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抗联奇人刘玉泉:师长亲手为他动手术,苏军战斗英雄被他当街枪毙
迪丽瓦拉
2025-09-19 16:32:09
0

东北抗联中涌现出不少奇人异士,他们在严寒刺骨的冰雪之中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今天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奇才——刘玉泉。

刘玉泉1920年出生于山东临沂。1928年,家乡遭遇了严重的饥荒,许多人因此丧生。年幼的刘玉泉随家人四处乞讨,辗转来到东北。在找到栖身之所后,家境依旧贫困,生活拮据,只得给地主家干些苦力活。

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侵略,东北局势骤变。当时,一部分东北军不愿意撤退,选择留下与日军抗争。同年,11岁的刘玉泉因家庭纠纷离家出走,毅然跟随东北军投身抗战。年纪虽小,个头矮小,无法直接上前线扛枪作战,只能做韩旅长的警卫员,辅助在侧。

有一次遭遇日军伏击,韩旅长因烟瘾犯了,双腿无力,行动迟缓。刘玉泉虽个头小,却力气惊人,拼命拖拽着韩旅长,成功带他脱离了敌人包围圈。旅长感激涕零,立刻认刘玉泉为干儿子。那时的东北军依旧保持旧军队的等级作风,干儿子的身份令他备受尊敬,大家都听他的指挥。

1932年,刘玉泉跟随队伍作战时,遇到了抗联游击队。两支队伍联合抗敌,休息时闲聊。游击队员告诉他,抗联的官兵关系融洽,领导不欺负士兵。刘玉泉一听,觉得这队伍好,便把枪还给东北军,放弃了“旅长干儿子”的身份,转投抗联。

进入抗联二军六师后,刘玉泉很快卷入一场激烈战斗。带他入队的是一名排长,待他如兄长。一次攻打日军炮楼时,排长英勇冲锋,结果被击断了胳膊,被战友抬下阵地,却遗失了珍贵的三八式步枪。抗联装备稀缺,师长见状极为愤怒,严厉训斥了排长。没走多远,排长壮烈牺牲。

大哥牺牲让刘玉泉痛彻心扉,他誓言报仇。不久,炮楼被攻下,刘玉泉抱起机枪,对着被俘的敌兵连续扫射,将他们全数击毙。事后,师长批评他不能滥杀俘虏,提醒他以后要遵守规矩。

尽管被批评,师长依然欣赏刘玉泉的勇气和能力,任命他为自己的警卫班长。此后,刘玉泉肩扛机枪奋战多次,多次救过师长的性命。

有一次激烈交战,师长情绪激动,起身欲冲锋,刘玉泉及时拉住他。就在这一瞬间,一颗子弹射中刘玉泉的左上臂。战斗结束后,师长亲自带人固定住刘玉泉的四肢,掏出刀子割开伤口,拼命挤出弹头。刘玉泉后来常向家人讲起这段经历,感慨师长亲自为他做手术的情谊。

随着日伪军实行“归屯并户”政策,将百姓迁集中居住并严格控制粮食,抗联的生活变得极其艰难。刘玉泉所在队伍曾有48天无粮可食,只能啃谷糠充饥。谷糠不仅毫无营养,还让人便秘,吃后大便困难,有时甚至要用棍子辅助排便。为避免困境,队伍冒险派人下山,买回少许豆油,大家靠喝豆油缓解难题,终于才顺利排便。

关于饥饿的痛苦,刘玉泉终生难忘。有一次,队伍在山脚下发现一片白菜地和大葱,饿极了的战士们冲上去生吃野菜。突然,日军追了上来,队伍只能仓皇撤退。可是有个十三四岁的小战士因饥饿难忍,死活不愿离开,坐在地上啃白菜叶,最终被日军抓住,惨遭杀害。

还有一个更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个受伤战士因队伍不能携带,留在山中用窝棚养伤。给了两袋黄豆作粮食。数月后,队伍因严重缺粮,才想起他。找到窝棚时已倒塌被烧成灰,满地散落着黄豆。战士们饿得发狂,抢着吃豆子,后来发现豆子里满是蛆虫,再扒拉扒拉,竟发现战士已经死亡多时。但饥饿让他们无暇顾及,依旧继续吃着豆子。

抗联大多数时间都在山林中与日军周旋。夏季,林中野菜繁多,燕尾草、刺老芽、蕨菜等成了美味;秋天则靠采蘑菇维持生命;到了严冬,食物匮乏,许多人因此冻饿而亡。抢夺敌方伐木场和开拓团成了获取粮弹的最佳途径,这些地方敌人稀少,一旦攻占,便能获得大量补给。

有一次,队伍攻下一个伐木场,宰了拉木头的牛,做成牛肉饺子。两人轮流站岗,刘玉泉是其中一人。待大家吃完饭,换岗时,他才回去吃饺子。师长见状命司务长再包一锅饺子。饺子香气四溢,两人很快吃光。师长问“吃饱没?”刘玉泉沉默。司务长又包了一锅,依旧很快被吃完。如此三次后,师长仍察觉两人未饱,继续让司务长包。但司务长不堪其扰,最终被关三天禁闭。刘玉泉对此印象深刻,这次大吃特吃虽连累司务长,却是长期饥饿后的本能反应。

9月中旬,刘玉泉被调到大连甘井子区,任苏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负责地方社会治安。一次他外出办事遇到突降大雨,跑到路边屋檐下避雨。忽然身后门开,一位老人坚持让他进屋避雨。屋内,一名女子披头散发,躺在床上盖着被子,刘玉泉心中顿生警觉。

这时两名喝醉的苏军军官进门,笑称“你也是来玩的吧?”刘玉泉出示证件,两人立刻敬礼。他随即带他们出去,严厉警告这是违反纪律行为,命令离开。其中一名战斗英雄因醉酒拒绝离去,刘玉泉掏枪准备缴械带回接受惩罚。那人突然抢过枪指向刘玉泉。

刘玉泉出身枪林弹雨,临危不乱,迅速侧身上膛,连续开枪六发,将其击毙。事后苏军调查此事,将刘玉泉关押三个月,最终无罪释放。

解放战争期间,刘玉泉继续奋勇作战。建国后,他历任辽阳公安二师公安团参谋长、北票兵役局局长、抚顺军分区后勤部部长。1978年退休,1985年辞世。

刘玉泉不仅是东北抗联中的奇人,更是无数无名英雄的缩影。他们以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岁月,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敬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希...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增加了细节描述,保持了原文的语义并对结构进行了调整: --- 帝国崛起与衰落的...
原创 1... 1955年,一份叛徒名单被火急火燎地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桌前,对于这些叛徒的处决,还需要毛主席看过之后...
原创 刘... 夷陵之战:蜀汉与东吴的战略博弈及其影响 在三国历史的进程中,夷陵之战不仅极大地改变了蜀汉与东吴之间的...
原创 古... 古代宫廷中的妃子洗澡时,太监们常常围绕在身边,理论上这应该是让他们感到荣幸的事情——毕竟能够侍奉这些...
原创 日... 二战期间,日本不仅侵略了中国,还向东南亚多个国家展开了扩张。然而,尽管日军入侵了被英国占领的香港岛,...
原创 这... 这是一张令人深感怀念的照片,时间追溯到40年前,承载着无限的情感回忆。 照片中,一位女性的青春瞬间被...
原创 毛... 毛主席当政后,是坚决反对贫富两极分化的,晚年尤甚。 1950年代土改后,毛泽东观察到农村出现一些土地...
原创 幸... 在汉朝时期,养活一个相关工作人员需要8000名民众,而到了唐朝,这个比例减至3000人。明朝以来,数...
原创 不... 清朝,这一中国历史上评价极为两极分化的王朝,无论是从支持者还是反对者的角度来看,都充满了激烈的争论。...
原创 葬... 文 | 王德恒 明朝一位太子为何葬于太子峪?他为何被封为太子,又为何英年早逝?这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故事...
原创 黎... 黎元洪,清末民初的重要政治人物,曾经历了武昌起义、民国成立、二次革命、张勋复辟及府院之争等一系列重大...
原创 汉... 公元前134年,时值窦太后去世不久,汉武帝刚刚开始亲政。就在这时,一位杰出的儒学家董仲舒,向汉武帝提...
原创 秦... 秦始皇的墓地真的没有人进去过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凭借坚韧的意志,成功地统一...
原创 岳...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出自金朝对岳家军的评价,便可见得当年岳家军的战斗力是何等强悍。岳家军在...
原创 清... (一)甲午战争惨败激发的军事觉醒 甲午战争中,清朝的淮军、湘军等传统团练武装在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
原创 雍... 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一直是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一政治漩涡中,波诡云谲、阴谋重重的局面,吸引...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自秦朝以来,绝大多数封建王朝的统治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三百年。虽然汉朝和宋朝似...
原创 他... 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时代的潮流起伏不定,有些人能够顺应时局,迅速崛起,短暂地站上历史的舞台。而...
原创 如... 好的,以下是我对文章的改写,并增加了更多细节描述: 据说,现代华北平原上的大多数村庄——高达95%...
原创 罗... 大家通常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发生在公元476年。然而,背后其实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西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