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末民初时期,为何说蒙古族只有在变化发展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迪丽瓦拉
2025-09-19 10:04:44
0

好的,我来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每段的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但总体字数变化不大。

---

历史开讲

清末民初时期,蒙古族为何只有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才能生存和壮大?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外来列强的入侵与内部封建统治的双重压力,社会矛盾日益激烈,国家危机四伏,几近崩溃边缘。那时,“中国的主权已名存实亡,外国势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且频频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若把当时的清朝比作沉睡的“睡狮”,那么蒙古族地区无疑是其中最为沉睡的角落。

为了挽救日益衰落的国家,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有识之士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社会进化论。这一理论在哲学上把“变”视为旧事物的终结和新事物的开端,是推动事物发展与转变的根本原因,它与“不变”形成鲜明对立,因而导致截然不同的后果。

受到当时变法维新浪潮的影响,具有民族复兴朴素意识的贡桑诺尔布开始深入剖析民族面临的危机,探寻社会腐败的根源,逐渐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尽管他没有动摇清朝的封建体制,却坚定地意识到,为了避免被世界潮流淘汰,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寻找“变”的突破口。

他勇敢地突破蒙古传统神学唯心主义的束缚,以朴素唯物主义的视角审视社会发展,提出了“变则通,不变则亡”的变革思想,试图转变根深蒂固的神学观念,推动实业和农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相辅相成,成为当时喀喇沁地区繁荣兴盛的强大动力。这一思路不仅带动了地区经济的整体进步,还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贡桑诺尔布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坚信以文化振兴民族、以教育实现民族自救的理念贯穿于他的变革实践之中。20世纪初,受西方进步文化及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批开明志士投身文化教育事业,满怀振兴文化的理想与自强精神。贡桑诺尔布顺应时代潮流,发挥才干,为喀喇沁旗的民众带来文化启蒙,并对佛教的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同时在实际中积极推动其改造。

在理论上,他以封建时期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无神论等哲学思想作为思想武器,试图转变蒙古族传统的神学观念;在实践中,他改革了“学在寺院”的教育体制,创设新型学校,推广西方先进文化,打破了佛教对民众思想的桎梏,促进了蒙古族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贡桑诺尔布坚信,国家的发展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明程度取决于人们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他总结道:“自古以来,无论哪个民族,都遵循历史潮流,逐步从落后走向文明。”他以西欧列强的发展为例指出,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经历了野蛮时代,但由于国王们注重教育,使人民逐步强盛。

他特别提到日本这一东洋岛国,其明治天皇亲自考察世界,推行变法维新,迅速兴起工业,数十年内实现国家富强和民众富裕。相比之下,蒙古族在成吉思汗、忽必烈、妥欢帖睦尔时代曾经辉煌,但随后渐趋衰落,陷入贫弱,这难道不是因为缺乏文化和教育吗?

因此,他命令创立学校,协助管理台吉、官员、参领和全体旗民,贯彻王的意志,齐心协力推进教育事业。贡桑诺尔布用唯物辩证法视角审视国家发展,强调每个国家都会经历“由落后到文明”的历史阶段,而教育是这一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他的发展思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富有现实指导意义。鉴于各国因重视教育和工业而实现从落后到文明的飞跃,贡桑诺尔布坚信蒙古民族的贫困与落后终将被打破,这一信念贯穿于他“由落后走向文明”的论述中。基于此理念,他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创办新式学校,推广西方先进文化,启迪民智,与当时盛行的神学唯心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变革具有内在的发展属性,它最终会为自己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唯物辩证法指出,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逐步演进的过程,现实存在都是暂时且相对稳定的。世界是无数事物相互生成与消亡、交织融合的过程,是不断演进的整体。贡桑诺尔布在推动“由落后到文明”的转型时,首先正视落后的根源,坦诚面对自身劣势,然后以开放的态度学习日本维新经验,逐步推动变革。“扶桑本海隅,事事争前驱。”

他认为,面对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严峻局势,每个国民都肩负救国责任与使命;在向日本明治维新学习时,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因此,他把救国安邦作为毕生使命,用诗词表达对启迪民智的深刻思考。

贡桑诺尔布钦佩日本的成功,在《博览会志游日本课》中写道:“民智最为难,眼界尤为宽,借此起胜心,焕然成大观。”晚清时,佛教对喀喇沁旗人民生活影响深远,该旗拥有二十多座寺庙,这些寺庙不仅占用了大量草原和土地,还是当时右翼旗的文化教育中心。

当地百姓深信喇嘛的转世和因果报应,认为人生苦难皆为前世业报,所有善举均为转世积福,盲目崇拜喇嘛转世。然而,真正掌握佛教教义和修养的高僧寥寥无几,普通民众虽皈依佛教,却难以获得真正的知识提升。

事实上,旗民对佛教空洞教义的信仰与清朝残酷统治密切相关。清朝通过盟旗制度实行分而治之,阻断蒙古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使平民无法通过科举改变社会地位。佛教空洞教义却宣称人们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提升社会地位,这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马克思曾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灵鸦片。”面对现实困境,许多平民试图通过佛教教义寻求精神慰藉和内心充实。

长此以往,许多平民剃发为僧,导致佛教事业在蒙古各旗县蓬勃发展,形成了“学在寺院”的局面,教育事业因此陷入困境。

对此,贡桑诺尔布发布训令:“阿拉特诸民,尔等可思虑,蒙古人口减少,喇嘛人数亦将减少,宗教自然衰落。今后不准送二三岁孩童出家为僧。”他将人口减少与佛教盛行联系起来,认为减少喇嘛人数能促进蒙古族人口增长,佛教将逐渐衰落。

此外,他在《菩萨蛮·巴林道中》中写道:“平原万顷人踪少,迷离承意生青草。事事听天然,穹庐裹古毡,荒凉连大漠,三五成村落,极目马鞭梢,行行路转遥。”表达了对民众消极人生观的批判,表现出对现实状况的愤怒与无奈。

贡桑诺尔布认识到佛教教义的危害性。在佛教传入蒙古前,蒙古人信奉萨满教,将“天”神化,认为“天”为万物创造者,形成“腾格里吉雅”的天命观念。在蒙古人心中,“天”无比强大且不可抗拒,人的命运由天注定,顺从命运即是正确选择。

随着清朝统治加深,佛教传播扩散,进一步加剧了蒙古族“事事听天然”、安于现状的思想,导致早期蒙古地区形成“三五成村落”的荒凉景象。先进思想家通常具备超常的感知能力,能敏锐捕捉到振兴民族文化的紧迫性。

马克思曾指出形而上学的缺陷:“在看出差别的地方忽视统一,在看到统一的地方忽略差别。”当时蒙古民族的“不变”思想仅停留在形而上学层面,认为现实无法改变,只能“事事听天然”。

然而,贡桑诺尔布突破了这种绝对化、片面化、极端化的形而上学观点。他的发展观源于当时蒙古社会的客观现实和时代条件,运用独特的近代辩证思想观察事物发展,分析事物矛盾,深刻批判“不变”思想,从“变与不变”的矛盾中把握统一性,并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矛盾。

自清朝以来,蒙古族人口持续减少,生产遭严重破坏,民间思想被压制,民族文化教育遭受严重摧残,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急迫的社会问题。贡桑诺尔布引导旗民走向“文明”道路,努力通过文化教育实现民族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坚信任何国家和民族,只要“顺势而变”,便能完成“落后(野蛮)向文明”的转变。

总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历史潮流都推动着各民族走向文明,这是不可违背的普遍规律。顺应变革则兴盛,固守不变则灭亡。蒙古族唯有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才能实现生存与繁荣。

---

这样改写后,语义保持不变,同时加了更多细节和背景说明,更加丰满了内容。你觉得如何?要不要我帮你调整成更口语化或者正式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算... “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 这句话是康熙帝对范文程的评价,意味着他的谋略可以比得上百万雄兵。在康...
原创 荆... 这篇文章讲述了荆轲刺秦的悲壮故事,和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根据你的要求,我将对原文...
原创 唐... 头条创作挑战赛 提到唐玄宗,大多数人总会联想到两个人:一位是风华绝代的杨贵妃,另一位则是默默奉献、如...
世界级重大考古成果!玉溪出土3...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报道了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甘棠箐遗址发...
原创 难... 曹丕能够顺利继位,既令许多人感到意外,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作为曹操的次子,曹丕最终脱颖而出,除了长子曹...
原创 重... 《粤王台怀古》 廖燕〔清代〕 粤峤犹存拜汉台,东南半壁望中开。 命归亭长占王业,人起炎方见霸才。 日...
原创 日... 中日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57年汉光武帝时期,早期的接触主要是文化交流。到了唐朝时期,日本对中国的...
原创 处... 岳飞的忠诚与赵构的权谋——一段悲剧的背后 历史上,岳飞无疑是一位忠诚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抗击金军,...
原创 千... 在土耳其中部的古赫梯王国首都哈图萨,城门两侧伫立着巨大的石狮子。公元前2000年,赫梯王国曾是一个强...
原创 林... 当然可以!我会在保持原文意思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细节和丰富描述,改写整篇文章,每段都做到语义一致且...
原创 朱...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每段语义保持不变地改写一遍,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内容长度不会有太大变化。 ...
原创 经... 今古文之争的根本问题,起源于两汉时期,特别是西汉的经学发展。西汉时期的经学,事实上就存在着内在的系统...
原创 贞... 前言: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六日,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土木堡战神”朱祁镇,正躺在病榻上,...
原创 新...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历史性宣言标...
伪史论的认知陷阱:从文明虚无到... 几天来,一直有朋友给我发微信,说几个“西方伪史论”的公众账号陆续被查封。我搜索了一下,果然如此,于心...
原创 中... 剑的历史几乎就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它起源于史前时代,最早是在制造石斧的基础上加装剑柄,形成了初步的剑形...
原创 别...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各路英杰群星闪耀。然而,在这片璀璨星空中,最为光芒四射的,莫过于那个因信义与理想...
原创 诸... 后三国时期,蜀汉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曹魏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兵分三路向蜀地推进。更加不幸的是,蜀...
原创 张... 好的,我帮你把这段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和字数差不多,加入更多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如下: ---...
7月6日苏州:德国战后复兴之路... 1945年春,德军战败,世人沉浸在大屠杀这一难以言喻的罪行中,很少有人预料到,仅仅半个世纪后,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