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洁工家属傅玉芳,临死前对丈夫说道:我叫文绣,曾是大清皇妃
迪丽瓦拉
2025-09-19 03:31:41
0

1953年9月,傅玉芳因为长期剧烈咳嗽引发了心肌梗塞,最终不治而亡。临终前,她用微弱的声音对丈夫刘振东说:“我是大清的皇妃,我叫文绣……”这突如其来的话让刘振东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一直平凡的妻子,竟有如此显赫的过去。虽然一时恍惚,但当刘振东冷静下来后,心中的更多是惊讶与困惑,然而他并没有责怪妻子的隐瞒。

文绣,原名额尔德特·文绣,出生于1909年12月20日(宣统元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她的家族源于满洲八旗中的鄂尔德特蒙古族,是镶黄旗的成员。祖父锡珍和父亲端恭曾是显赫人物,父亲端恭还曾任内务府主事。然而,当文绣的妹妹文珊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因病去世,母亲蒋氏不得不变卖家产,带着两个女儿移居北京。

为了让文绣得到更好的教育,母亲将她送入了花市的私立敦本小学,文绣也因此改名为傅玉芳。文绣天赋极高,在学校的各门学科中表现出色,尤其在国文、算术、自然和音乐方面,老师们对她赞不绝口。

1921年,溥仪决定选妃,这一消息引起了满蒙上层社会的震动。虽然大多数汉人希望溥仪能娶一位汉族女子,但由于满族的传统和宫廷法令,溥仪依然维持着这个“满洲选妃”的惯例。随着清朝政治的动荡,选妃的方式也有所变化,最终,溥仪选择通过递交照片的方式挑选妃子。

此时,文绣的五叔华堪看到机会,决定借此机会重振家族荣耀。他说服文绣的母亲蒋氏,将她的照片以额尔德特·文绣的名义送往内务府。经过多次讨论与争议,最终溥仪亲自挑选了文绣,年仅14岁的她被选为皇妃,而原本计划作为皇后的婉容则被安排为妃。这个安排成为了她日后婚姻不幸的开始。

当文绣得知自己被选为皇妃时,她并未感到什么激动。她并非想攀附权力,唯一的欣喜只是能够进入梦寐以求的紫禁城。然而,进入皇宫后的生活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美好。

1922年,文绣正式进入紫禁城。在进入宫中的前一天,溥仪特意派人赐给她一块金印和玉册,并以接近迎娶皇后的礼仪迎接她的到来。然而,婚后的生活并不如她所期待,溥仪对她冷淡,她与其他后宫嫔妃也并未亲近。她的日常生活仅限于按时请安,独自一人在宫中读书、刺绣,或是教宫女认字。尽管溥仪对她不甚宠爱,但她仍不断努力让自己不至于太过寂寞,学英语成为她的一项兴趣。

1924年,冯玉祥“逼宫事件”发生,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流亡至日本。文绣和婉容也随溥仪一同前往日本,虽然她极力劝说溥仪不要依赖日本,但溥仪却执意求助于日本,决心恢复帝制。此时的文绣心生离愁,她看到溥仪越来越冷漠,自己始终得不到他的关爱。

然而,时间的推移让文绣逐渐意识到,她与溥仪的关系无法再继续下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思后,她决定采取行动。

1931年8月25日,文绣开始准备离开溥仪。她找来了三位律师,悄然制定了离婚计划,并在家人的帮助下,成功逃离了静园。她将溥仪留下的衣物和首饰存放在亲戚家,并开始寻求离婚的法律帮助。

最终,1931年10月22日,溥仪与文绣在天津律师事务所签订了离婚协议,溥仪同意支付她5.5万元生活费,并允许她带走衣物和日常用品。文绣离开了曾经光辉的宫廷生活,回到了北平,打算过上平静的日子。然而,曾经的贵族生活已经离她而去,母亲去世,家也不复存在。

尽管生活变得艰难,文绣并未放弃,她开始在北平四存中小学担任国文和图画的教师。她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生活也因此略有好转。

然而,历史的阴影始终没有远离她,曾经的皇妃身份再次让她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当她的真实身份被揭露后,学校门前常常人头攒动,记者纷纷前来采访,这让她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扰。于是,她又一次决定隐居,这次她选择了一个小小的平房与妹妹文珊共同生活。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傅玉芳被迫面对更加艰难的生活境遇。她开始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包括卖香烟和当瓦工,逐渐沦为贫困的平民百姓。

抗战胜利后,傅玉芳在友人的介绍下开始为《华北日报》担任校对员。在工作中,她认真尽职,深得社长的喜爱。社长张明炜得知她的过往后,心生同情,决定为她安排一个更好的未来。通过张社长的安排,傅玉芳与刘振东结识。刘振东是一位曾在国民党军队服役的老兵,待人真诚且直率。两人在相识半年后结婚,过上了简单但温馨的生活。

然而,随着1950年代的社会变动,刘振东的身份问题让他们的生活再次发生了变化。在傅玉芳的劝说下,刘振东决定留在北平,面对新的生活挑战。1951年,刘振东被解除管制,得到了工作机会,而夫妻俩也搬进了一个简陋的小屋。

尽管生活艰难,但傅玉芳依然坚强,甚至在疾病的困扰下,她始终坚持照顾丈夫。直到1953年,她因病去世,刘振东无力回天,只能带着她的遗体将她安葬在北京安定门外的土城义地。

傅玉芳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从宫廷的荣华富贵到最后的贫困生活,经历了太多的辛酸与无奈。然而,她也因为丈夫刘振东的真诚与关爱,在最后的岁月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温暖与慰藉。傅玉芳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爱情、抉择与命运的悲凉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条荔枝道,承载了多少送往长安... 又到荔枝飘香时。得益于现代冷链物流技术,千里之外的枝头鲜味隔日可达。回望古代,荔枝的运输堪称一场与时...
原创 隋... 杨侗(604年-619年),皇泰主,字仁谨。杨侗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之子,隋朝末代皇帝之...
原创 公... 时间,究竟都去哪了?常常我们会抱怨时间飞逝,一年又一年的过去,却仿佛什么也没留下,只是匆匆而过。每当...
原创 最...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一位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是汉武帝的嫡长子,足足担任了30年的太子。他的一生...
原创 3...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凭借其卓越的才华与深远的眼光,他在民国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原创 他... 1978年,宋任穷的调任令他感到意外,他从七机部被调至中组部担任部长,而他对此心中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原创 洪... 洪武时期,高丽是如何摆脱元朝的控制,同时又试图避免明朝的过度牵制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
原创 秦...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国的统治手段实际上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这两...
东周时期贵族饮食考古发现:女性...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考古研究领域,古人的饮食方式、习惯及其变迁,广受学界与公众关...
原创 王... 在三国时期,孙吴的存在感相对较弱,尽管其统治在江东稳定了多年,但与蜀汉和魏国相比,其历史的参与度和影...
【抗战胜利80周年】追忆台湾“... 近日,在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荣誉会长萧开平带领下,中新社记者走访位于台湾屏东佳冬乡的萧家古厝,探访...
原创 为... 丁宝桢是清朝晚期赫赫有名的廉洁官员,被誉为清官典范之一。作为晚清少数几位秉持正直操守的官员之一,丁宝...
原创 毛...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提到毛主席的晚年,不禁让人心生惋惜与沉痛的感慨。那时,他的人际关系...
原创 从... 刘邦年轻时,整天无所事事,东游西逛,完全不在乎家里一切。父亲刘太公看到儿子这样日复一日的混日子,内心...
红色故事绘丨《彭湃》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原创 神... 1986 年盛夏,四川广汉鸭子河畔的考古现场被一场暴雨笼罩。当考古队员掀开层层夯土,两座堆满青铜器的...
原创 他... 朝鲜战争爆发71周年之际,电影《长津湖》上映,生动再现了志愿军在激烈战斗中的坚强意志。影片展现了志愿...
原创 从... 在三国历史中,蜀汉的五位名将中,除了马超的死亡年岁被《三国志》明确提到,其他几位名将的出生年份和去世...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彭湃》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
原创 张... 若张作霖未死,东北军能否抵抗九一八?——如果少帅接手后的正确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偶然间翻阅了几本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