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功夫片导演喜欢在电影中插入一些特殊场景,比如主人公徒手抢夺子弹,以此展现他深不可测的功力。因此,许多观众在看电影时都会产生疑问: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像电影里那样的高手,能够在枪林弹雨中奇迹般幸存?事实上,清朝末期确实有这样一位武艺超群的大师。那个时代,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的舰船和炮火撬开了东方古国的大门,使得民众生活陷入水深火热。许多武林高手纷纷投身前线,保家卫国。今天我要介绍的,正是清朝最后一位传奇武林高手——宫宝田。
宫宝田出身贫寒,家境清苦,13岁时不得不辍学,在一家米店做起了学徒。这家米店长期为王府供应大米,宫宝田经常被派去将大米送进皇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宫中遇见了他的第一任师傅尹福。机缘巧合下,尹福发现宫宝田天资聪颖,练功天赋异禀,于是便收他为徒。
从当学徒的那天起,宫宝田对武术便充满热情,刻苦钻研。据他的师兄回忆,宫宝田练功时总会旁边放一个小碗,只有当汗水满满流进碗中,他才肯休息。这样的勤奋令人惊叹。天道酬勤,经过五年的刻苦苦练,宫宝田终于练成了令人称奇的绝技。
他的师傅董海川对他赞赏有加,开始教授他八卦拳。宫宝田悟性极高,结合他刻苦的训练,没多久便掌握了八卦拳的精髓,迅速成长为八卦掌第二代传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轻功尤为出众。光绪二十三年,有一天宫宝田在人群中行走时,手中端着茶和糕点,一只脚稳稳地踩在柱子上,仅借一点力气便灵巧地穿过密集的人群,毫发无损地将茶点送到了肃王面前。肃王看到茶水丝毫未洒,糕点依旧完整,不由感叹府中竟藏有如此奇才。肃王对宫宝田十分赏识,开始重用他,甚至推荐他进入宫廷。
进入宫廷后,宫宝田被任命为紫禁城守卫队的首领。晚清时期,随着八国联军的全面入侵,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被迫逃亡。宫宝田作为内廷高手,担任他们的贴身护卫,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慈禧的高度赞赏,还被赐予象征身份的皇马褂,成为一等一的大内高手。
然而,随着对清政府腐败的失望愈发加深,宫宝田决定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他在故乡创办武术学校,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的弟子,声名大噪。对这些弟子,他乐于传授功夫和武术道理。不久,东北军阀张作霖得知宫宝田的名声,派人邀请他“下山”为战士们传授武艺。
俗话说,耳闻不如目见。张作霖初见宫宝田时却大失所望——眼前的这个男人相貌普通,身形瘦小,令他怀疑这是个江湖骗子。为打消疑虑,宫宝田让张作霖在距离自己20步的地方开枪,他凭借轻功敏捷躲过了前两枪,甚至在张作霖扣动第三枪扳机之前,闪电般出现在他身后。此后,宫宝田顺利成为张作霖指挥部的重臣。
从此,张作霖对宫宝田极为信任,宫宝田也多次在危急关头救了张作霖的命。但再高强的武艺也抵挡不住现代武器的杀伤,张作霖最终被日本炸弹炸死。此事让宫宝田深刻认识到,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单凭武功难以挽救局势。心灰意冷的他,选择退出军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宫宝田清楚国家危难,但因年迈无力从军,常常夜不能寐。于是,他决定开办武术学校,在各地组建数十个八卦拳俱乐部,广泛招收弟子,倾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八卦掌的继承者。
1941年,著名将领许世友得知宫宝田的传奇事迹,专程拜访他,原计划邀请他到军区开设武术训练班,训练八路军战士。可惜的是,时年七十多岁的宫宝田力不从心,只能婉拒了这一邀请。
无论古今,人们对武林高手的评价标准,始终是以扶弱济困、维护正义为根基。如果武功高强却滥用暴力,残害无辜,这样的人并不值得称颂。宫宝田不仅武艺高强,他的爱国精神同样令人敬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