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 | 侯博士的笔记
很多人或许在影视剧中看过这样一幕:清朝的皇帝在上早朝时训斥群臣,而大臣们低着头、沉默不语,生怕一不小心触怒皇帝,导致性命丧失。
这便体现了清朝上朝的严酷与危险。对于清朝的官员来说,上朝本身或许还算不上最折磨人的事,最让人焦虑的,反而是下班后的时光。
那么,清朝的大臣们“下班”后都要做些什么呢?
许多人常常认为,只要成为了清朝的官员,便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
然而,如果你真这么认为,那就错得离谱了。实际上,清朝官员的每一天都极其繁忙。
作为一名清朝的大臣,上朝是每日必须完成的任务,就像现代人必须参加早会一样。但不同的是,大臣们不仅要参与早朝,还得熬夜准备次日的资料。他们常常会在夜晚整理当天的工作,同时推测第二天皇帝可能会问的问题,并提前思考应对策略。
为了应付这些繁琐的公务,有些大臣往往会忙到深夜,直到彻底准备好,才敢安心休息,因为若未做足准备,若皇帝当场提问却答不上来,那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完成了这些紧急的公务,若想趁机睡个懒觉,那也是奢望。
因为大臣们此时还得准备第二天的衣物和奏折,一切都得提前安排好。
如此忙碌一夜,许多大臣甚至在上朝之前根本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
除此之外,由于古代交通条件的限制,很多大臣需要在天还未亮时出发,走一两个时辰才能到达紫禁城。并且,低级官员甚至不能乘坐马车,这在当时被视为对皇帝的不尊敬,因此,他们只能步行前往。
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许多大臣必须提前数小时从家里出发。
如果迟到,那么后果通常是极为严重的,甚至可能因此丧命。据史书记载,清朝的早朝开始时间是五更时分,也就是现在的凌晨四五点左右。
为了赶上早朝,大臣们必须在凌晨一两点就开始启程,步行而行,耗费大量体力。年长的官员往往会因过度劳累而在途中晕倒。
而到达紫禁城后,大臣们还要首先前往太监那里“打卡”,进行备案,通常这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半,离正式开始早朝只有半小时的时间了。
随着大臣们陆续到达,早朝开始了。
他们跪拜皇帝后,依次汇报工作。然而,这一过程对于大臣们来说,是极度煎熬的。
早朝的时间通常很长,期间他们只能跪在冷硬的地面上,环境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许多大臣甚至不敢轻易发出声音,更别提去如厕了。
长时间的跪拜令大臣们的膝盖疼痛难忍,他们只能强忍着坚持完成早朝。
随着主理太监一声“退朝”,早朝才算结束,然而这场紧张的“晨会”仍旧让大臣们身心疲惫。
退朝后,大臣们需要将皇帝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下属,并开始规划接下来的事务。这时,他们终于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
有些大臣会回到府邸稍作休息,而有些则会去参与官场上的应酬,巩固自己的关系网。
和其他朝代一样,清朝的权贵们往往有自己的党羽。这些有权有势的大臣,通常会在“下班”后进行频繁的社交应酬,维系自己的政治地位。
“官场如战场”这句俗语用来形容清朝的官员生活再合适不过了。为了在复杂的朝廷中立足,大臣们的每一天几乎都充斥着各种应酬和酒局。
一开始,这些应酬主要是同僚之间的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连亲戚、朋友等也开始邀请大臣们赴宴。
“无酒不成局”在清朝的官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酒桌上,很多人借着推杯换盏,表达自己的一些心思:有的希望升官发财,有的则通过送礼拉关系,甚至试图通过贿赂获得某些利益。
因此,许多大臣每日都在酒色应酬中度过,不仅严重耽误了政务,也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长此以往,整日沉浸在酒桌上的大臣,身体和精力的双重透支,可想而知。
清朝的官场腐败不堪,科举制度虽然让无数学子涌入京城求取功名,但即便他们成功中举入仕后,面对的也并不是整日的饮酒应酬,而是更为繁重的治理民生任务。
然而,这些空洞无用的酒局却占据了大部分大臣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对清朝的未来毫无担忧,甚至丧失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当然,并非所有清朝的大臣都放纵自己,置身事外。
其中也有一部分官员,始终保持着对民众的责任心,他们在空余时间会深入百姓中间,了解他们的困境,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帮助百姓改善生活。
这些大臣视百姓为自己的根基,始终不忘百姓的疾苦,力求为百姓谋取福祉。
然而,反观那些沉溺于酒局和权力游戏中的大臣,简直成了官场上的浮萍,完全没有心思去理会民生问题。
此外,清朝的官员们除了频繁应酬,还面临着来自亲朋好友的无休止拜访。
如今,人们常在节假日互相拜访以增进感情,但在清朝,拜访官员几乎成了常态。
当时,如果某家有亲戚在朝为官,几乎全村人都会前来巴结,想要通过这种关系谋取某些职位。
因此,许多官员的家门口被亲戚朋友踩得快要塌了。
这些拜访有的来自亲戚,有的来自老朋友,官员们往往不得不应付这些拜访,因为拒绝往往会得罪人,而接受了又难以满足这些人的要求。
在这种压力下,官员们只能委婉地答应:“你这样的条件,想当官不难,以后我为你向皇上推荐。”
同时,官员们还得去拜访自己的上司和同僚,以此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在这些繁杂的社交应酬中,官员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份人情,维护着自己的“铁饭碗”。
这些种种应酬,最终导致大多数官员在日常政务上心力交瘁,无法专心处理朝廷事务。
在清朝开国初期,很多大臣都兢兢业业地为国效力,百姓们的生活也相对安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光绪帝末年,清朝逐渐衰退,官员们更多地忙于自身的权力和地位,而忽视了治理国家和改善民生。
官场腐败、党派纷争日益严重,朝廷官员们早已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而四处奔波,甚至有些大臣完全忽视了自己的职责,沉迷于私人应酬和政治斗争。
最终,清朝的覆灭与这些大臣的不作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清朝的灭亡不仅仅是外部压力的结果,更多是内部腐败、官员失职的必然后果。
如果当时的官员能够更多地关注百姓,努力治理民生,那么或许清朝的命运会大不相同。
然而,最终,这些大臣的短视和无能,使得清朝走向了灭亡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