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学问
1441年8月26日,一支由阿尔贝托带领的使团经过两年多的长途跋涉抵达了佛罗伦萨。这个使团的到来迅速吸引了大量佛罗伦萨民众的关注,他们纷纷涌向街头,争先恐后地想一睹这支不寻常队伍的风采。尽管阿尔贝托在佛罗伦萨拥有一定的声誉,但吸引群众注意的并非他本人,而是随他一同而来的两位埃塞俄比亚黑人。这两位黑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他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一、远道而来的客人
1439年夏季,教宗尤金四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团结起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力量,以应对日益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威胁。为此,他指派了阿尔贝托,前往遥远的东方完成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将召集大公会议的消息传递给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港的基督教徒,并尽力与传说中由“祭司王约翰”和“印度的托马斯”领导的基督教王国取得联系。阿尔贝托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他的艰难旅程。
在这几年的跋涉中,阿尔贝托遍游了近东地区,尽管彼时的非洲对欧洲人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他对于自己要寻找的目标并没有明确的方向。令人意外的是,阿尔贝托经过了马穆鲁克统治下的埃及,虽然未能找到那些传说中的君王,但他却顺利到达了埃塞俄比亚,并确认了该地的统治者——扎拉·雅克布皇帝,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扎拉·雅克布自称是所罗门王的后代,并对教宗召开大公会议的消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决定派出使者随阿尔贝托返回意大利。
阿尔贝托的此番成果让教宗尤金四世大为激动,他立即安排接见了这些埃塞俄比亚使者。尽管这些使者在语言、风俗、衣着等方面与欧洲人迥然不同,但他们的到来无疑证明了基督教世界的广阔与多元,超出了当时大多数人对基督教疆域的想象。在这一时刻,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似乎凝聚成一个共同体,朝着共同的目标——抵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努力。尽管最终这些国家未能在大公会议上结成稳固的联盟,教宗依然认为这次历史性的会见具有深远意义,因为两个文化背景迥异的民族在首次接触时便凭借共同的信仰架起了桥梁。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教宗还特别委托建筑师菲拉雷特在圣伯多禄大殿的铜门上铸刻了这次埃塞俄比亚使团前来朝见的场景。
二、好奇心引发的罪恶
阿尔贝托的旅程和尤金四世的接见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互动的典型案例。在此之前,欧洲人对非洲的了解有限,除了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涉及的少量信息外,欧洲人对非洲的认知主要停留在传说和神话中。从13世纪开始,欧洲与非洲的接触渐渐增多,但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知之甚少。1306年,热那亚神父乔瓦尼·卡里尼亚所绘制的波特兰海图上,尼罗河上游以南一片空白;而彼得罗·维斯孔特的《世界地图》则认为撒哈拉以南根本没有陆地存在,只有汪洋大海。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东方的崛起,刺激了意大利人寻求更多盟友的欲望,再加上对商业利益的渴望,他们开始大规模地探索未知的世界。随着探险家们陆续将关于非洲的各种新奇信息带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于非洲的好奇心愈发高涨。许多探险家的文字记载让欧洲人对非洲的风土人情充满了惊叹,这不仅激发了进一步探索的热情,也推动了黑奴贸易的增长。
逐渐地,越来越多载着黑人奴隶的船只从非洲驶向欧洲,富贵家庭通过拥有黑人作为仆人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地位。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欧洲人对非洲大陆的好奇心最终变成了历史上最痛苦和可耻的事件之一——奴隶贸易。非洲人民在这段历史中遭受了难以言说的苦难,直到今天,这些苦难的阴影依然笼罩在非洲人民的生活之中。
三、矛盾的态度
随着意大利人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认知不断深入,他们开始回望过去对非洲人的看法。1441年,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的第一次接触无疑是积极的。埃塞俄比亚使者的到来不仅激发了意大利人对非洲的好奇心,也表明意大利人试图以友好的态度来看待非洲黑人。阿尔贝托和教宗尤金四世的态度传递出一种信仰上的共融感,基督教成为了纽带,将意大利与非洲的黑人联系在一起。在当时的意大利社会,非洲人被视为上帝的子民,许多人甚至在圣经故事的基础上想象着诺亚的后代在非洲定居繁衍,他们相信那些来到佛罗伦萨参加大公会议的埃塞俄比亚使者,正是诺亚的后裔。
这种信仰上的纽带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非洲黑人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出生于西西里岛奴隶家庭的本尼迪托,他在21岁时加入了圣方济各会,因其虔诚的禁欲生活,被意大利南部的白人教徒尊奉为“圣本尼迪托”。1532年,亚历山德罗·美第奇成为佛罗伦萨公爵,坊间传闻他是教宗克莱门特七世与一位非洲黑人女性的私生子,尽管这些流言四起,但并没有影响他在佛罗伦萨的地位。
然而,正如历史所证明的那样,这种信仰纽带并不牢固。事实上,在接待埃塞俄比亚使者时,已有一些不满的声音。旁观者对黑人使者所受到的礼遇表示疑惑,而一些有教养的人文主义者更是以冷嘲热讽的眼光看待他们。这种现象表明,在基督教情谊和天主教普世主义的表象之下,实际上掩藏着对非洲黑人的蔑视和轻视。虽然这些黑人被视作上帝的子民,但他们在许多意大利人的眼中依旧是未开化的存在。
尽管意大利人接受了与黑人之间在信仰上的亲缘关系,但他们也同样接受了对黑人“道德低劣”的原始主义观点,并通过许多刻板印象对其进行描绘。这种观念深刻影响了非洲黑人在现实中的地位,无论他们具备怎样的能力,依旧很难在社会中获得平等的地位。这种矛盾的态度,最终形成了对非洲人民的种族歧视,并为后来的殖民主义和奴隶贸易埋下了伏笔。
文史君说
对于埃塞俄比亚使者而言,虽然他们在佛罗伦萨得到了盛大的接待,但他们的同胞此时正深陷奴役和歧视的境地。对于这些埃塞俄比亚人来说,这次与意大利人的接触,或许并不如意大利人所想的那么充满兴奋。虽然与意大利的接触可能为他们带来某些好处,但其中也蕴含着无法避免的恐惧和焦虑。离开佛罗伦萨回到故乡后,他们或许会深感责任重大,提醒自己的同胞警惕即将到来的危险。表面的接纳和宽容,掩盖的是欧洲对非洲的干预,这种干预将深刻改变非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