传说曾被许多人视为野史虚构,因为史学家们一直未能在可靠史料中找到相关证据。甚至因为对王玄策的记载稀少,他的身份一度被怀疑如同《说唐》中虚构的罗成一样,极可能只是小说人物。

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藏吉隆县的一处悬崖边上,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唐朝文字的古碑,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怀疑,证明了“一人灭一国”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

1990年代初,西藏吉隆县宗嘎乡乡长罗桑向西藏省文物局举报,称吉隆县城以北约4.5公里的阿瓦呷英山山口,有一块嵌于峭壁上的“神石”存在多年。

这块“神石”已经保存了数百年,而当时当地计划修建水渠,这块神石将面临被炸毁的危险。罗桑担忧其历史价值,极力争取保护。也正因如此,这块神秘的石碑才被更多人注意到。

消息传出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授霍巍与李永宪等人,与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尼玛和张惠清组成考察队,展开了大规模的西藏文物普查。

次日,考察队抵达阿瓦呷英山山口,对这块“神石”进行了详细勘测。

通过勘测,这段流传逾千年的野史故事首次得到了实物证据的支持。

藏民所称的“神石”,其实是一块刻在悬崖峭壁上的石碑。石碑底部临近当地藏民称为“鲁码满久”的季节性小河,由于修渠工程影响,碑的下半部分已被部分破坏。

尽管如此,碑文正中仍保存着篆书大字“唐大天竺使出铭”七字。

碑文其余部分因风霜侵蚀及水流冲刷,文字逐渐模糊,仅剩阴刻楷书的24行残文。

经过细致清理与专家鉴定,这块石碑的制作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初期,同时也是西藏境内发现的年代最久远、海拔最高的唐代石碑。

尽管部分文字因岁月和流水侵蚀难以辨认,专家依旧从碑文残存的220余字中,确认其内容记载了唐朝早期王玄策出使天竺,攻克北天竺国的壮举。

碑文大意称:显庆三年,唐朝国力日益强盛,民众安居乐业,吸引周边小国纷纷来朝贡。

唐高宗派遣左骁卫使王玄策,选拔关内良家子弟,带领使团经过一年多艰辛跋涉,翻越雪山,穿越栈道,历尽艰险出使西域。为了纪念这段征途的艰难与沿途壮丽风光,在此刻下铭文。

吉隆唐碑的发现,令史学界震惊异常,碑文内容让专家们欣喜若狂。从此,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不再只是传说或野史,而成为史实。

这块碑文为我们重现了千余年前那个传奇般的历史瞬间,娓娓道来了王玄策的传奇事迹。

王玄策是唐初著名的外交家,原籍河南洛阳,具体生卒年不详。他曾任广西融水黄水县县令,后晋升为五品官员。唐朝贞观年间至龙朔初年,他多次出使西域,活跃于外交第一线。

唐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王玄策为正使,率领30人使团出使中天竺,向天竺各国表达友好。

当时的天竺尚未统一,分为五国。中天竺国王戒日王尸罗逸多刚刚去世,大臣阿罗那顺发动政变篡位,自立为王。

他担忧唐朝使团的到来会暴露其篡位事实,引发唐朝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在途中截击王玄策使团,掠夺贡品,将王玄策等人囚禁。

作为当时世界最强国大唐的代表,王玄策遭此侮辱,怎能甘心?他趁夜色与副使蒋师仁逃出牢笼,前往泥婆罗(今尼泊尔)。

随后,王玄策与泥婆罗国王谈判,借得七千多骑兵准备讨伐北天竺。

与此同时,吐蕃与唐朝关系逐渐紧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得知王玄策遭遇,派出1200多名士兵支援。

王玄策带领联合军队直扑中天竺首府荼博和罗城。

面对王玄策军队,北天竺国王阿罗那顺轻敌,以为自有庞大象军可挡。

王玄策虽然临阵临时学了些兵法,但面对强大的象军毫无畏惧,凭借“火牛阵”策略,很快将敌象驱散,逼回城内。

随后他利用云梯和火攻,三天内攻克荼博和罗城,击杀敌军三千余人,约一万敌兵在溃逃时落水溺亡。

阿罗那顺狼狈逃至东天竺求援,仍被击败,一无所获。

此役过后,王玄策名震天竺,击溃中天竺与东天竺军队,五百八十余座城池纷纷降服,东天竺国王尸鸠摩也愿归顺大唐。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押解北天竺国王阿罗纳颂及其后宫,俘虏约一万二千人、牛马两万余只返回长安。

朝廷为表彰其功绩,唐太宗将王玄策晋升两级,授朝散大夫,官居五品。

归国后的王玄策不仅带回了国王,还有中天竺国师罗迩娑婆。正是此人,后成了唐太宗生命的“杀手”。

贞观后期,唐太宗开始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炼丹服药。罗迩娑婆声称自己活了二百年,能炼制长生丹,唐太宗遂服用其药。

不久后,李世民因服用丹药而去世。

“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十年后,王玄策再次出使印度,他根据这次经历撰写了《中天竺行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及中印关系的重要文献。

唐朝官府据此书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编撰了百卷巨著《西国志》。可惜宋代以后,这些文献逐渐失传。

这几乎是我们现今能见到的王玄策所有事迹。若非那块西藏吉隆的唐碑,他的故事恐怕仍被视作野史或虚构。

作为一人灭一国的英雄,为什么王玄策的史料如此稀少?

这要追溯到唐朝初年背景。唐取代隋之际,李世民麾下名将众多,六十余路反王纷纷归附。

唐朝建国后,先后灭亡三十多个周边国家。灭国猛将比比皆是,王玄策的功绩放在当时并不罕见,因而朝廷重视不足,史书记载有限。

再加上王玄策品级仅五品,依照古代官修史书惯例,五品官员难以入正史列传,自然鲜有记载。

尽管如此,王玄策对古代外交的贡献不可磨灭,他三次出使西域,开拓了西藏至印度的外交路线,对丝绸之路的开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1年6月25日,记载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传奇的吉隆唐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续为研究唐朝与周边国家交往发挥重要历史价值。

---

参考文献:

[1] 霍巍.《大唐天竺使出铭》摩崖石碑的考古发现.中国西藏.1994,4.

[2] 何奕儒.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洛阳晚报.2015,07,10.

---

如果你需要我再帮你调整或添加更细节描述,也可以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被... 1938年9月,《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太行山根据地开始筹备。虽然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但由于当时...
原创 清... 清朝时期,果敢曾归中国管辖,直到今天,官方地图上的首都依然是北京,且使用汉语作为主要语言。随着大都市...
原创 脑... 魏延,这位三国时期的将军,直接影响了刘备的命运。他不仅凭借过人的能力立下赫赫战功,还曾在刘备危急时刻...
原创 宋... 韩信被称为国士无双,这一评价主要来自于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当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时,他曾说韩信具备了夺取...
广东一地,5万人一个姓,住同一...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在广东,有陈林半天下之说,但是,像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这样的,还是少见。 溪南镇...
比佘太君早百年的战场传奇:从黄... 前言 北宋建隆二年秋夜,汴京人看见西北将星落了。 没人知道,这颗星熬死了五个朝代,吓跑过契丹皇帝,用...
原创 尚... 告御状,这在古代中国的官场上并不罕见。它通常被称为“叩阍”,是指百姓向皇帝上奏状告自己冤屈的一种方式...
原创 朝... 早在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的初期,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应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但此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指挥权...
原创 中... 齐国名相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杰出政治家,来自颍上(今属安徽)。 管仲小时候便失去了父亲,母亲仍健...
原创 冀... 1939年,萧克被八路军总部正式任命为新成立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这虽然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部队,但他...
原创 她... 根据清朝的史料记载,雍正皇帝的历史事迹有很多,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他卓越的治国功绩以及上位后的朝政改革...
原创 梁... 梁山好汉们个个都以义字为先,但你可知道,在这108将中,竟然潜藏着一位朝廷间谍?他不仅悄悄混入了梁山...
原创 如...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经历了近十个大一统的王朝,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由朱元璋所建立的明...
解放军报再发钧声:所谓“存亡危... ——揭批高市早苗涉台露骨挑衅言论 这是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伤痛—— 1931年,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海昏侯《诗经》简为什么重要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南昌海昏侯遗址公园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海昏侯《诗经》简目录...
原创 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皇帝之一,凭借自己从贫苦的小子一步步崛起,建立了强大的政权。试想一下,人生...
原创 汉... 前言 在汉末的乱世,刘表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迅速崭露头角,被誉为最强空降兵。他凭借...
原创 曹...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历史人物,凭借自己的智勇,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的英雄之一。他经过一...
原创 老... 一组三十年代老北京百姓的吃相照片,拍摄者是德国摄影师赫达-莫里逊。照片抓拍了当时北京的百姓生活景象和...
原创 皇...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梦想成为皇帝,但真正能够成功并且留名青史的人却非常少。毕竟,想要获得天下并成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