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败得有多惨?仅看失去的11位大将名单就知道了
迪丽瓦拉
2025-09-19 06:03:08
0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关注将带给我们更多创作的动力。希望本篇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感受历史的精彩与深度。

根据诸葛亮的战略规划,他曾提出“待天下有变”后再发兵北伐,意味着在外部局势发生变化时,便可立即出击。公元228年,魏国的魏文帝曹丕驾崩,新帝曹叡继位。此时,魏国政权一度陷入动荡,局势相对混乱。正是由于这一背景,诸葛亮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发动了首次北伐,意图借机削弱魏国的实力。

诸葛亮的北伐共进行五次,其中以第一次最为惨烈。尤其是第一次北伐的失败,令蜀汉损失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令人痛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初次失败呢?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领蜀汉大军,选择了攻打曹魏的祁山路线。这一行动出乎魏国的预料,魏国根本没有为蜀军进攻做任何准备。虽然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的名字响彻云霄,但在史实中却并非如此显赫。

在北伐之前,曹魏高层普遍认为刘备是蜀国最有战力的领袖,而刘备去世后,蜀国似乎失去了战斗力。更何况,掌权的诸葛亮身为文人,被认为不具备出征的实际能力。许多魏国的士大夫甚至向诸葛亮写信劝降,试图通过和谈避免战争。像钟繇、王朗等魏国名士便曾以书信劝诫诸葛亮,希望能够和平收复益州。

然而,诸葛亮的志向坚定,铁心要完成刘备“匡扶汉室”的遗愿,任何劝降之言他均未理会。这一切导致了魏国对于蜀军进攻的严重低估,尤其是驻守魏国西部的雍凉大军,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准备,最终被蜀军轻易击溃。

诸葛亮的大军越过祁山后,迅速推进至陇右地区,魏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完全措手不及。史书记载,陇右的五个郡中,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直接向蜀汉投降,陇西郡和广魏郡则仍在抵抗,但当时许多人相信,这两个郡也不过是蜀军囊中之物。然而,魏国的反应却出乎意料——《三国志》用了“朝野恐惧”四字来形容魏国的恐慌。

魏国从皇帝曹叡到百姓,都未曾料到蜀国除了刘备之外,还会有如此卓越的军事领袖——诸葛亮。朝堂上,许多人都感到震惊和不安。当曹叡询问如何应对时,没有人提出有效的对策,甚至有人建议放弃长安以西的地区,守住潼关,这是典型的下策,曹叡自然不愿意采纳。最终,魏国不得不出动最后的底牌——大将军曹真,带领军队迎战诸葛亮。

曹真听闻诸葛亮迅速吞并陇右地区后,心生恐惧。由于没有绝对把握能够打败诸葛亮,他决定与曹魏的另一位名将张郃共同出征,两人在路上不断商讨作战策略。抵达陇右战场后,曹真指挥张郃率军与诸葛亮对阵,而他自己则驻守眉县防御赵云。

双方对峙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张郃突然急匆匆赶来见曹真,声称自己找到了战胜蜀军的方法。曹真虽然内心忐忑,但也没有多少选择,只得会见了张郃。张郃的方案果真令人吃惊,他洞察到蜀军的命门正是在粮草和兵力方面。

在这场战争中,粮草的供应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根据兵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至关重要,而蜀军的困境正是在此。蜀军选择了从祁山路线进军,这条路虽然能打击敌人,但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蜀军需要翻越千里祁山,而山路中只有极少部分有栈道,而且栈道多年来失修,异常危险。没有栈道的地方更是难行。如此艰难的行程,加之运输粮草的难度,致使蜀军的补给线成为了薄弱环节,尤其是街亭这个重要的粮道中转站。

蜀军内部对街亭的防守将领早有分歧,一些人推荐魏延,另一些则提名吴懿。可是,诸葛亮力排众议,选择了当时并不被看好的马谡。这一选择令许多人感到疑惑。其实,早在刘备托孤时,他便曾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堪大用”。然而,马谡因其聪明机智、好学且富有谋略,深得诸葛亮的赏识。时日一长,诸葛亮竟然遗忘了刘备的告诫。

虽然诸葛亮力排众议,将马谡任命为街亭守将,但仍有不少反对的声音,甚至让他略感犹豫。因此,他派遣了稳重的王平协助马谡守卫街亭。街亭坐落在山脚下,地势险要,诸葛亮认为这里易守难攻。然而,马谡却决定采取更为激进的战术,认为依托山地防守能更好地抵御魏军的骑兵进攻,虽然王平多次劝阻,但马谡坚持己见。

当张郃得知蜀军防守的薄弱之处后,果断决定围攻街亭,并切断了其水源。结果,蜀军最终因水源被断而迅速溃败,街亭易手。虽然王平的部队在山下与魏军作战,但因兵力悬殊,根本无法与魏军对抗。街亭之战以蜀军惨败告终。

败退的马谡知晓自己的责任重大,主动请求见诸葛亮。诸葛亮虽然心有不舍,但毕竟是自己亲自任命的街亭守将,无法逃避责任,最终他下令将马谡及其副将张休和李胜斩首示众。街亭的丢失意味着蜀军的粮道被断,北伐也宣告失败。

魏军随后展开了追击,由于缺乏粮草,蜀军的战斗力严重下降,在追击战中损失惨重。根据《后出师表》的记载,蜀军折损了大量老将,包括阳群、阎芝、白寿、刘郃等,最终造成了11位大将的阵亡。

很多人可能会疑问,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为何如此惨败,难道仅仅是粮草的问题吗?我认为,虽然粮草问题是主要原因,但兵力的不足同样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因素。

兵力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军队的战斗力。虽然《三国演义》夸张地写到诸葛亮出动了三十万大军,但这显然是虚构。根据史实,诸葛亮北伐前,蜀汉的总兵力约为十余万,去除防守东吴、南中和汉中的部队,能够调动的机动部队最多也只有七八万。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的主力并未全数集结,而是将部分兵力分布在多个方向,包括已投降的陇右三郡和围困中的广魏郡、陇西郡。而驻守街亭的马谡和王平的兵力也有近两万人,而张郃围攻街亭时,主力兵力就有五万以上,加上后续援军,魏军的兵力明显占优。

因此,蜀军的失败并不仅仅因为粮草的短缺,兵力的劣势同样是决定性的因素。总结来看,虽然蜀军在初战中取得了一些小胜,但最终由于兵力和资源上的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满... 文章改写: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往往伴随着血腥和屠戮,许多战争的背后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古人常...
原创 崖... 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跨越了18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每个朝代的变迁为今天的文化积淀打下了深...
原创 贝... 自古以来,我国文化中便有“五湖四海”的说法,其中“四海”的传承尤为深刻。这四个海域在各类神话与古籍中...
原创 美... 众所周知,清朝从皇太极成功入关起,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国祚历时长达276年。这一时期不仅是清朝...
原创 和... 这段历史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争夺一块珍贵美玉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赵国的和氏...
原创 民... 头条创作挑战赛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亦称赵政、祖龙,是秦庄襄王与赵姬...
原创 多... 当然,下面是对你提供文章的逐段改写版,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
原创 清... 一直以来,许多历史剧在展现宫廷权谋时,都绕不开一个特殊且神秘的群体——太监。他们的身影贯穿了中国古代...
原创 蒋... 郭汝瑰的一生堪称传奇,假如将他的故事改编成电视剧,绝对能比《潜伏》、《悬崖》、《风筝》和《伪装者》更...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的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但总字数不会有太...
原创 刘... 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广为人知的话:“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刘备既得卧龙诸葛亮,又得凤雏庞统,然而...
原创 明... 其实,明朝的灭亡并不完全归咎于中央禁军的战斗力。事实上,许多王朝的中央军经过几代帝王的更替后,由于长...
原创 宋... 好的!我将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留原文的含义,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以下是修改后的版本: -...
原创 安... 好的,我会帮你保持原文语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改写每段文章,且字数变化不大。 --- 研究唐...
原创 罗... 上天似乎抛弃了中国,因为它的傲慢和奢侈。但我,身处在北方的荒野之地,却没有过多的欲望。我深知奢华的危...
原创 牛... 当然,这里是改写后的版本,每段内容保留原意并添加了些细节描述,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头条号/天...
原创 经... 元朝时期,我国的疆域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广阔。成吉思汗看到当时的地图时,甚至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惊讶于自己...
原创 长...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按段落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基本相当。这里是改写后的版本...
原创 诸...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蜀汉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领袖,几乎没有任何能与司马懿抗衡的人物。若...
原创 清... 好的,我会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全文字数不会有太大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