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王洪文、王秀珍等人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名为“工总司”的组织。尽管这个组织声势浩大,实际上它不过是一个民间团体,并没有得到上海市委的正式认可和授权。
王洪文带领大批工人进行卧轨抗议,强烈要求列车北上,这一举动使得京沪线被迫陷入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瘫痪状态。在这一紧急关头,杨士法及时出现,带领华东局的干部们前来处理局面,展开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为事件的平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因这次事件,杨士法遭到了张春桥的严厉迫害,直至“十年特殊时期”结束后,他才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生活阶段。
杨士法出生于河北宁河县,虽然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倾其所能,努力供他完成学业。杨士法在学习上也非常努力,成功考入了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展现了他不凡的潜力和上进心。
1935年,“一二九”抗日爱国救亡运动在北平爆发,当时的杨士法走出了校园,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参与游行活动,向世界发出对日本侵略中国暴行的抗议。他亲眼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无能,深刻认识到只依赖这个“不作为”的政府,中国的前途将无可避免地走向灭亡。在侵略者的铁骑下,杨士法逐渐意识到,唯有积极抗战的共产党才能够真正拯救这个国家。
因此,杨士法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抗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他放下了书本,投入到这场艰苦的斗争中。“卢沟桥事变”后,杨士法前往山东,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并先后参与创建了多个抗日根据地,为抗击侵略者和捍卫国家的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杨士法根据中央的指派来到上海,担任了工业局局长一职。当他踏上这片土地时,所见皆是战争留下的伤痕,满目疮痍,残垣断壁随处可见,连曾经绚烂的“东方明珠”也没有逃脱战火的洗礼。然而,经过杨士法的不懈努力,上海很快从战后的崩溃中恢复了生产秩序,各行各业逐渐走向正常化。
到了1964年,杨士法被任命为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那时,他并未意识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已经在的他身边蓄势待发。在王洪文、王秀珍等人的策划下,“工总司”组织相继成立,尽管这没有获得任何官方认同,仅仅是一个民间团体,但影响却十分深远。
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王洪文竟带领“工总司”的部分成员跑到了火车站,强行登上602次列车,逼迫列车向北驶去。当上海市委命令602次列车在安亭站停下后,王洪文再次带着人们进行卧轨抗议,还拦截了一辆14次列车。这一系列行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直接导致京沪线陷入了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停运状态。
在这危急时刻,杨士法急忙赶到安亭站,带领华东局的干部们进行劝说。他们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渐渐地说服了大部分工人离开了车站,最终只剩下少数顽固分子,但也最终在杨士法的努力下得以控制。杨士法凭借自己出色的领导和协调能力,在安亭站事件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过,这次事件所引发的后果却让杨士法饱受磨难,他遭到了张春桥的严厉打压,直到1976年,他才得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并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副市长等重要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