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中旬,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正从电报中阅读着一则消息。当他逐渐读完后,脸色变得愈发沉重,手中纸张的颤抖似乎无法抑制,眼泪无声地滑落下来。不断重复的三个字:“都怪我……”让他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痛苦。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如此悲痛?
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1943年2月初,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兼政委黄克诚接到来自军部及华中局的电报,通知称:同意新四军派遣部分团以上干部前往延安,进行深造学习。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全军,所有人都为能有机会到延安学习而感到无比振奋,这被视为一种巨大的荣誉。
经过几番讨论,最终决定由第二师参谋长彭雄、第三师八旅旅长田守尧、政治部主任张池明等11位干部参加此次学习交流。彭雄和田守尧本是八路军115师的骨干,早在1940年,他们便从南方加入新四军,屡次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赢得了全军上下的高度评价。
2月10日,按照上级的安排,前往延安的干部们在驻地集合。计划是从赣榆出发,途经山东滨海区,再转道延安。
然而,前往延安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恰逢日军对苏北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干部队出发不久,就与一支日伪军相遇。那支日军人数约2000人,而负责警卫干部队的一个警卫连显然无法与敌军抗衡,他们只能选择迅速突围。经过一场艰苦的战斗,干部队终于突破了包围,并带着伤亡回到了原地,警卫连的许多战士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虽然经历了这次挫折,大家并没有放弃前进的决心。然而,日军的扫荡再次来袭,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延安之行似乎遥不可及。面对日军的不断威胁,大家急切请求能够尽快动身。
由于陆路被敌人封锁,黄克诚决定采取新的方案:改走海路,从连云港绕过日军的海上封锁线,到达滨海区的柘汪口登陆,然后再转往延安。根据当时的政策,已婚的团以上干部的配偶可以随行,于是,彭雄的妻子吴为真、田守尧的妻子陈洛莲、张池明的妻子张明等7名女性干部也加入了行列。
为了确保安全,部分首长还带上了几名警卫员,总人数共计51人。
3月16日晚上,8旅副政委李雪三赶到阜东的六合庄,为即将启程的彭雄、田守尧等人送行。战友们相互道别,纷纷拍照留念。送别时,大家满怀期望,一行人登上一艘木船,和李雪三等人告别,未曾料到,这竟成了永别。
这艘木船是海防大队从海盗手中缴获的,吃水深达2米,船长50米,宽度超过20米,装备了5根桅杆,在当时算是相当先进。为了确保航行安全,部队还特别请来了一位经验丰富、历经风浪的船老大,船上还配备了12名船工。
当船离开废黄河口,驶入黄海时,海风呼啸,白浪翻滚,船只剧烈摇晃。站在船头的彭雄和田守尧,心情难以平复。离延安越来越近,他们无比激动,但又无法抹去对黄克诚、张爱萍等首长的担忧。面对日军日益频繁的扫荡,自己离开后,家园的战友和乡亲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就在两人沉浸在思虑中时,船老大的声音打破了他们的沉默:“风浪太大,二位首长到船舱里去休息吧。”他们对视一眼,只得同意下到船舱休息。
彭雄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总感觉不安,心中有一种直觉,似乎将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他重新起身,走到甲板上巡视,随即又在船的四周增派了瞭望哨,心中一直没有放下警觉。
3月17日凌晨3点,木船行驶至连云港小沙东海域,距离柘汪口大约仅30海里时,突然,海面上不再有风,木帆船失去了动力,开始在海面上转圈。此时,彭雄等人心中焦虑万分,因为周围的岚山头和连云港的日军据点众多,如果木船长时间停留,很容易暴露位置,遭遇敌人攻击。
在船老大的建议下,彭雄与田守尧决定让船随波漂流,等待风势再起,以便继续前行。然而,命运似乎总是捉弄人。正在船老大降下桅杆时,突然,一位战士惊叫道:“快看,那是什么?”彭雄拿起望远镜,看到远处有一个黑点快速接近,并伴随马达的轰鸣声。
“不好,是敌人的巡逻艇!”彭雄惊呼道。木船无法与敌人巡逻艇抗衡,彭雄意识到,唯一的办法是迎战。
田守尧果断下令:“换上便装,准备战斗!”
敌人巡逻艇快速接近,尚未靠近时,敌人就已开枪警告。“什么人?到哪里去?”敌方翻译官大声喊道。船老大冷静地回答:“从南边过来,要到青岛做生意。”
“做什么生意?我们要上船检查!”敌人冷冷回应道。
当巡逻艇距离木船不到几十米时,田守尧沉声命令:“打!”几名战士和警卫迅速拔枪,顿时枪声四起,几名日军应声倒地。
敌人巡逻艇迅速后退,并开始用机枪对木船扫射。子弹如雨点般密集地射来,木船在猛烈的火力下不堪重负。由于没有携带重型武器,我方只能依靠手枪和少量手榴弹反击。
这场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中午12点,敌人发动了两次进攻,木船的船体已经被弹痕覆盖,几名船工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下午1点,敌人再次发动进攻,局势愈发危急。此时,彭雄下令:“烧毁所有文件,不留下任何线索,我们要战斗到最后一人!”
战斗持续到了下午4点,许多干部战士倒下,其中包括田守尧的妻子陈洛莲和张池明的妻子张明。眼见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彭雄愤怒异常,边开枪边咒骂着敌人。一颗子弹飞来,正中彭雄腹部,但他没有倒下,而是单膝跪地,用左手捂住伤口,右手依旧高举手枪,指挥战斗,口中不断喊道:“同志们,狠狠打!”
就在敌人的进攻被暂时击退时,夜幕降临,风终于重新刮起,船老大已经身受重伤,他坚强地指挥着:“快……拉桅杆……”
然而话音未落,船老大不幸倒下,战士们眼见这一幕,心如刀割,纷纷默默站立,向这位老船长致敬。
木船扬帆起航,向着岸边驶去,但就在最后关头,又发生了意外。由于船体太重,距离岸边仍然有很远的距离时,木船便搁浅了。田守尧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船只,涉水登陆。
就在此时,附近的赣榆柘汪乡区的战士们赶到,奋力支援,打击敌人,为撤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