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其一生都没有再讨伐过蜀国?
迪丽瓦拉
2025-09-19 07:05:12
0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蜀汉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领袖,几乎没有任何能与司马懿抗衡的人物。若此时司马懿决定带兵出征蜀国,蜀汉的命运几乎注定会被终结。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再也没有发动过针对蜀汉的战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止了司马懿攻打蜀国的计划呢?

当诸葛亮去世时,蜀军在杨仪的指挥下开始有序撤退,司马懿眼看局势有利,认为这是进攻蜀国的大好时机。然而,在关键时刻,曹叡却出面阻止了他。根据《晋书·帝纪》的记载:“帝(指曹叡)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由此可见,并非司马懿不想发动攻势,而是曹叡亲自下令不准出兵。这一决定背后,曹叡有着自己的考虑和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曹叡担心司马懿功高盖主。自从司马懿辅佐曹丕登基以来,他的地位一直日渐上升,尤其是在诸葛亮北伐的时期,司马懿掌握兵权,威望更是达到巅峰。倘若司马懿此时成功消灭蜀汉,魏国的高层势必会为他的功绩欢呼喝彩,而曹叡的统治地位将难以维持。作为一位年轻的皇帝,曹叡深知一旦让司马懿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胜利,他的权力将被彻底威胁。因此,宁可错失一次消灭蜀国的机会,也绝不让司马懿的威势盖过自己。

其次,曹叡也担心魏国长期与蜀汉的对峙,最终会为吴国的崛起提供机会。经过多年战斗,魏国的国力早已因与蜀汉的连年战争而遭受不小的消耗。如果此时司马懿率领大军继续攻打蜀国,虽然魏国可能最终获胜,但与之相伴的将是长时间的战后恢复期。而在此期间,东吴将不会放弃任何机会,借机侵扰魏国,最终可能坐收渔翁之利。实际上,正如《魏略》所记载,诸葛亮病逝后不久,孙权便发动了北伐,直逼魏国,而当时司马懿还在前线。最终,曹叡不得不亲自带兵出征,虽然未造成严重伤亡,但这一事件使得曹叡更加谨慎,决定暂时召回司马懿,以应对潜在的外患。

通过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曹叡的决策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要防范司马懿的权力过大,二是要避免因长时间与蜀国的对抗而削弱魏国的综合国力。曹叡的核心思想始终是保持魏国的统治,并且确保曹家权力的牢牢掌控。

到了公元237年,魏国经过三年的休整,国力和军事实力已经得到了恢复,司马懿再度有了出兵攻打蜀国的可能性。然而,正此时,辽东的公孙渊起兵造反,曹叡不得不派遣司马懿出征平定叛乱。谁也没想到,在司马懿刚刚平定公孙渊的叛乱后,曹叡的旧病突然复发,病情加重,生命垂危,只得匆忙召回司马懿,临终时将辅政重任托付给他。

在曹叡去世时,曹芳年仅八岁,曹叡意识到曹芳缺乏足够的能力来处理国家事务,因此任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帮助年轻的曹芳管理朝政。为了制约司马懿的权力,曹叡特意在辅政大臣名单中加上了曹爽的名字。初时,司马懿与曹爽表面上和谐共事,但暗地里,两人早已为了权力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曹爽出于对司马懿地位的嫉妒,逐渐加大了对司马懿的打压力度,并试图通过一系列手段削弱司马懿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

《资治通鉴·魏纪》中记载,曹爽通过丁谧等人的建议,实施了一种“明升暗降”的手段,将司马懿的职务从“司马懿大将军”转为“太傅”,名义上尊崇,实际上却剥夺了司马懿的实际权力。这样,曹爽成功地将司马懿的权力逐步削弱,使其逐渐失去对军队的控制。面对这种情况,司马懿虽然心有不满,但由于与曹家宗室的关系较为微妙,只能暂时隐忍,借口发妻去世,返回家乡休养。

在司马懿离开之后,曹爽的势力逐步扩展,变得越来越独裁。然而,曹爽的做法却不断惹怒了曹家其他宗亲,他们对曹爽的专权心生反感,最终为司马懿重新崛起创造了机会。两年后,司马懿趁曹爽带着小皇帝曹芳祭祖之际,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成功控制了魏国的政权。

根据《三国志》记载,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罢免了曹爽及其党羽的职务,将他们逐出朝廷,重新夺回了实权。由于曹家其他宗亲对曹爽早有不满,司马懿的政变得以顺利进行,并没有遭到严重的反对。司马懿的这一行动,使得他彻底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成为魏国真正的实际掌权者。

然而,司马懿在夺取政权之后,并没有立刻考虑出兵攻打蜀国。年事已高的他,已经无法像年轻时那样进行远征。此外,司马懿还面临着许多内部问题,例如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如何应对朝中各派势力的挑战等。此时的他,心思更多地放在了魏国内部的政权稳固上,而非对外的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曹爽虽然失去了权力,但在短暂的执政期间,他也有过攻打蜀国的计划,并在一些谋士的建议下,开始筹备军事行动。然而,这次攻打蜀国的行动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蜀国的防御十分坚固,加上谋士费祎的卓越智谋,曹爽的军队遭遇了沉重的打击,最终不得不撤退,令魏国的国力再次受到损耗。

通过回顾司马懿的整个政治生涯,不难发现,自从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并未立即选择攻打蜀国。首先,由于曹叡的制约,司马懿未能在适当的时机出兵,其次,司马懿在与曹爽的权力斗争中也陷入了内政纷争,分身乏术。直到最终夺权时,司马懿已年届古稀,国家的内政问题急需解决,出兵攻打蜀国自然成了他无暇顾及的事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语义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以下是改写版本: ...
原创 毛...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毛主席无疑是一...
原创 澶... 好的,我帮你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并适当增加细节描写,字数变化不大: --- 澶...
MiniMax逆着商汤过河 文|新立场 25年刚过半,“AI六小虎”的称呼仿佛成为了一个过气梗,DeepSeek横空出世,改写...
原创 刚... 1886年寒冬的一个清晨,光绪帝的两位老师翁同龢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此时正是腊月,街头人来人往,空气...
20世纪上半叶欧美学者对中国石... 从19世纪末开始,石窟寺作为中国的一项重要文化古迹受到外国学者与探险家的关注。本文回顾并梳理了20世...
原创 一... 当然,下面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和段落结构,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唐... 好的,我会保持文章的总体字数变化不大,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并改写每段内容,确保语义不变。 --- ...
原创 为... 麋芳、傅士仁与郝普,皆为三国时期蜀汉在荆州地区掌管要务的太守。彼时东吴大都督吕蒙突袭荆州,三人竟一一...
原创 苏... 在2006年的莫斯科,国际音乐大厦内一片灯火辉煌,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正为自己庆祝七十五岁生日...
原创 日... 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历史悠久而复杂。自古以来,两国间的摩擦不断,部分原因在于日本地处岛国,资源相对匮...
原创 秦...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字数变化不大。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
原创 伊... 628年,一位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座下弟子的人:阿卜杜拉·本·哈扎菲为波斯皇帝霍斯劳二世带来了一封奇怪...
原创 八... 1900年冬天,北京的胡同里,寒风透骨,一个贫寒人家的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倪志亮。谁能想到,这个出身...
原创 被... 说起商鞅,估计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 “车裂” 那惨烈的结局。这哥们一辈子跟秦国死磕,把一个边陲小国愣是...
原创 唐... 中国历史上,每当天下动荡,英雄豪杰便纷纷涌现,几乎每个乱世都会诞生一些令人铭记的传奇人物。秦末的陈胜...
触摸老发票:民国北平毓东南纸印... 这份老发票,系民国35年由北平毓东南纸印刷局填开的销售单据,铅版印刷,在今天来看,外观上感觉很漂亮,...
原创 1... 一组珍贵的老照片带你穿越时光,涵盖了多个年代与国家,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按时间顺序排列,越...
原创 他... 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曾一度想关上紫禁城的大门,继续以皇帝身份生活,但最终还是被军队驱逐出紫禁城。...
原创 从... 一、洪武年间的蹴鞠传奇 明洪武十五年(1382 年)的南京秦淮河畔,一场别开生面的蹴鞠表演吸引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