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 年 1 月 24 日,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内,15 岁的溥儁身着龙袍,却未行登基大典。光绪帝被囚禁瀛台,慈禧太后垂帘冷笑,各国公使拒不承认。这个被封为 "大阿哥"、预备继承皇位的少年,为何最终沦为历史笑柄?这场精心策划的 "己亥建储" 闹剧,揭开了晚清最隐秘的权力博弈。
1898 年 9 月 21 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幽禁瀛台,坊间盛传 "慈禧欲毒杀光绪"。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在日记中记载:"京城茶馆都在议论,皇帝已被砒霜毒死。"(《莫理循书信集》)慈禧急需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延续爱新觉罗氏血脉,同时巩固自己的统治。
载漪是道光帝之孙,为人狂妄自大。他勾结大学士刚毅、内务府大臣崇绮,不断在慈禧面前诋毁光绪:"皇上勾结洋人,意图谋反!"(《清史稿・载漪传》)载漪极力推荐自己 14 岁的儿子溥儁,称其 "聪慧过人,酷似圣祖仁皇帝幼年"。这正中慈禧下怀 —— 溥儁既是近支宗室,又便于控制。
1899 年 12 月 24 日,慈禧颁布懿旨:"溥儁入继穆宗毅皇帝为子,赏头品顶戴,号 ' 大阿哥 '。"(《清德宗实录》)次年 1 月 24 日,溥儁迁入阿哥所,预备新年取代光绪。礼部官员连夜赶制龙袍、玉玺,却不敢声张 —— 这场立储,遭到国内外一致反对。
溥儁入住阿哥所后,每日学习满汉文字,却无心向学。据宫女回忆录记载:"大阿哥整日玩鸟斗蛐蛐,还把光绪的龙袍剪碎做风筝。"(《宫女谈往录》)他甚至在朝堂上顶撞慈禧:"老佛爷什么时候让我当皇上?" 这句话让慈禧心生不满。
载漪为逼慈禧早日让溥儁登基,极力煽动义和团 "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后,载漪被指为罪魁祸首。1901 年 2 月,慈禧下旨:"载漪纵义和团,获罪祖宗,其子溥儁应撤去大阿哥名号。"(《光绪朝东华录》)溥儁被发配新疆,这场闹剧彻底收场。
法理上的 "非法性"
溥儁的失败,本质是慈禧与列强、守旧派与维新派博弈的结果。正如《剑桥晚清史》所言:"己亥建储暴露了清政府的虚弱,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1912 年清朝灭亡后,溥儁坐吃山空,将王府抵押给西什库教堂。他晚年靠典当度日,穷困潦倒。1942 年,溥儁病逝于塔王府,年仅 57 岁。这个曾离皇位一步之遥的 "保庆皇帝",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溥儁的悲剧,是晚清权力斗争的缩影。他的 "皇帝梦" 因国内外压力破灭,也预示着清王朝的日薄西山。这段尘封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时代洪流面前,个人命运不过是权力博弈的棋子。当溥儁的龙袍化为尘埃,历史终究没有给他留下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