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19日,清晨时分,襄垣城外的南关大道上。
那天早晨,街道上行人稀少,空气中弥漫着些许湿气。一个身着日军宪兵军官制服的男子步履匆匆,他便是八路军太原情报总站的侦查员李启阳。他走在路上,突然眼神一紧,微微眯起了眼睛。眼前,两个日军士兵正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朝着襄垣城的方向走来。两名士兵一手各拎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另一只手则提着武器,仿佛正沉浸在即将大快朵颐的美好设想中。
这两名日军士兵刚从仓上(现长治市襄垣县古韩镇仓上村)一带进行“扫荡”任务归来,途中抢夺了农户家的公鸡。他们正兴高采烈地准备带着战利品回驻地,计划着中午要大吃一顿,根本没有注意到,在不远处,李启阳的目光正紧紧锁定着他们,眼中闪烁着一丝兴奋与决心。
几天前,襄垣城内的交通站便得到了一个消息——日伪军的数量在急剧减少,但这些士兵到底去了哪里,交通站却没有获得确切的情报。为了追查敌人的动向,李启阳决定化装潜入襄垣城附近。尽管他多方打探,却始终未能得知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正当他一筹莫展地在路上徘徊时,忽然发现这两个日军士兵的身影。他的心中猛然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笑意。
“看来,最简单的办法,竟然就在眼前。”李启阳心中暗自琢磨道。
决定已下,李启阳迅速调整了步伐,挺直身子,迎着那两名士兵走去。当他走到他们身旁时,猛然间,他抽出腰间的皮鞭,毫不犹豫地朝着走在最前面的那名士兵的头顶狠狠一鞭。那名士兵毫无准备,突然挨了一鞭,疼得他痛呼出声,手中的大公鸡被甩飞,瞬间掉落在地上。他连忙抬起枪,准备还击,但当他看清李启阳身上的制服后,瞬间停住了动作,脸色变得苍白。
“是大太君,惹不起!”那名士兵心中一惊,顿时不敢动弹。
两名士兵立刻站得笔直,一动不动。李启阳怒目而视,用流利的日语对着他们狠狠骂道,骂完后,他又用皮鞭抽了那名最先受鞭的士兵一记。接着,他大声命令道:
“马上回城,去找佐云小队长,告诉他去张家庄,我在那里等他。”
那名士兵听命后,完全没有怀疑,一把捡起枪,毫不犹豫地朝城内的方向匆匆跑去。另一名士兵原本也打算跟着走,却被李启阳再次叫住:
“你先跟我去张家庄等他们。”
那名士兵见长官有令,便只得默默跟上李启阳,带着两只鸡、挎着枪,步伐沉重地走在后面。两人穿过沟壑,越过田间小路,急促地行走了好几个村子。随着行程的推进,那名日军士兵心中渐渐有了疑虑,眼见着两人走得越来越远,自己已经远离了原定的目的地。他不禁开始暗自琢磨:这条路,真的去张家庄吗?这方向,看上去不对啊。
李启阳感知到那名士兵的迟疑,转过身来,快步走到他身旁,趁着对方不安的瞬间,迅速从腰间掏出短枪,顶住了那名士兵的胸口。
“走,不要犹豫,跟我回根据地。”李启阳冷冷说道,口中用日语命令道。
那名士兵一瞬间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原来眼前的人并非日军军官,而是八路军的侦查员。他顿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但此时后悔已晚,只得低头不语,默默地跟随着李启阳,回到了八路军的根据地。
与此同时,急匆匆回到城内的日军士兵,赶到佐云小队长面前,喘着粗气汇报了刚才的事情。然而,佐云小队长听到汇报后,眉头立刻皱了起来。一个宪兵军官竟然这样直接动手打人,这种行为让他感到极为不对劲。于是,他开始询问起那名士兵的身份,却发现他根本没有注意过李启阳的真实身份。
“你怎么连名字都没问清楚?”佐云小队长怒声斥责道。
由于没有获取足够的情报,佐云小队长只能派遣几名士兵出城追查,但他们一路追赶,直到张家庄,却始终未能找到那个假冒宪兵军官的身影。最终,他们只能无功而返。回到城内后,佐云小队长对那名报告的士兵大声训斥,但也只能接受这次失误,内心却有着说不出的懊恼。
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无数草根英雄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抗敌,却往往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埋藏在历史背后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但却始终是那个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