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丰富细节和语句表达,字数也不会变化太大。
---
岳飞有五个儿子和十八个孙子,在儿子中,岳云最为出名,他英勇善战,被军中将士们尊称为“赢官人”;而在孙辈当中,岳珂的名气最高,他著述颇丰,广泛搜集并整理了大量关于岳飞的历史资料,为后人研究了解岳飞提供了宝贵文献。然而,岳珂的仕途却不如祖父那般光明正大,与岳飞的正气凛然形成鲜明对比,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继承父志
岳珂,字素之,生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他的父亲是岳飞的第三子岳霖。岳飞被害时,岳霖年仅十二岁,随母亲被迫流放南方。二十年后,随着岳飞冤案昭雪,岳霖得以官复原职。1178年,岳霖获得宋孝宗的召见,郑重请求归还宋高宗当年赐予岳飞的御札和手诏,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岳霖心中一直有个夙愿——整理父亲遗留的史料。
岳飞被害后,权臣秦桧及其党羽销毁了大量有关岳飞的文献,并篡改历史真相,社会上流传着许多真假难辨的谣言。岳霖为洗刷父亲冤屈,一直坚持搜集相关资料,但最终未能如愿,于1192年病逝。临终前,他紧握岳珂的手,嘱托道:“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岳珂继承父志,最终完成了这项艰巨使命。
二、依附权相
虽然岳飞是一代名将,但他的后代除了岳云外,大多转向文官之路。岳珂自幼勤奋好学,父亲去世后由母亲亲自督促其读书。1198年,岳珂赴洪州参加江西地区的漕试(相当于科举的乡试),顺利通过。此后,他连续三次参加省试,却屡屡落榜。但这并未阻碍他的官场之路,1203年岳珂开始出任镇江府监仓。
岳珂的升迁之路颇为曲折,直到1219年才迎来突破,官职连连晋升,最终以户部侍郎身份,统管浙西江东的财赋及淮东军马钱粮,三度兼理镇江府事务,并获封通城县开国伯。岳珂之所以能官运亨通,与南宋权臣史弥远密不可分。彼时,曾有一位叫张端义的官员上奏弹劾史弥远,称其党羽如“城狐社鼠,布满中外”,其中就包括岳珂。
三、横征暴敛
绍定六年(1233年)正月十五,岳珂因所作一首诗被学生韩正伦举报。此案拖延数月,直到年底岳珂才被罢免官职。此事与权臣史弥远关系密切,因其于当年十月去世,岳珂失去靠山。五年后,他获重新启用,官至正三品,但其执政期间屡遭弹劾,罪名多为“横征暴敛”。
南宋名臣袁甫对岳飞怀有崇敬之情,却对岳珂的施政极为不满,弹劾他“总饷二十年,焚林竭泽,珂竟从外补”。1241年,清官徐鹿卿亦弹劾岳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在岳飞遇害百周年之际,岳珂被罢官,随后两年病逝,终年61岁。
参考资料:1.《宋史》;2.《金佗粹编》;3.《全祖望集》
---
这样改写后,内容更加细致,语言也更生动。你觉得怎么样?需要调整哪些部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