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贞顺懿恭惠妃刘氏:一生无儿无女,年纪比皇帝大,却是明英宗宠妃
迪丽瓦拉
2025-09-19 12:04:49
0

前言: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六日,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土木堡战神”朱祁镇,正躺在病榻上,体力已经渐渐不支,病情危急,临终之际,皇帝急忙召来皇太子朱见深、司礼监掌印太监牛玉等人,亲自口授遗诏。面对这场关乎帝国未来的交接,朱祁镇的口述遗诏内容纷繁复杂,其中提到要在“他日寿终”时,与皇后合葬,同时指示惠妃也应迁至其墓地安葬。这位惠妃,便是本文要讨论的主人公——刘氏。

作为唯一一位在朱祁镇去世前就已去世的妃子,刘氏并未被安葬在皇帝的裕陵内。今天,我们就来一探这位贞顺懿恭惠妃刘氏的死后荣誉以及她最终的葬地。

关于刘氏的具体背景,史料并不详尽,甚至连她的出生地、父母背景都没有清晰记载。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刘氏的年龄似乎比英宗要大,这个细节在历史上有诸多讨论。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发生的土木堡之变之后,英宗被软禁,并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被迫“北狩”,在这一年中,刘氏与皇后钱氏、贵妃周氏等妃嫔被迁往南宫,陪伴太上皇帝。

时光流转至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英宗成功发动政变夺回皇位,年号改为天顺元年。几个月后,英宗通过正使张軏和副使徐有贞对刘氏进行册封,尊其为敬妃。尽管刘氏并未有儿女,且年龄较大,英宗却始终宠爱她。值得注意的是,英宗与后来钟情于年长他十七岁的万贵妃的行为,似乎为父亲的宠爱设下了某种先例。

刘氏的去世发生在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七月二十四日。虽然她已年老无儿,但英宗对于她的深情可见一斑。在《万历野获编》中有云:“英宗对敬妃钟情独至。”这句评语如何理解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葬礼的规格来窥见一二。在大明近百年的历史中,刘氏葬礼的规格可谓是空前绝后。史料显示,英宗不仅亲自为刘氏定下葬礼的流程,更因其去世而辍朝五日,并为其追封“惠妃”,赠谥号“贞顺懿恭”。这些待遇,在其他皇妃之中,几乎无可比拟。

事实上,在刘敬妃之前,明朝的妃嫔葬礼流程往往简略,甚至没有明确记载。以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孙贵妃去世为例,史书记载她的葬礼并没有详细的安排。同样,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徐皇后去世后,尽管朱棣为其葬礼辍朝五日,但其葬礼流程同样不清晰。然而,刘氏去世后,英宗不仅遵循了前人的葬礼传统,更为她增设了更高规格的待遇。

刘氏的葬礼规格之高,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除了为她辍朝五日外,英宗还亲自主持了她的谥封仪式,宣册之日,皇太子及其他王子们都亲自行礼,表达对她的尊敬。

葬礼当天,紫禁城的玄武门外,仪仗队伍严整,灵车、女乐、花旛等一应俱全。整个葬礼庄严肃穆,令人印象深刻。至此,刘氏的葬礼不仅仅是一个皇帝妃嫔的葬礼,更是明英宗对她深厚感情的体现。

刘氏葬地之谜:

根据英宗的遗诏,刘氏本应在钱皇后去世后,与英宗合葬在裕陵。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计划未能如愿实施。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当钱皇后去世时,周太后与百官为其是否能够与英宗合葬发生了激烈争论。最终,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周太后和大臣们达成了妥协,决定钱氏不能与先帝合葬,且也不享有太庙祭祀。此时,刘氏的迁葬问题似乎被暂时搁置。

关于刘氏的葬地,史料记载上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今言》一书中提到刘氏葬于“桃山”,而另一部历史书《国朝典汇》则记载她的葬地为“绵山”,甚至《万历野获编》中的沈德符也持相同看法。事实上,桃山和绵山,指的可能是同一地区,今已确定该地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崔村镇附近。

传说中,在这个地方有一座名为“刘娘坟”的坟墓,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明武宗宠幸的刘娘娘之墓。笔者认为,这座墓正是贞顺懿恭惠妃的葬地,理由有三:

其一、明武宗宠爱一位名为刘娘娘的乐伎,这位刘娘娘与刘惠妃并无直接关系,但两者名字相似,因此可能被混淆。

其二、绵山一带曾是明代皇家园茔,记录显示明仁宗的两个儿子也葬于此地。刘氏作为皇妃,其葬地应在这一范围之内。

其三、明崇祯年间,负责十三陵的太监路良参与了修缮一座名为“贞顺懿恭惠妃坟”的墓地,而这一墓地所在的地方,正是昌平区的真顺村。

结语:

尽管刘氏未能与英宗合葬,未能进入裕陵,这或许是一种遗憾。然而,当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周太后去世,皇孙明孝宗决定将她与先帝合葬时,才发现英宗与钱氏的墓室之间的通道根本没有打通。这也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惠妃未能迁葬裕陵,也未必不是一件幸运之事。

不过,时光荏苒,刘惠妃的墓地多次遭遇盗掘。今天,她的墓园早已不复存在,遗址中仅剩下零散的石块和残存的记忆。她的一生,最终也如大多数帝王将相一般,化为一捧黄土,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新... 1943年3月中旬,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正从电报中阅读着一则消息。当他逐渐读完后,脸色变得愈...
原创 李... 李牧,赵国的名将,战国时期赫赫有名。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指挥能力,被后人誉为“战国四大名将”...
原创 长... 1962年,中国做了一件当时全国人民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周恩来总理带领代表团在朝鲜首都平壤签署了《中...
原创 三... “三分天下魏蜀吴”,这句形象的描述,实际上掩盖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事实:在汉朝设立的十三个州里,曹魏王朝...
原创 唐... 唐朝数罪并罚制度的探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不仅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也在法律体系建...
原创 董...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寻找一位心灵相通的贤妻实属不易,而对于一国之君而言,这样的遇见更是可遇不可求。这或...
原创 1... 1962年,八大元帅齐聚广州,林总占据C位,这是最完整的元帅合影! 今天我们要分享一张经典的历史照...
原创 按... 军衔象征着军人的荣耀,它是根据职位、资历、才干与功勋等多个因素综合评定的。唐朝的历史长达二百九十多年...
原创 商... 在商朝灭亡之后,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姬旦,也就是周公,对商朝历代帝王进行了评价。他曾在《尚书·多士》中...
原创 清... 谈到清朝历史,八旗制度一直是一个充满话题性的话题,尤其是它在清朝政治、社会和军事结构中所占据的重要地...
2000余年前的西汉贵族如何养... 两千余年前西汉贵族如何养生? 不仅能针灸,还炮制出了熟地黄,也能喝上“五叶汤”,快来一起看看海昏侯刘...
原创 民... 关羽(?—220年),字云长,原名长生,出生在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他是东汉末年...
原创 官... 在北宋时期,台谏信息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两个主要流程:一是通过通进机构的审查,二是皇帝直接的处理方式。台...
原创 庞... 关于庞统的研究,历来较少有深入、系统的解析。笔者此次尝试通过一个系列,全面而细致地剖析庞统的成长背景...
原创 唐...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在保持原意和总字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 ...
原创 “...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在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之后,往往对功臣采取防范措施,尤其是那些具有军事才能的武将,往往...
原创 诸...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司马懿则是魏国的大都督,二人一生互为对手。特别是在诸葛亮...
原创 苏... 历史开讲 有位名人曾言:“平凡的脚步,也能走出伟大的征程。” 钰姐深以为然。 在清史上,有一位女性...
原创 毛... 1951年,毛主席在听取济南市委书记谷牧的报告后,开始和他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毛主席广泛阅读...
转发:【家风家训】周恩来的家风 周恩来家风 周恩来从不浪费一钱一物,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穿的是补丁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