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朝和罗马帝国打仗谁能赢?其实不用争,二者存在极大的科技代差
迪丽瓦拉
2025-09-19 02:31:39
0

西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率领的汉军,展开了一场远征中亚的战役,目标是剿灭北匈奴郅支单于。他们联合了西域各国的兵力,经过长时间的艰难行军,终于抵达了康居的境内,逼近郅支城。此时,他们在都赖河畔扎下营地,距离郅支城堡约三里。三里的距离是为了确保先侦察敌情,然后采取有效的进攻策略。因此,陈汤与甘延寿便携手登上一座小土坡,远望敌城。

这座郅支城呈现出三重防御结构。内城是用土筑成的城墙,外城则由两层木质防线构成,强化了防御。城楼上,五色旌旗迎风招展,鲜艳夺目。城头上,数百名战士严阵以待,身着盔甲,顶盔贯甲,严密站阵。城下则是骑兵不断奔驰,飞速穿梭,而城门两侧则有百余名步兵,排列成一个奇怪的阵式,他们一边喊话,一边练兵。守军还热情地向汉军招手,甚至用生硬的汉话喊道:“斗来!斗来!”这份挑衅的举动显得既狂妄又自信。

然而,汉军并没有立即回应“斗来”,这并不是陈汤的作风。我们之前提到过,陈汤是一位稳重而深思熟虑的指挥官,甘延寿也一贯讲求稳健的战略战术。面对匈奴军的紧密防守和不寻常的阵型,若不先弄清楚敌方的虚实,贸然进攻显然不明智。于是,汉军选择暂时稳扎阵脚,等待更多情报的揭示,采取“不变应万变”的策略。

在城下穿行的匈奴骑兵见汉军并未回应他们的挑衅,便以为汉军胆怯,便呼啸着冲向汉军营地。然而,汉军早有准备,所有强弩手紧握弓弩,箭头指向敌军,严阵以待。当匈奴骑兵靠近时,他们看见密集的铁箭尖,顿时吓得掉头而逃。这显然是一场试探性的进攻,匈奴骑兵试图测试汉军的反应。

而此时,汉军终于有了反击的机会。弓弩兵纷纷出营,缓步前进,开始发射第一轮箭矢。匈奴骑兵慌忙逃命,不敢反击,留下了数十具尸体。最终,匈奴骑兵迅速退回城中。可让人惊奇的是,城门口的那支奇怪的步兵队伍却依然勇猛,踏着整齐的步伐,朝汉军逼近。

正好在这个时候,我们有机会与陈汤和甘延寿一起,详细研究这支步兵队伍和他们奇怪的阵型。

《汉书》对这支步兵的描述只有短短一句:“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这一简单的记载,却引发了后人对这支步兵身份的无限遐想和猜测。因为从历史记载来看,匈奴一向以骑兵著称,几乎从未采用过步兵阵型,尤其是这种规整且密集的鱼鳞阵。这显然不是匈奴军的风格。

那么,既然这支步兵不是匈奴人,他们会是谁呢?一些历史专家开始猜测,或许这些步兵是罗马人。按照这个推测,汉朝与罗马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文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亚草原上就有过军事接触。这一理论一出,便引发了轰动效应。

所谓“鱼鳞阵”,顾名思义,便是阵型像鱼鳞一样一层层密集排列,呈现出如同乌龟壳般严密的防御结构。罗马步兵的战术中,这种阵型确实有过应用,但仅凭这一点就认为这些步兵来自遥远的罗马,似乎还显得有些牵强。

然而,这些历史专家并未就此罢休。在甘肃永昌一带,他们找到了一座名为“骊轩城”的遗址。古籍中曾提到罗马为“黎靬”,而“黎靬”和“骊轩”的发音相近,于是有人推测,骊轩城就是汉朝安置罗马战俘的地方。考古学家进一步在此地发现了与古罗马相关的遗物与墓葬,甚至找到了许多金发碧眼的古罗马人后裔。他们还在遗址中发现了一段长约10米、高约1米的S形土城墙,认为这可能是当年罗马军团在中亚的遗迹。

这一发现引起了轰动,许多媒体和作家纷纷参与其中,历史被神话般地渲染开来。更有甚者,成龙还拍了部贺岁片《天将雄师》,讲述了罗马军团与汉朝的故事,而《秦时明月》这类国漫作品也不乏类似的情节。永昌县也因此大兴土木,开始建设带有“古罗马风情”的建筑,甚至有村民穿上古罗马战士的服装,走街串巷,扮演古罗马军团。

然而,经过深入的研究,事实却与这些假设大相径庭。《汉书》后文明确记载,陈汤将郅支城的战俘全部赠送给西域各王作为奴隶,并没有将他们安置在汉朝境内。根据汉简的记载,骊轩城这个地名早在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之前就已存在,根本与郅支之战无关。

一些历史专家的假设也显得十分滑稽。比如,有人将罗马步兵与公元前54年在卡莱战役中败给安息的罗马军队联系起来,推测这些罗马士兵可能流落到康居,成为郅支的雇佣军。然而,这一假设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距离郅支之战已有近20年之久,且这些罗马士兵年事已高,根本不可能再战斗。

2006年以来,兰州大学的谢小冬教授团队通过DNA测序发现,甘肃永昌地区的村民并非罗马后裔,而是西域诸国的印欧人种与北方汉人后裔,解开了这个历史谜团。

因此,事实已经十分明确,所谓的骊轩城,只是中亚移民在河西地区建立的城市,而所谓的古罗马遗物,可能是丝绸之路上商队交易而来,并非罗马人直接定居。至于所谓的“鱼鳞阵”,可能是从罗马传入安息,再传到康居,最终由郅支军队采用的阵型。

如果我们假设这些步兵的阵型真的源自罗马,那么当时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匈奴的这支百余名步兵分为若干排,外侧士兵举起长盾掩护四周,中间的士兵将盾牌举向天空,层层叠叠,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龟壳阵”。当进攻时,步兵们缓缓推进,在接近敌人时,用盾牌掩护发射标枪,直到接近敌人后,便进入近战,用短剑刺杀。

然而,这种密集的步兵阵型,在骑兵和弓箭的强大威胁面前,显然难以应对。在这场战斗中,匈奴骑兵最终选择退守城中,而汉军的弓箭和劲弩将成为他们接下来的致命武器。

这一场攻城战,注定将是激动人心的史诗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红色故事绘丨《彭湃》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原创 神... 1986 年盛夏,四川广汉鸭子河畔的考古现场被一场暴雨笼罩。当考古队员掀开层层夯土,两座堆满青铜器的...
原创 他... 朝鲜战争爆发71周年之际,电影《长津湖》上映,生动再现了志愿军在激烈战斗中的坚强意志。影片展现了志愿...
原创 从... 在三国历史中,蜀汉的五位名将中,除了马超的死亡年岁被《三国志》明确提到,其他几位名将的出生年份和去世...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彭湃》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
原创 张... 若张作霖未死,东北军能否抵抗九一八?——如果少帅接手后的正确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偶然间翻阅了几本民国...
原创 蒋...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中国近代那个硝烟弥漫、百姓苦难深重的特殊时期,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通过搜...
原创 残... 残唐五代之时,社会动荡,英雄豪杰纷纷崛起,成就了这段历史的传奇。在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涌现了十六位...
原创 历... 作为当今世界拥有最大国土面积的国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横跨欧亚大陆,尽管其政治核心主要位于欧洲部分,但...
原创 吕...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字数相近,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 文丨煜捷...
风雨兼程 初心如磐,祝中国共产... 从1921年到2025年,104年风雨兼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奋斗将一项项伟...
美国早期贸易逆差的根源 弗朗茨·泽维尔·哈伯曼 (Franz Xaver Habermann)。 Vuë de Boston...
学术争鸣丨“千斯仓”宋代钞版辨... 编者按: 2024年适逢纸币诞生千年,在中国纸币研究中始终无法回避的就是“千斯仓 ”钞版和“行在会子...
让考古遗址“保下来”“活起来” 考古遗址,不仅要“保下来”,更要“活起来”。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山西陶寺...
原创 抗... 兰州和平门:短暂的名字与深远的历史印记 兰州的“和平门”,这个名字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却承载了丰富的...
评弹新声忆峥嵘 《足迹·忆陈云...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7月3日报道:“市河潺潺映古今,阵阵弦歌忆伟人。强国复兴今正是,薪火相传赤子心。”一...
原创 李... 1978年5月,曾经的抗战英雄王近山已经临终,但在他临终的时刻,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他时...
原创 雍... 《雍正王朝》中,胤祥的身份虽然未明确交代,但剧中通过多次提到他母亲的高贵背景,间接揭示了他的非凡出身...
原创 一... 声明:本文内容均综合网络资料及个人观点撰写,请知悉。 有一种说法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一个军竟然配...
刘备为何不用张飞,而以魏延督汉... 全文共1993字 | 阅读需5分钟 219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汉中王刘备回到成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