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纸上谈兵的赵括,究竟是草包还是军事天才,为何能取代廉颇?
迪丽瓦拉
2025-09-19 08:31:38
0

战国末期,诸侯纷争,战火不断蔓延,许多大战役动员了数十万兵力,其中尤以秦赵两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这场战役使得赵国陷入衰败,而秦国则借此契机横扫中原,迈向统一大业。

长平之战中的败因,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赵国当时的主帅赵括。赵括的“纸上谈兵”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之一,许多人都认为他缺乏军事才能,那么,赵括究竟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担任赵国的最高统帅?为何他能够取代战功赫赫的廉颇,成为主帅呢?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秦国为了削弱赵国的战斗力,派出间谍散布谣言,称秦国最为惧怕的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而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这才促使赵孝成王做出了换将的决定。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不如我们从长平之战前秦赵两国的基本情况出发,做一番分析。

当时,秦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领土,其中包括了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和河东四大粮食产区,经济总量远超其他诸侯国,成为了秦国强大后勤保障的基础。即便与赵国的战线遥远,秦国在河东地区已有三十年的经营,远距离作战的后勤问题几乎不成问题。

另一方面,赵国面临严峻的局势。由于上党太守冯亭的归降,秦赵两国的关系急剧紧张。与此同时,秦始皇早已雄心勃勃,立志吞并六国,因此这场冲突早已没有外交手段可解。赵孝成王曾一度考虑过和平谈判,但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使得赵国的盟友们对其战争决心产生了疑虑,最终导致赵国未能获得外部支援。

在面对秦国摧毁赵国有生力量的野心时,赵孝成王只剩下三个选择:其一是放弃上党等地,撤回主力至太行山一带,依托自然地形进行防御。然而,赵国的军队早已疲弱,新兵众多,且缺乏经验,难以完成迅速撤离。如果此时赵军尚未完成撤退,秦军很可能将其一网打尽,直接将赵军的有生力量消灭殆尽。

剩下的两种选择是将战场设定在长平一带,主动出击以小搏大,借机寻找突围的机会。但赵国当时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粮食储备告急,根本没有与秦军打消耗战的能力,因此主动进攻成了唯一的选择。

早期,廉颇担任总指挥时曾多次主动出击,但均未能取得胜利,赵军损失了不少战力。为避免更大的损失,廉颇不得不选择暂避锋芒,而赵孝成王对此显然不满,便萌生了更换主帅的念头。既然廉颇未能达成赵王的战略目标,赵国便需要一位新的前线统帅。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秦国的间谍散布了关于赵括的谣言,声称赵括有着惊人的军事才能,这让赵孝成王最终决定将大任交给赵括。因此,许多历史学者将赵括替代廉颇的原因归结为秦国的反间计,如三国时期蜀国谋士谯周所说:“长平之陷,乃赵王信间易将之咎。”然而,这种看法是否准确呢?

在长平之战前,赵国朝堂上人才济济,蔺相如、平原君赵胜、虞卿、乐乘等都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除了蔺相如外,其他大臣似乎并未对赵括的任命表示反对,且这种情况也并非秦国谣言的完全影响。为何他们没有异议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赵括在军事上的能力不可小觑。虽然赵括在长平之战之前并未有过实战经验,但自小跟随父亲赵奢耳濡目染,他对军事事务非常熟悉,具备成为将领的基本素质。而且,赵括与父亲赵奢在军事推演上并不逊色,常常能在策略上与父亲不分伯仲。

许多人认为赵括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指挥能力,然而,从长平之战的结果来看,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准确。虽然赵括的过于冒进导致了赵军的主力被秦军切割,但在随后的困境中,赵括依然坚强地指挥赵军进行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即便兵员严重不足,粮草告急,赵括依然能够保持军心不乱,展现了他的领导能力。

其次,赵括的出身也是他被任命为主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战国末期,赵国内部存在官僚派与宗室派之间的权力斗争。赵括的父亲赵奢原本出自赵国王室,是平原君赵胜的支持者,属于赵国的宗室派系,而赵括的出任,正好符合宗室派的利益。尤其在赵王朝内外的压力下,赵括的出任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当然,赵括的性格和行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史料中记载,赵括掌权后性格显得有些高傲,对待军士不太亲和,而他所收受的赏赐也未及时分给下属,这与其父赵奢的风范大为不同。虽然这引起了不少批评,但这些行为或许更多反映了赵括在危机四伏的战时政治中所采取的策略:维持军队的纪律和稳定的统治地位。

因此,从全局来看,赵括虽然犯下了决定性的错误,但他依然是一位能够在巨大压力下指挥赵军的将领。纵然他最终未能避免长平之战的惨败,但他依然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智慧和领导才能。长平之战成了他被历史铭刻的“背锅侠”,但并不完全反映他作为一位将领的真正能力。

本文参考自《史记》及《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原著分别由司马迁、司马光等编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内... 好的,我帮你对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并适当丰富细节,字数也基本保持一致。 --- 在之前的...
原创 隋...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大地经历了极为动荡的岁月。这段时间里,周边的许多少数民族趁机崛起,不断侵犯和瓜分...
原创 中... 历史开讲 鲁迅、秋瑾、蔡元培、章太炎……这些近现代中国的文化先驱和革命家,都曾有过一个共同的经历...
原创 王... 在中国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除了以卓越的战功著称外,他的政治智慧也是其他三位名将无法比拟的。...
原创 西... 一、平阳侯府的露水情缘 汉景帝末年,山西平阳县城的小吏霍仲孺接到一项美差 —— 到平阳侯曹时府上担...
铭记历史!青岛嘉峪关小学走进一... 2025年7月3日上午,青岛嘉峪关学校二(4)中队的队员们在辅导员和家长们的带领下,走进了位于青岛市...
原创 庞... 在《三国志·庞统法正传第七》记载中提到,庞统在围攻雒县时,率领大军攻城,却不幸被流矢射中,英勇殒命,...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每段的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但总体字数变化...
原创 被... 唐朝的名将苏定方,他在大破西突厥和征战高丽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却在去世时竟然没有被正史如《资治通...
原创 中... 苏联为何解体?苏式共产主义为何崩溃?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苏联偏离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共...
原创 李...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审理“王元琰贪腐案”的三司官员向唐玄宗汇报,称尚书右丞严挺之曾为王元...
原创 孔... 在动荡的古代乱世,最可怕的并不是天灾,也不是兵匪,而是那些能够左右人心、改变局势的谋士。他们或许并非...
原创 唐... 唐睿宗李旦一共有六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成器、次子李成义、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业和六子李...
原创 火... 少年杨衮与师兄高思继正坐在一处酒馆里,端着酒杯畅谈英雄豪杰。高思继一边豪饮,一边滔滔不绝地说道:“若...
原创 朱... 好的,我来帮你把这篇文章逐段改写,保持原意,同时加入更多细节描写,字数变化不大。 --- 明太祖...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玉门油田... 玉门油田老一井。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董文龙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董文龙 玉门市老市区以南,老君...
原创 冷... 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真诚地邀请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这不仅能方便您与他人分享和讨论,也将带给您...
原创 香... 香药实际上就是我们现代所称的香料,之所以叫做“香药”,是因为在古代,人们通常将香料作为药物来使用,而...
原创 马... 在盱眙河西的鲍集镇,有三个村的名字很是特别,分别是“召四”、“召五”和“召六”。这些村名已经沿用几百...
原创 历...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凭借其祖父太祖的遗威与遗烈,国家的基础逐渐稳固,国力日渐强盛,百姓对其政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