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胤祥的身份虽然未明确交代,但剧中通过多次提到他母亲的高贵背景,间接揭示了他的非凡出身。第一次是在康熙的口中,他强调:“别听那些小人嚼舌根,你母亲人品贵重。”第二次,四阿哥胤禛推举十三阿哥胤祥担任大将军王时,邬思道指出:“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第三次,胤禛再次解释为何提名十四阿哥时,强调:“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由此可见,十三阿哥的母亲不仅家世高贵,而且是喀尔喀蒙古大汗的公主。结合《康熙王朝》的剧情,十三阿哥的母亲确实是宝日龙梅,这比起其他兄弟,他的优势显而易见。
宝日龙梅原本是喀尔喀蒙古的公主,过着幸福的草原生活。然而,草原上最具野心的噶尔丹崛起,征服了喀尔喀三部,将其纳入准噶尔的统治之下。宝日龙梅的父亲在战乱中死于噶尔丹之手。带着父亲的遗愿,宝日龙梅前往京城寻求康熙的援助。噶尔丹为了彻底铲除宝日龙梅,派遣使者前来追杀她。正巧,宝日龙梅遇见了大阿哥胤禔,他看到众人欺凌一名弱女子,心生怜悯,将她救下。
后来,宝日龙梅在康熙的帮助下,成功为父亲复仇。她主动献身于康熙,但她坚持留下来帮助草原上的族人重建家园,而非随康熙回宫。最终,她在草原上生下了十三阿哥胤祥。
而在原著小说中,宝日龙梅进宫后,康熙逐渐对她过去的草原生活产生怀疑,最终宝日龙梅因为无法忍受这种压力,选择出家为尼。
根据剧中和小说的情节,十三阿哥胤祥不仅出身高贵,而且深得康熙的喜爱。在康熙的众多儿子中,十三阿哥被称为最讲孝义、最仗义的一个。那么,为什么十三阿哥最终没能继承皇位呢?
十三阿哥的母亲去世得较早,胤祥自小由胤禛的生母德妃抚养。失去了母爱的孩子,胤祥时常被其他兄弟欺负。比如,九阿哥胤禟经常取笑他,十阿哥胤?也时常欺负他。幸好,二阿哥胤礽和四阿哥胤禛一直在保护和关照他,才让他度过了一个相对温暖的童年。胤祥从小便暗下决心,要报答这两个哥哥的恩情。除此之外,他对皇位从未有过任何贪欲,也从未争宠或争储。
由于从小被兄弟排挤,胤祥在长大后除了勤奋读书外,还偷偷跟随大内侍卫学武,努力提升自己的武艺。对于他来说,提升自我不仅是为了不再受欺负,更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骑马征战沙场,率领军队为大清开疆拓土。
十三阿哥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他非常看重手足之间的情谊。即使兄弟们有时陷害他或欺负他,他也从未对他们心生怨恨。比如,在热河事件中,康熙圈禁了太子、胤禔和十三阿哥,给十三阿哥和废太子胤礽送去了火炉,但大阿哥却没得到火炉,冻得直哇哇叫。十三阿哥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火炉让给大阿哥,宁愿自己受冻,也不忍心让大哥受苦。
再比如,当十四阿哥胤禵和十三阿哥在宫中比武时,两人气氛一度紧张,恨不得痛打对方一顿。但当十四阿哥顶撞康熙,康熙拔刀欲砍胤禵时,十三阿哥毫不犹豫地扑过去,挡在胤禵面前,保护他不受伤害。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十三阿哥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他宁愿吃亏,也不忍心让兄弟们受苦。而且,连刚入宫的侍卫张五哥都看出了他的正直与侠义,难道其他人,特别是康熙和他的兄弟们,不会明白吗?
康熙对十三阿哥的了解非常深刻。在第一次废太子事件后,十三阿哥也曾因此被圈禁。康熙决定释放胤祥时,佟国维问是否需要解释理由,康熙直接回答:“朕心疼自己的儿子不行吗?”他称赞胤祥是个极具忠诚和孝义的人,提到:“朕有难时,胤祥定是第一个来救朕的。”这不仅是对胤祥品格的肯定,同时也揭示了在康熙心中,胤祥的性格并不适合做太子。
因此,十三阿哥之所以无缘皇位,并非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他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内心向往的只是做一个潇洒的“侠王”,从未有过对皇位的觊觎。早年他便接触了军事,期盼有朝一日能站在边疆,平叛征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在热河狩猎事件中,太子胤礽因情绪低落去找郑春华私会,结果被康熙发现,事发后,胤禩等人想借此机会将十三阿哥与太子一同陷害。而当太子胤礽遭遇困境时,十三阿哥毫不犹豫地前去陪伴他,安慰他:“只要你不犯法不谋反,无论发生什么事,我和四哥都会站在你这边。”
此时,十三阿哥并未考虑到局势的复杂性,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陪伴自己的二哥。康熙最终将十三阿哥与太子胤礽一同圈禁,以此来控制局面。而康熙之所以如此做,正是为了保护十三阿哥,他不希望这个重情重义的儿子被局势所牵连。
即使一向高傲的邬思道也对十三阿哥的侠义心肠表示赞赏,认为他“真乃国士无双”。从这个角度看,十三阿哥虽无意争夺皇位,但他内心装的却是国家社稷与百姓疾苦,真正关心的,是这个位置上的人是否值得信任,是否能成为一位好皇帝。
十三阿哥的性格决定了他选择支持胤禛,而放弃了支持太子胤礽。尽管他对太子心怀忠诚,但当他意识到太子并非理想的继承人时,他果断地转向了四阿哥胤禛。在他看来,四阿哥才是那个能够担负起大清江山社稷的未来君主。
正因如此,四阿哥在十三阿哥的支持下,开启了自立门户的夺嫡之路,并最终成功登上了皇位。十三阿哥胤祥虽然出生高贵,但他并未渴望皇位,而是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能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的继任者身上。
从这一切可以看出,十三阿哥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并不符合康熙对太子的标准。即便他天赋卓越、忠诚正直,却缺少君主之气,最终导致他无缘帝位。在雍正登基后,胤祥被给予了丰厚的待遇,并被封为“铁帽子王”,这才是他应得的归宿。
胤祥的一生,实际上是一个从“侠王”到“贤王”的转变过程。他虽曾被康熙称为“拼命十三郎”,这一评价从侧面说明了他虽然不适合做帝王,但依然可以成为一位受人敬重的王者。所以,不论是剧中还是历史上,十三阿哥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